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11 16:59:43|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獨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1/12/21 11:34


 原著/伊莉莎白‧艾寶特

有兩個事件引發我廣泛地探討獨身這個題目。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事件,一九九○年國際媒體揭露紐芬蘭卡索山孤兒院(Mount Cashel Orphanage)內情,大肆報導誓行獨身的基督教兄弟會(Christian Brothers)某些成員確有戀童癖,他們用手、舌頭、陽具、皮帶和鍊條折磨收容的棄童。第二事件是一位朋友偷偷告訴我,某位熟人的丈夫出於貞潔而容忍了妻子的不忠。這些驚人的消息讓我開始接觸到新獨身主義。

開始研究時,我以為我知道獨身是什麼:禁絕性交,通常是自我宣稱的。我還認為將獨身當做長期承諾有違自然。起初,我將標題訂定為「頌揚違反自然的事:獨身的故事」,朋友們給它起了「旱季」的綽號。

在寫作計劃上略做笑談後,我馬上進入研究階段。受限於自身基督教傾向的觀點,加上先前過於簡化定義,最後竟花上六年的時間才告定案。長久以來,獨身在世界各地向來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關鍵因素。獨身有各種不同形式,它塑造了宗教生活,也塑造了俗世生活,勢力普及老少。獨身生活折磨著寡婦和囚徒,訓練著運動員和巫師。在古典詩作和同性戀文學中、在教規和民法中處處可見獨身。

在義大利歌劇閹伶甜美的女高音歌聲中,出不了家門的纏足小女孩、還有為了更高的利用價值受閹割的小男孩痛苦尖叫聲中,都迴響著獨身的吶喊。獨身浮現在昏暗的後宮;浮現在陽光普照的印加神廟。它也瀰漫在古代歷史中,德爾菲神神喻的女預言家,希臘的童貞三女神雅典娜、阿特米絲和海思蒂亞,以至羅馬莊嚴的貞女都有它的身影。它應和著哈姆雷特斬釘截鐵的話語:「妳進修女院去吧!」,他勸奧菲莉亞(Ophelia)接受命運,像其她許多非自願修女一樣。

獨身帶領著大隊人馬,在歷史中傲然昂揚。聖女貞德、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南丁格爾;聖雄甘地與他那奇特的禁慾實驗:和性感的年輕女子一同裸睡來測試貞潔。言行不一的托爾斯泰,粉碎了自己在《克羅伊策奏鳴曲》揭示的獨身宗旨。害怕被二度指控有不當性行為的達文西;哀嘆他的情人不履行義務的牛頓;只能意淫一長排年輕愛麗絲的劉易士.卡羅爾,都在行列之中。

獨身這主題也在世界各地的醫療文獻上大書特書、在諸多文化的至理名言中佔有一席之地,連教科書都有極重比例是關於獨身。醫療文獻大量闡述以精液為中心的觀點和哲學、如何起居養生以保存這種富含蛋白質的珍貴射出物的詳盡指導。

獨身寓含豐富的象徵。在典型的西方廚房裡,都暗藏著尋求獨身、撲滅性慾餘燼的獨身運動:我們有誰沒有享用過玉米片和全麥粉?它們正是貞潔的加樂氏和格雷安所發明,用來冷卻熱情以及促進健康的食品。有誰不使用衣夾、掃帚或圓鋸,這些震顫教派的教徒在昇華性慾之下所發明的器具?有誰不曾以「和平」為口號,另一個備受推崇的聖父遺俗來相互問候?

現今校園裡,獨身也在學生誓言等待真愛的主張下大行其道。一些自稱再生處女的年長之輩宣佈要奉行獨身。從專注於身體自主、骨瘦如柴的厭食女人,還有向貞潔靠攏、矢志擺脫愛滋陰影的男同性戀身上,都悄然透露出禁慾訊息。

我很快就發現,獨身始終是各地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事實。在擴大研究範圍時,我改變了所用的定義,放棄原先的標題以及假定獨身不合乎自然的前提,並開始傾聽手中資料所能告訴我的事。
還有我所訂的、但不可當真的副標「獨身的愛經(Kama Sutra)」,雖然更接近目標,卻又太虛矯:我閱讀得愈多便愈明白,即使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不夠用來廣泛探討獨身這個題目。比較可行的目標,是儘所能去鑒別、詮釋、描述更多關於獨身的實驗。這樣的想法最後塑造出這本書。

我也草擬了一個獨身的定義,不理會獨身(celibacy)、貞潔(chastity)和童貞(virginity)三者之間學究式、派不上用場的區別。在我的研究中,這三個詞語我都當成關鍵字來用。儘管三者在字典的定義有所區別,實際上它們所指相同。雖有沈悶單調之嫌,我還是引述一下韋氏字典的解釋。貞潔與性有關,意指「戒絕不正當的性活動:尤其用來談論女人。抑制性慾;獨身或童貞。」獨身是「沒有婚姻的狀態,尤其屬於守誓的人。」童貞的意義最不含混,是「處女、貞潔、老處女的狀態」。

當然,貞潔曾被用來描述忠實的婚姻伴侶以及處女,不過這種概念如今已不使用。我遵照現今一般用法,其中貞潔和獨身可以互換使用,童貞則一如韋氏字典所下的定義。獨身或貞潔是有意的或被強迫下,暫時或不限期限的戒絕性關係。這樣的定義簡單而且範圍寬廣、是描述的而非分析的定義。這也是我所能想出來最有用、最合乎道德的工具,我用它來探索世界各地記載的歷史中出現的獨身男女,探索他們令人著迷、富有啟發性、讓人猜不透、複雜,有時古怪的生活方式。
隨著研究的累積,重要主題和真相開始浮現。我開始看出人類獨身實驗的模式。慢慢的,我試著作出分類,最後一切素材安排底定。不出大家所料,支配獨身歷史的第一部,就是否定性慾、執著於獨身的基督教。不過在基督教之前已經有異教徒和猶太的艾賽尼派信徒,在獨身的道路上劃出里程碑。其他宗教裡,特別是印度教,基於自身與眾不同的見解,也已發展出特有的獨身實驗。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