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30 01:44:35| 人氣1,509|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溺愛戰爭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溺愛戰爭
作者:李盈穎、劉承賢、賀先蕙

孩子們正遭受「溺愛病毒」的攻擊!他們擁有的物質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他們卻不滿足,還出現負向行為。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卻很難……
有一種病毒, 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童症候群
這個病毒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童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卡拉(Carla Wagner),十七歲,美國佛羅里達州學生。這一天,她用美國運通金卡消費了一杯龍舌蘭,酒後,她駕著Audi A4揚長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學生。當法院打算以酒醉駕車以及傷害的罪名起訴她時,她的父母問法官:「那麼,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還可以像往年一樣到巴黎度過夏天?」
這是二○○一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裡的真實案例,該主題係探討美國小孩被溺愛及父母企圖扭轉這個風氣的情況。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也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How to end spoilt brat syndrome?),文中提到一個案例:
「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
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病源:嬰兒潮後期出生的父母易溺愛子女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以美國九所學校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四至十九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後,提出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後期陸續誕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

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見右圖,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夜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先生竟哭出來了。

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美國現場:餐廳拒收失控的小孩進門
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放任的溺愛型父母也很多。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餐廳的規定則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children outside.(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分析,孩子在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愛的方法正確,孩子的行為加乘;愛的方法不正確,錯誤的行為也更嚴重。
這樣的狀況你應該不陌生,或者,你應該見過:全家吃飯時,父母因為愛孩子,總是主動幫孩子夾菜,將最好的菜留給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下剩餘的菜。久而久之,孩子理所當然以為,「我本來就該吃最好吃的菜」。有一天,當他看到愛吃的食物,問也不問,一口氣全盤吃光,不管其他人是否取用時,你才發現,原來你的愛給錯了方式!
周文君分析,成功的愛,孩子不僅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還會回頭反問母親要不要吃一口,而不是全部吃完。這樣的愛,就沒有多餘的問題。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同樣的,因為不虞匱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
也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會變得煩躁。」

愛孩子,就別讓你的愛,變成「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隨取隨有。收回你的一隻手吧!

*你是哪一種父母?——教養形態檢測表

答題方式 回想你與孩子的互動模式,直覺選出最類似的情境。「最類似」得2分,「次類似」得1分

檢測對象 此量表針對3-6歲孩子的家長設計的,孩子若超過該年紀,請回想孩子在這個年紀時是否發生類似情形

1. 孩子玩具散了一地,卻在看卡通。你會:

a)說:「你打算什麼時候收玩具呢?」
b)說:「如果不收玩具,等一下就不要吃飯。」

c)說:「電視關掉,馬上去收玩具。」

d)說:「不趕快收,等下爸爸回來會罵人,快收拾。」

e)小孩玩累了,我來幫他收拾。

2. 孩子很想帶走別人的玩具,一直哭。你會:

a)說:「我知道你很想要,想哭就哭一哭吧!不然把它畫下來,想它時可以看一看。」

b)說:「我討厭愛哭的孩子!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

c)說:「不准哭,再哭,我就要生氣了。」

d)說:「你看你哭得喘不過氣來,等一下買一個就好了,不要再哭了。」

e)說:「好啦,買一個給你,不要再哭了。」

3. 孩子吃薯條,邊吃邊掉在地上。你會:

a)說:「我們把它撿起來丟垃圾筒就好了。下次怎麼做才不會掉地上呢?」

b)說:「那麼不小心,我以後再也不買薯條給你吃了。」

c)說:「你東西是怎麼吃的?撿起來!」

d)說:「地板很髒,掉了就掉了,你不要碰喔。」

e)心想他是不小心的,直接撿起薯條丟掉。

4. 孩子正想辦法穿鞋子,但似乎很難穿。你會:

a)說:「你可以從腳尖的地方先穿,加油!」

b)說:「好丟臉,你已經讀幼稚園,動作還這麼慢?」

c)說:「鞋子怎麼穿那麼久呢?快點!」
d)說:「腳抬起來,我來幫你穿。」

e)說:「這雙鞋不好穿,換一雙鞋穿。」

5. 孩子感冒你規定他不能喝冰水,結果發現他偷喝,但他大哭說沒有。你會:

