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7 12:03:34| 人氣2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Know-how & know-wh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要學習一種技巧,我們稱之為know-how,這個詞已經用到有點浮濫了,新聞曾說小偷也要know-how…!?另外一個,在字典上查不到(至少我試了Random House及Webster),叫做know-why,是指要知道為什麼要去學那一樣技巧。

從「美學的經濟」(時報出版.詹偉雄著)點了一把火,人人都擠進誠品書店搶了一本之後,台灣開始注意到數十年來產業分工下這失落的一角;接著有太多的評論(包含本Blog)、書籍與媒體,都在三言兩語中經意或不經意地提到設計的重要性。

其實,台灣已經達成某種形式的共識了。大家都看的出除了為人代工之外,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與其悲觀地看待ODM模式被國外大廠壓榨的不平等(NB只有5%的毛利率),不如將那看做是大考之前的練習題吧!至少,算是OEM進階班。無論如何,談到know-why,幾乎沒有人(或極少數的人)不理解台灣的產業為何需要轉型。

依據我們以簡馭繁吸收資訊的偏好,接下來大家可能因為注意到某個公司得到世界設計大獎的新聞,進而推論不久的將來,台灣將無關統獨,成為設計大國。可是,就算我們知道為何而做的重要性,事情就會自然發生嗎?
Know-why不會帶來收入,know-how才有可能。

舉個例子,無論自己製造,或是進口買辦,依我簡單的估算,通路成本是售價的40%、硬體設備是20%、營業稅是5%、貨品成本要30%、廣告要15%、貨運配送要15%,光是這幾樣,加起來費用大於售價(說白了就是賠錢),這些數字說明了那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再加上這些產品,並不是我們熟悉的資訊商品,而是具強烈主觀個性的設計玩意。
台灣有販售這種產品的經驗嗎?我是指欣賞「有創意」的商品,而不是欣賞「低價格」的商品。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如何販售這類商品的技巧,要比為何要販售設計商品的理由來的重要。而我們必須冒個險,鑽進那一個既不熟悉又沒有安全感的領域,歸納出自的的Know-how。當那天來臨時,就是人人懂欣賞,大家買得起,台灣創意產業蓬勃之日。



by Whiteorion/獵物星座

台長: 獵物星座
人氣(2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心得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Me Too Collection
此分類上一篇:從快x立到北歐x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