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18 12:51:07|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魯迅-從歷史裡甦活的文學巨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王乾任(文字工作者)

‧ 魯迅干卿何事?

在21世紀的今天,身處台灣社會,大眾文學、網路文學、圖文書、哈利波特、魔戒等等,社會上充斥著各種文類與體裁,閱讀的份量日漸輕薄短小。魯迅也就難免孤單。

特別是,魯迅又不若徐志摩有風流情史可供歌頌,也沒有像胡適之類的文人,和國民政府共進退。魯迅走的太快,沒有機會選邊站,因其思想特色,被政治勢力收編,成為樣版人物,這樣一個充滿政治神話色彩的文人,縱使是中國第一個以西式新體撰寫小說之文人又如何?

‧ 「大先生」的一生

魯迅,原名樟壽,字豫山,後改名樹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一個沒落之家的長子。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始以魯迅為筆名。

魯迅6歲入家塾從叔祖玉田就讀,11歲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17歲考入江南水師學堂,但因不滿水師學堂的腐敗,改考江南礦路學堂,並認識了康梁維新思想,又接觸到嚴復等人,開始接觸演化論與民主思潮。

21歲畢業後往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書院就讀,此後積極參與反清革命。22歲去髮辮,23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周樹人相信醫學救國。25歲時因一部電影中對於中國人的描述之影響,有感於中國人的懦弱麻木性格,決志要以文藝救中國。28歲返國,出任杭州兩極師範學堂教員。31歲應蔡元培之邀到南京出任教育部部員。37歲,寫成日後傳世之作〈狂人日記〉,為中國新文學中第一篇白話小說,在此之前周樹人已經發表過不少文章與譯文。40歲開始撰寫《阿Q正傳》,並出版小說集《吶喊》。45歲寫成回憶散文《朝花夕拾》,同年小說集《徬徨》出版。

1936年,10月19日凌晨三點半,魯迅應病情驟變,於五點二十五分病逝上海,得年55歲,可謂英年早逝。

以魯迅這樣一位大文豪,其早期的作品銷售量也十分「驚人」。魯迅與其兄周作人早年在日本時共同撰寫編輯而成的兩部《域外小說集》,各賣了20本。而其成名傳世之作更要到37歲才出現。對文字有興趣的年輕人,不要太早放棄。魯迅當初若因為銷售量而放棄了,今天歷史上就只會有周樹人,而無魯迅了!

‧ 歷史懸案-魯迅之死

關於魯迅的死,一直是魯迅研究中的一件大事。而魯迅之子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提出了一個可靠的質疑。周海嬰認為,魯迅之死與魯迅長年的主治醫師須藤,錯誤(而且可能是故意)的醫療之下,讓原本簡單就可治癒的疾病,演變成不可收拾的絕症。而可能的原因是須藤醫生的特殊軍人背景以及魯迅的日本態度。

然而令周海嬰不解的是,魯迅明知如此,卻間不肯換醫生。始其成為歷史懸案!

‧ 魯迅與其論戰對象

魯迅寫了那麼多文章,和當時中國各種勢力論辯。魯迅到底和哪些人吵過架,打過筆戰,罵過哪些人,看看下面這份名單:錢玄同、胡適、其兄周作人、馮文炳、京劇名伶梅蘭芳、情癡徐志摩、好友林語堂、高長虹、梁實秋、沈從文、郭沫若、劉大杰、美學名家朱光潛、杜衡、翻譯名家林琴南、軍閥吳佩孚、段祺瑞、蔡元培、康有為、梁啟超、傅斯年、梁漱溟、張競生、老舍、林微音、章太炎、蔣經國之師吳稚暉、潘光旦、北大第一才子羅家倫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單單看這份論戰名單,上述任何一人都不是我等之輩可以挑得起的大師。然而魯迅似乎以其一己之力,單挑了清末以降,中國各領域中的大師名家。魯迅的文才氣魄可見一般。

‧ 主要著作-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干為孺子牛

魯迅一生,自從於25歲立志以文藝救國之後,著書立說,無論論文、雜文、小說、新詩多有所成,而且皆有所觀。其中影響後世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

魯迅著作甚豐,計有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野草》,在文學史方面有《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漢文學史綱要》,雜文集最多,這部分是魯迅對當時中國的思考與對話,計有《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篇》、《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籍拾遺》、《集外籍拾遺補篇》。