a)說:「我知道你偷偷喝是因為冰水很舒服,但喉嚨又痛了,怎麼辦?」

b)說:「你不承認你偷喝的話,我就告訴你爸爸(或媽媽或其他大人)。」

c)說:「我明明看到了,你怎麼可以說謊?」

d)說:「病還沒好,不要再哭了,下次喝水就好了。」

e)說:「也難怪,身體不舒服想喝冰水,算了算了。」

6. 老二拿了老大的玩具,兩人吵起來 。你會:

a)說:「你們兩個喜歡同樣的玩具,可是玩具只有一個,怎麼辦?」

b)說:「一天到晚吵,煩不煩啊,都給我回房間,別讓我看到你們。」

c)說:「要吵架,兩個人就都不准玩。」

d)說:「弟弟比較小,你給他不就好了嗎?」

e)說:「既然弟弟那麼愛,就再買一個給弟弟。」

7. 聽到孩子在學校打人。你會:

a)說:「我知道你打人是因為你生氣,你在生氣什麼?我們一起來想除了打人以外的解決方式,可以讓別人知道你在生氣什麼。」

b)跟老師說:「他以後再打人,你儘管處罰他!」

c)說:「你打人,所以我要打你,讓你知道痛。」

d)跟老師說:「我的小孩是很乖,如果不是有人欺負他,他不會打人。」
e)說:「你打人一定有你的道理,沒有關係。」

8. 家裡有客人來,你要孩子打招呼,孩子卻不肯說。你會:

a)說:「我知道你現在不好意思叫,阿姨只是想認識你。」

b)說:「叫阿姨!不然阿姨以後不讓你去她家玩!」

c)說:「叫你叫阿姨,聽到沒?」

d)對客人說:「這孩子比較內向。」然後問孩子:「怎麼了,不舒服嗎?」

e)說:「小孩還小,長大自然就會好。」

9. 孩子回來跟你說有人罵他。你會:

a)說:「看起來你好像很難過,發生什麼事? 」

b)說:「一定是你做錯了什麼,別人才會罵你。」

c)說:「讓你到學校,不是要你跟別人吵架的。」

d)說:「誰罵你,我打電話去問老師!」

e)說:「他是個壞小孩,你以後不要跟他玩。」

10. 在百貨公司,孩子高興的跑來跑去。你會:

a)說:「你喜歡跑的話,我們去公園,在這裡,大家都用走的。」
b)說:「再跑,老闆會把你趕出去喔!」
c)說:「過來,不要亂跑,聽到沒?」
d)說:「會跌倒受傷,不要跑了喔!」
e)說:「小孩子就是喜歡跑跑跳跳。」

檢測結果 將分數加總,得分越多者,代表你與孩子的互動模式越傾向該類型
a)民主型 ____分
b)忽視型 ____分
c)權威型 ____分
d)溺愛型(過度保護) ____分
e)溺愛型(放任) ____分
依照得分來看,
溺愛型的2類可以相加起來,算1種類型的分數。
若有2個類型分數接近,你是屬於混合型教養態度。
若有3個類型分數接近,你的教養態度偏向矛盾。

台長: 鉛筆
人氣(1,509)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轉貼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新的一年來臨 先祝大家豬年行大運
此分類上一篇:實用塗色網站分享

陽光
我終於做完了:是民主和權威一半一半,還好完全沒有溺愛的部分。
其實,文章理寫得,也是我一直擔心的部分,我不希望小孩心理只有自己,不會想到父母,其實,我公婆就有點像溺愛型,我老公以前就是這樣,凡是都以自己為優先,他父母也不敢要求他,只趕要求自己和媳婦,所以,小孩的個性真的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不是凡是都幫他做好,就是好父母,愛之足以害之。
謝謝,真是好文章。
2006-12-30 10:05:43
版主回應
是阿!
我公婆也是同屬溺愛型 所以教養出來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強
往往忽略別人的感受 因此啥事都做的出來!
我也是因為這樣不停的提醒自己要注意
好的東西當然要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享啦!
2006-12-30 19:40:11
小玥
哇!很多都沒有我的答案耶!
不知道該怎樣選比較好
改天再抓一點時間好好看看
2007-01-02 08:00:02
版主回應
小玥:
你兒子年齡還更小耶
別太急
要記住的是這些教養原則啦
方向對了
自然不會相差太遠去
這也是給我們這些新手媽媽一些教養的方針
2007-01-02 17:32: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