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31 01:11:45| 人氣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會問題多(3)-2006.05.30 銀髮中國,未富先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銀髮中國,未富先老?

【文現深】

從現在的十三億人口,三十年後即將逼近十五億,不可思議的天文數字,讓轉變中的中國大陸喘不過氣來。大陸如何因應「未富先老」的人口壓力?


「多麼小的問題,只要乘以十三億,就是很大的問題。多麼大的經濟總量,只要除以十三億,就會變成很小,」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出的溫氏算式,只是點出一個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中國大陸人口實在太多了。

正當中國大陸舉國上下忙著改善生活,建設國家,面對全球化的機會和考驗的同時,真正讓官員、經濟規劃者和學者頭痛的人口難關,並不只是「量」的問題,而是人口老化,「未富先老」(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學術單位推估,維持目前生育政策不變,中國人口的高峰,約在二○四○年左右出現,達到十五億四千萬人;越過這個分水嶺之後,人口將逐漸負成長,再幾年後,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稱號,將有史以來首次和中國脫鉤,讓給印度。

伴隨著嚴格生育政策,中國人口老化的速度將十分驚人。二○○○年,大陸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人口比例首次超過七%,開始列入聯合國標準的老年國家。

預計僅需要二十七年,這個比例將上升一倍,達到一四%。同樣的比例,法國花了一百一十五年、美國花了七十二年。中國的速度驚人。

到了二○四○年左右,中國老人將達到四億人,超過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目前人口的總和。

銀髮中國

先進國家邁向人口老化之前,人均國民生產都超過一萬美元,比較能夠從容應付老年社會,所帶來各層面的壓力。而中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國民生產在二○○三年時,剛超過一千美元,全國仍有兩億人每日消費低於一美元,屬於聯合國標準的貧困人口;而社會教育、衛生福利水平,和先進國家的差距更大。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曾以「銀髮中國」為題,探索中國能否度過「未富先老」的難關,指出中國人口快速老化的同時,四分之三的中國勞工沒有任何退休保障,很多退休帳戶被透支,現在的勞工實際上要同時為以前退休的人和自己,繳納雙重養老金,負擔沉重。

善用「人口紅利」期

在東方社會,大多數中國人依賴養兒防老。不過,隨著中國家庭規模逐漸縮小,壓力也愈來愈大。例如大城市自從七○年代末實行一胎化後,出現獨生子女組成的「四二一」家庭結構,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親、母親、小孩的七人家庭,這些小孩幼時是嬌生慣養的「小皇帝」,長大後,可能會在人生一段時期因為要扶養六名長輩,被壓得透不過氣。

這份報告斷言,中國是否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發展,很大程度端看能否在制度上及早應對人口老化的課題,特別是建立健全的退休保險制度。

如果處理不當,中國將在本世紀後期出現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如果中國成功,不僅老年人能夠安享晚年,資本結構也將更穩固,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信任政府。最重要的是,中國將蛻變成充滿活力、高儲蓄、高投資和高附加價值的國家,而全世界都將從中受益。

許多學者及官員都同意,中國能否有效應對,關鍵又要看政府能否有效運用「人口紅利」期。這一段時期從一九八○年代末開始,目前約剩下十五年,指的是老年人口尚未達到頂峰、撫養人口比例仍然偏低、勞動力人口比例仍持續上升的時期,整個人口結構儼然推動經濟高速成長的火車頭。

北大社會系副教授李建新指出,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社會的撫養比例從一九九○年持續下降,預計將在二○一○至二○二○年達到最低,勞動力人口也會在此時達到最大值,增加到九億以上,「是國家發展的黃金時期」。

我們必須要盡量利用好人口紅利期,以因應未來人口大量老化帶來的問題,不緊抓發展不行,」國務院發改委發展規劃司楊偉民司長強調當局對此已有危機意識。

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大力發展經濟,改善退休和保險制度,健全醫療,是當前的政策共識。

七○年代末實施嚴格一胎化政策以來,中國大陸因此少生了三億人,緩和了社會、經濟和環境資源的壓力;導致人口結構不健全、男女性別失衡、漠視生育權利等負面影響。

人口政策往往一刀二刃,不管採取什麼措施,日後總難避免後遺症。因此,對於是否該進一步放鬆一胎化政策,全面開放生兩胎,中國龐大人口是資產還是負債,政策該針對人口太多、還是太老等問題上,爭議極大。

廉價勞動力走向尾聲

為了探索二十一世紀的人口發展政策,中共國務院兩年前指派成立三百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課題組,完成兩百多萬字的研究報告,供最高決策參考。這項研究成果的結論,已融入今年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綱要」,主要精神是「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在嚴格一胎化和放寬生二胎兩派觀點之間,選擇了中道。

河北省赤城縣緊貼北京,屬於華平大平原的傳統農業縣,出了縣城就是零星散落的農村,由於土地貧瘠,年輕男子到外地打工,能走都走了,村子裡只剩下老人、小孩或看家的婦女,路上行人稀落,顯得格外荒涼。

與此同時,過去兩年,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勞動市場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民工荒,且從沿海向河南、安徽、四川等內陸省分蔓延,許多台資企業也發現工人流動率增加,企業必須改善福利才能留住人手。

中國大陸源源不絕的勞動力,搭上改革開放的列車,造就了無與倫比的勞動密集產業競爭力,著名的「世界工廠」;雖然專家大多仍認為,大陸勞動力供給仍然充裕,但農村青壯勞動力吃緊,人口老化,城鎮企業「招工難」的現象同時出現,是改革開放二十八年來的第一次。

這些現象在在提醒,廉價勞動力正走向尾聲,「中國工人、無限供給」的傳奇,總有結束的一天。而這,可能正是中國大陸將面臨「未富先老」的第一個考驗。

台長:

這個國家
沒救了

白癡中國共產黨治國

看!!

台長: 幹 白痴中共
人氣(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