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20 17:19:52|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她從海上來》悄然而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壇奇女張愛玲逝世
聯合報系記者王聯懿/洛杉磯八日電
著名的女作家張愛玲已在洛杉磯獨居公寓內過世。據洛杉磯警方判斷,她是自然死亡,死亡日期可能在六、七天前,但一直到八日,中秋節的前一天,才為人發現。
張愛玲享年七十四歲」 【1995-09-09/聯合晚報/01版/要聞】

「……開門之後,發現Reyher太太躺在只有一間臥房的公寓臥室地上,蓋著毯子,閉著眼睛,顯然已經去世。……」

「……張愛玲所租住的公寓是Studio式的無隔間公寓單位,而張愛玲『幾乎完全沒有家具』,除了一台電視及收音機外,沒有桌、椅、床,個人物品非常少。……」

「張愛玲小檔案:張愛玲(本名),民國十年生於上海市,河北豐潤人,香港大學肄業。

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間,她是上海最紅的作家,抗戰勝利後改寫電影劇本。民國四十一年她一度避居香港,民國四十四年再移民美國,隱居於加州洛杉磯。」

「張愛玲名滿文壇數十年,但她去世後,卻大不同於其他絕大多數聞人,很難整理出有關她的完整『大事記』。原因在於她多年來遺世獨立,神秘以終。……

皇冠出版社負責人平鑫濤說,他和張愛玲相交四十年,出版了她二十多本書,卻從未和她見過面,只偶有書信往還。……」

那一天的晚報,以及之後好幾天的報紙,滿是關於張愛玲的消息,但沒有人說得清楚張愛玲這個人。

即使去翻出早她十幾年在日本過世的胡蘭成寫的《今生今世》,也無法一窺全貌,因為那只是他那一廂的說詞罷了。至於張愛玲怎麼看待她和他的那一段,她是絕口不提的,彷彿從來沒有這個人。

而留在馬里蘭大學圖書館的Reyher的日記,亦僅能得知在Reyher眼中與他生活十年的張愛玲:她的文采一直未能獲得美國文壇的青睞,以至大多數的時間,她都是在營謀生活,憂慮未來,以及記掛著他貧弱的丈夫。

吳淡如說張愛玲:「她童年蒼涼,少年也蒼涼,寫作之路也蒼涼,情路更蒼涼……後來她遠走美國,生命如願消失在她所渴望的永恆的蒼涼中……」張愛玲自己也承認,她最常用的字應該是蒼涼:「蒼涼是飛揚與熱鬧之後的安穩與真實,飛揚是浮沫,熱鬧是虛偽;飛揚與熱鬧是短暫,蒼涼是永恆。』(皇冠2005年9月號)

我對張愛玲的認識在很早很早以前,從她的哪一部作品開始的,我已不記得了。對於所謂的「張派」、「海派」的文風,只想到華麗、灰暗(那時候還不知道蒼涼),看到人家討論張愛玲,覺得只有「紅學」,沒有「張學」。

對她的小說是有印象的,說有印象,是從小就看,比她開始寫作的年齡還小,但不曾受感動,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看過就算了。我看《紅樓夢魘》比看她的小說有興緻,我努力在《海上花》的字裡行間尋找多線穿插的情節脈胳,但她不是作者(她是譯者)。現在回頭想起來,她的文章在我的心中還是有一定的份量的,雖然誰的文章在我心中有多少份量,跟誰都無關,但從小時候看到現在有幾本小說是可以讓我一直有印象的!

我對她本人的興趣,始於蔡登山的《傳奇未完——張愛玲》,現實生活的不凡經歷,在她的筆下會造就出什麼樣的人物?什麼樣的命運?我回頭再看張愛玲,更想探究那些外相底下的張愛玲。

所幸,儘管她已然抛下一切,但人們抛不下她……,於是我時不時可以從書局抱回一本本有提到張愛玲的書回家,點點滴滴的影像累積起來的,仍是一個謎樣的張愛玲,仍是離不開那蒼涼的氛圍。

台長: moi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的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她從海上來》傳奇抑或平凡的生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