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4 12:13:02|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故宮文物數位學習計畫─數位導覽與線上學習發展與應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休閒產業經營論壇13
講題:故宮文物數位學習計畫─數位導覽與線上學習發展與應用
主講人:賴鼎陞博士
894007 王雅怡

故宮資訊中心因依據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數位台灣—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所以研定於五年期間(民國92年--96年)研定「故宮文物數位學習計畫」,結合資訊技術與網路科技,建立多媒體教育資源以及提供優質的數位化學習環境。目前的成果已有故宮數位學習網「故宮e學園」以及數位導覽系統的規劃與測試。這次演講我們除了稍事瀏覽故宮數位學習網,賴博士帶來的整套數位導覽系統展示,更讓我們實際體驗一番。對於資訊科技與博物館的結合,我是有些驚異的,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博物館也可以這麼有趣。

目前的數位學習網,提供的是線上免費課程學習,雖然這是主動學習的概念,但在看了故宮主網站中內還包括故宮數位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等,整體網站提供的資訊量對一般大眾來說是就非常充實了,若還要踏入「故宮e學園」,那對文物與藝術的學習動機就真的要非常強烈了。我雖然是肯定這個網頁的價值,但或許是所謂能力與專業的不足,或是興趣與動機的不夠,這樣一個網站對我這種會認真看展覽的人而言好像還是太遙遠。而這個網頁的設計目前還有一個遠景是未來若民眾帶手提電腦進入故宮,由於有無線網路的建置,所以民眾可邊透過現場實物的欣賞,還可以從網路中在做更深度的學習。對於這樣科技應用的立意,我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很好奇的是以目前台灣人的參觀素養來說,未來這樣的使用率會有多少呢?而以目前「故宮e學園」討論區的量來看,似乎使用的人次尚不理想,或許這類的人真的是少數吧。

其實,我倒不是不看好這個科技,而是我更在乎的是「學習者的態度」,引述謝老師曾經提過的「為了升學讓青少年愈來愈不快樂了,一些讓他們可以快樂的音樂、美術、工藝、家政、童軍、體育長年來只是被教育用來點綴用的課程。導致長大後音樂聽不懂,樂器一翹不會,博物館20分鐘便可逛完,也不會畫畫。」如果這是現今的現象,如果賴博士說到來參訪故宮的80%是學生團體,以及大部分老師要的也只是「複製與貼上」的作業,那這樣「故宮e學園」要能成功真的還要好久!因為我們沒有那樣的素養,又怎麼會深入呢?而且網路平台的學習以目前的發展來說,也不是非常成功,大家還是不太能習慣透過這樣的介面討論與分享,這樣的學習效果還是頗有爭議的。

另外在數位導覽方面部分,目前的規劃有三種:感應式、動線式以及互動式導覽,分別是使用類PDA與手提電腦的工具,加上RFID晶片的使用(上次TaiSPO也有提到這項技術的突破),透過聲音、畫面與多媒體來「輔助」使用者的學習。而這中間賴博士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數位導覽絕不是要取代文物導覽,而是要輔助參觀者的學習」,的確,故宮要做的是新的資訊服務,而不是透過技術讓人們只需要數位化的學習。

也許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身歷其境,所以在我們摸索了這些展示設備後,似乎產生不了對文物的共鳴,而我想這也就是文物導覽的價值吧,所以我倒還蠻期待故宮在動線整修完工後,我能親自到故宮去使用這樣的技術輔助。另外由於「遊客使用記錄」現在才正在開發,因此未來若透過遊客使用行為的瞭解,將可進一步提供館方對文物展示的安排。不過談到這我倒有個想法是,如果學習行為是可以被記錄的,那不妨在歸還設備時,提供租用者一個「參觀學習筆記」。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覺得每次到博物館,最後記得的沒幾樣,若有一個可以紀錄我今日看的所有文物的筆記介紹,加上精美的故宮文物輸出結合,或許可提供的就是更個別化的服務了。記得在大三時,陳雨鑫老師曾經請過藝術科技行銷公司的人來演講,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像故宮這些文物是可以結合生活用品做銷售的,所以透過個人行為記錄、參觀文物概述,然後以生活用品如收藏本、月曆……等的做輸出,也可算是對參觀者一種附加的服務了,然而這樣精心設計的的服務當然就一定要收費的,可算是藝術的價值,也可以算是學習的協助整理,或者是技術操作的成本,而我深信這個想法在未來應該會是可行的。

這次演講的安排真可謂是大開我的眼界,因為我以前沒有想過博物館透過資訊技術可以發揮的這麼淋漓盡致,故宮只是一個開端,這個計畫也才剛開始,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驚奇,以後的博物館對我們而言絕對會和現在不一樣。


台長: Ya-i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