另有序跋集《古籍序跋集》、《譯文序跋集》兩部,書信集《兩地書》與《魯迅書簡》,以及《魯迅日記》。

魯迅一生總計寫成文章650餘篇,135萬餘字。編輯校勘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及相關研究著作約80萬字,翻譯引介世界名著19本、論文50篇、短篇小說童話78篇,約310萬字。親自回覆書信一千三百多封,共約90萬餘字。

光是看著這一份浩浩蕩蕩的書單,與其寫過的文字數量,再看魯迅短暫的人生以及諸多繁忙事務,不難發現魯迅短暫的一生,都致力於實踐其以文藝救中國的志業。

魯迅這樣的工作份量,大概只有重量級思想家卡爾.馬克思能夠超越吧!魯迅努力以其一生實踐文藝救國的態度,其治學態度,實在值得太平盛世中,沉溺餘物質文明與享樂的我們,好好學習。

‧ 魯迅的思想前輩

魯迅通日文和德文,因而在求學時期起,就持續接受不少西方思想家的學說,像尼采、達爾文、果戈爾、契柯夫等人的作品,這些都成為魯迅此後一生著書立說的重要思想來源。

‧ 魯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記

魯迅早期的著作是以其家鄉紹興為思考起點,思考農村人物之中的諸多負面特點,如懶散、迷信、殘酷、虛偽,並為此深感憤恨,也悲嘆新思想無法改變這群人。所以魯迅最後放棄其家鄉,與中國傳統生活方式斷絕。而魯迅與其妻許廣平的結合,可以視為一個明證。

魯迅的傳世之作都收錄在《吶喊》和《徬徨》兩部小說集之中,再加上其散文詩集《野草》,可以稱為魯迅的代表作。而這其中,最為傳世最深的,就屬收入《吶喊》中的〈狂人日記〉。此部小說的重要性非常之高,除了是中國文壇第一部以西式體裁完成的小說之外,也是魯迅的成名傳世之作。而小說本身所富含的象徵意義,更是歷久不衰。甚至到今天,更顯得格外強烈與顯眼。

〈狂人日記〉道出魯迅對舊/救中國的核心思考。書中主人翁狂人患了被害妄想症,自以為其週遭人物(包括其家人),都欲殺他而食之。魯迅借狂人之口,說出舊中國的核心問題:「禮教吃人」。

〈狂人日記〉的故事結尾,魯迅借狂人之口,微弱而努力的哭喊著:「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救救孩子的呼籲,到了今天仍然不絕於耳,而在近百年之後聽來,是否顯得格外的諷刺。

‧ 中國文壇第一人

魯迅有多重要,魯迅史中國最早用稀釋新體撰寫小說的人,更是公認最偉大的現代中國作家。《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所推出的第一部就是《魯迅》。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將魯迅列位第一。魯迅的最後六年,輩左翼報刊的讀者視為文化偶像。死後更不斷被神化。更在死後不久就有全集問世,此後對魯迅的研究更是不曾間斷。從以上種種,不難發現魯迅對中國現代小說文壇的重要貢獻與地位。

雖然這些殊榮有不少式政治力促成,然而其實最早稱讚魯迅之才的卻是自由派的評論家胡適與陳源。

無論如何,我們仍可以大膽的這樣說,以中文寫小說的,沒有不受魯迅影響,沒有不與魯迅對話,沒有不思考魯迅的,沒有不想超越魯迅的。而魯迅寫雜文議事的體裁與風格,更明顯的影響了現代華人文壇。

‧ 魯迅著作在台灣

現今台灣坊間,不難找到魯迅的作品。其中像《狂人日記》、《阿Q正傳》、《吶喊》、《徬徨》等集子,都有不少版本在流通,讀者們可以自行選購。不過,筆者在此推薦一下乏人問津的《魯迅全集》。此全集在台灣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以單書形式集結,可以分冊單獨購買;另外一個則需要全套購買,但是價格上較為便宜。一般的讀者或者可以先從《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這兩部小說的單行本讀起。

身為華人世界的一分子,無論魯迅在政治上如何被神化或扭曲、醜化,魯迅的文采,其白話文體,其小說中富含的象徵意含與其所欲處理的核心問題,實在值得看似身處民主進步、自由富足、安樂太平的我們,閱讀思考。或許您讀慣了圖文並茂的書,沒關係,《阿Q正傳》也有精采而令人動容的圖文對照版。或許你會驚訝的發現,其實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比起魯迅那個時代的中國社會,在許多地方仍然沒有好不到哪裡去,特別是「禮教吃人」,這個恐怖的舊社會核心道德準則,仍然深深的宰制著我們的思考邏輯。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