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09 23:42:22| 人氣5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雄農改場防治青枯病效果露曙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活情報-記者吳富正/2012.11.09.屏東報導】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應用有益微生物作為作物病害防治資材,經實驗室測試

及田間試驗確認,對被視為作物絕症的「青枯病」具有相當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夠

有效降低病害發生率,延緩病勢進展,目前持續進行田間試驗效果評估,同時改進

相關量產及應用技術,可望技轉業者量產上市,提供予農友應用於茄科及

其他作物青枯病的防治。



 高雄場黃場長表示青枯病是由細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維管束病害,

病菌在土中以存活10年以上,病原細菌由根部侵入植株,因青綠的植株快速萎凋而

逐漸枯死可,所稱為「青枯病」。病菌的寄主植物超過200種,在臺灣已知會被危害

的寄主作物包括:番茄、茄子、甜椒、馬鈴薯、甘藷、蕹菜、菸草、落花生、草莓

、紫蘇、薑、蘿蔔、絲瓜、銀柳、洋桔梗、天堂鳥花、火鶴花、蓮霧、番荔枝等,

尤其茄科作物,如番茄、茄子受害最嚴重。發病初期下位葉葉柄先呈現下垂,而後

葉片逐漸萎凋,橫切被害莖,可見維管束組織變成褐色,橫切莖部浸於水中,會

泌出白色菌泥;病原菌可藉土壤及灌溉水由罹病株感鄰近健康植株根部,高溫多溼

季節最適宜發病,目前尚無任何有效的農藥可加以防治。因此,在台灣地區,成為

夏季茄科作物生產最大的限制因子,僅能仰賴抗病品種、水分管理、田間衛生管理

及輪作等栽培管理方式加以預防,但因實施困難,且效果有限,目前仍是全球茄科

作物的「絕症」,經常讓農業專家及農民束手無策。

 黃場長指出高雄農改場經多方研究,發現應用有益微生物防治茄科青枯病,深具

發展潛力,經實驗室測試,再經田間試驗,結果顯示,複合拮抗菌種,對葉用甘藷

及茄子青枯病,都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當茄子不處理對照區青枯病罹病度達48.7%

時,試驗區青枯病罹病度僅15.6%,有效降低青枯病發病率達68%。未來將持續進行

番茄田間試驗,並評估與確立最佳量產及田間應用技術。黃場長認為生物防治著重

預防勝於治療,雖不若農民慣用化學藥劑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應用有益微生物,

無農藥殘留及藥害等生態污染問題,可減輕環境生態負擔,但以往大多止於實驗室

或溫室小規模試驗,田間成功案例屈指可數。此套經由高雄場所開發的拮抗微生物

資材,目前已進入可量產及田間應用階段,相信於短時間內可讓農友應用於「絕症

病害」防治工作,邁向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歡迎有興趣的生技業者直接與高雄場

黃場長聯繫(08-7389156),將竭誠為各界服務。

************************************

新聞平台

台長: 生活情報探長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