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4 02:35:01|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樹情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促請停止拓寬高34縣道之安招段─滾水段道路 ‧大樹情書

拓寬道路是促進繁榮的萬靈丹?

──燕巢鄉木麻黃行道樹會勘記

文◎薛淑文

6月8日上午,生教中心應燕巢鄉滾水村楊馥慈小姐的邀請,前往會勘木麻黃行道樹是否需因道路拓寬而面臨要砍伐的命運,當天參與的人士還有高雄縣文化局、工務局代表、滾水村村長蘇水邱先生、屏科大森林系葉慶龍教授、工程顧問公司、高雄鳳邑雙古道文史工作室呂寅生先生、橋仔頭文史協會代表、滾水村村民陳安和先生及村民多人。

我們由楠梓走省道往北方向先到達橋頭火車站(與捷運共構)後,由楊小姐帶著我們接橋燕路(高34號道路),過中崎橋、通燕路後,約十分鐘的車程即進入滾水社區。木麻黃林蔭道長約4公里,就種在蜿蜒的安新路兩側,安新路為雙向車道,路的兩旁為台糖的平地造林區。

原本省道兩旁零亂斑駁的建築當進入滾水村後,立刻被映入眼簾的綠意所取代,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與酷熱,有的只是徐徐的微風與小鄉村的寧靜恬適。滾水社區是一個約有80戶人家的村落,村民多以務農為生,棗子、芭樂是此地頗富盛名的農產品,而當地獨特的泥火山地景,則是另一個寶貴的資產,更是難得的生態教室。

因為道路的拓寬工程,空氣中不時瀰漫著焊接管線的臭味及刺耳的噪音,不難想像施工過程將會為原本寧靜的社區帶來多大的改變,高雄縣政府要拓寬道路的說法是為了因應高鐵通車後帶來大量的車潮,預計要砍除北邊一整排的木麻黃(大約幾棵樹齡多久的樹)來當拓寬用地。
因道路拓寬已砍除了兩側的木麻黃,新工程所設計的植穴,狹窄的空間,能期望種回原來的風貌嗎?李根政攝
事實上,高鐵通車與道路拓寬並無直接關係,因為安新路並非主要道路,通車後所帶來的車潮應屬有限,對於我們所提出道路拓寬是否有其必要性及在評估時是否有車流量的計算和景觀評估,顧問公司與縣府的人員都表示不了解,文化局任小姐在聽完參與現勘人士的不同意見後,也表示滾水村具有傳統聚落的人文與特色,至於道路拓寬是否必要,或者不拓寬後保留木麻黃是否可行,她會將意見提給縣政府,而工務局的陳先生表示,楊縣長要求顧問公司提出道路拓寬與否的評估報告,他會和縣長報告今天會勘的情形,再由縣長決定聽取簡報時是否邀請大家共同參與。
在會勘的同時,村民楊安和先生說著他聽村內的耆老談起的一段殖民時代的小故事。在日治時期滾水社區約有800戶的人家,有一天的清晨,在圳道中發現了2名被殺害的日本憲兵,日本政府認為這2名憲兵是被滾水村的村民所殺害的,要求兇手出面自首,在無人承認,日本政府便屠殺了村內所有16歲以上的男子,造成數百人的死亡,日本政府在清村後,田地也因無人耕作而荒蕪,最後喪偶的婦女只好帶著孩子離開家園,整個滾水村一夕之間分崩離析,經過幾十年歲月的更迭,陸陸續續才有村民回移,雖然村民間對道路拓寬尚有歧異,但並不因此而失和氣,卻也象徵著台灣人敦厚與真誠的性格。
楊先生說木麻黃行道樹從他小時候就已經有了,現在都長大成林,是他生命中最鮮明的記憶,如今樹木要被砍除,除了不捨之情,好像整個燕巢鄉就少了原味。他認為若能保存木麻黃行道樹,再結合橋頭糖場,加上滾水特殊的泥火山地景及燕巢鄉豐富的物產(棗子、芭樂、柚子……),將可以形塑出具有文史、生態、休閒、經濟等多面向的村落。

 

 

 

 

 

 
木麻黃胸高直徑達40-50公分,楊安和先生說是從日治時代就開始種植。李根政攝
楊小姐是另一個讓我們感動的人物,她花了半年多的時間不斷地來回穿梭在燕巢鄉公所、縣政府與林務局之間,只為了喚起公部門省思決策過程的草率,另一方面則與民間團體聯繫和發起網路連署活動及生態產業工作室的成立,她認為只有創造在地特色才能吸引年青人返鄉工作,燕巢鄉才有未來,保留這難得的林蔭隧道,比起道路拓寬帶來狹隘的短期利益,會更長遠及有意義。
從二氧化碳減量的觀點,持續的鼓勵小汽車的成長並非明智之舉,當高捷、高鐵都已完備的同時,縣府當局應思考的是,如何保留與營造當地的特色,吸引遊客駐足停留更久一點,讓燕巢鄉成為台灣319個鄉鎮中的唯一,而非重製道路開發的舊思維,自行車與雙足都是最佳的旅行工具,讓遊客轉換心情、放慢腳步、細細體會,才能發現台灣鄉鎮純真的美。
砍伐一棵樹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種樹成林卻需要數十年的光陰。

保護行道樹,促請停止拓寬高34縣道之安招段─滾水段道路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2007/6

關於滾水地區民間人士,為保護行道樹,促請停止拓寬高34縣道之安招─滾水段道路一案,經6 月8日縣府召集地方人士、本中心及橋仔頭文史協會、鳳邑雙古道文史工作室等團體會勘後意見如下:

一、 道路的開闢應考量在現況或者未來發展是否有實際需求,更需考量是否會損及地方景觀、環境 特色,對地方長遠發展之利弊等因素,然而本案並未進行交通流量、未來交通需求的評估,也未進行環境影響分析,僅以都市計畫之理由逕行開闢,其決策依據甚為薄弱,民眾參與也不足,凸顯都市計畫之合理性有待商榷。

二、 本段之木麻黃行道樹雖非本土樹種,然?#92;多樹木胸高直徑達40-50公分,已形成舒適具景觀價值之林蔭道,堪稱滾水社區之特色,建議應予保留,但可於樹間空隙補植本地原生樹種,以因應木麻黃之自然老化,維持林蔭道之景觀。

三、 籲請縣府重新檢討從安招到橋頭全線之拓寬計畫,在維持滾水村鄉村風貌的前提下,朝減少硬體工程,加強生態、人文等軟體經營方向進行規劃。協助地方結合農業與觀光、台糖平原林綠色廊道、行道樹等特色,並深入紀錄社區人文歷史,豐富生態人文之內涵。提出永續發展計畫,因應捷運通車後可能帶來之產業轉型。

大樹情書
楊小姐的另一篇情書。 李根政攝
為了搶救行道樹,家住燕巢滾水村的楊小姐,除了四處求救外(本中心是其求援對象之一),也在這些將被砍除的木麻黃大樹上掛上一片片肚兜大小的布條。這些布條不同於一般的抗議布條,有點生疏、有點菜。楊小姐在用麥克筆寫著約4-5公分見方的文字「在台灣每條道路都種植著行道樹,但少有行道樹能躲過人類的開發拓寬而存活60年之久,這條長達1至2公里的木麻黃老樹,歷經無數風雨侵襲才能存活下來,它存在的價值就像老祖先留下來的家產一樣…」,這麼長、這麼小的文字,只有有心的步行者才看得到,與其說這是什麼搶救老樹的布條,倒不如說是楊小姐對大樹書寫的情書。

與台灣動輒上千億、數百、數十億的道路開發工程所帶來的環境破壞相較,滾水的行道樹確實是小案子,但這是楊小姐的家,這份護衛家園的心意,對樹木的情感,令人感動,如果有更多的台灣人用這份心來對我們的家園,台灣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李根政2007/6/21

台長: 志工團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