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2-22 01:27:38| 人氣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Calling Isi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sis,先報個消息:雖說書展嚇人,可今天收到商周的快訊,伊里亞德(Mircea Eliade)的《世界宗教理念史》三大卷特價900元(原價1600元),而且只限二十三日當日喔!

呼,以前上傅佩榮老師的宗教哲學課時,就經常聽聞這位提出「神聖空間」和「神聖時間」概念的宗教學大師Eliade的宏名,可當時臺灣沒有任何他的中譯著作,直到前年聯經和桂冠才相繼出版了《宇宙與歷史》和《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商周出的這三大卷算是把這位宗師的中文化往前鋪得更遠了。伊里亞德倡導發展的宗教現象學研究,一方面以客觀的態度採縱向和橫向的大視野面向世界各宗教,一方面以象徵的解析貼近人的宗教經驗,對於促進不同信仰者間的對話與相互瞭解,大有助益。在當今布希持著牛仔十字主義火拼異教世界的世局下,這種書出現於書市是值得注意的。有沒有興趣買一套呢!

(看妳連克莉斯蒂全套都訂了,或許這三本妳早就買了說?)

昨天聯副上傅天余的文章〈啊!波西米亞〉有段開場白可以綁架來描述網路語詞的溝通性能:「通常的狀況是,在傳播過程中收受雙方其實都在打混,以曖昧交換曖昧,卻也能夠順利完成溝通目的,漏接的機會微乎其微。」當然,她這段話指涉的是「波西米亞」這個詞,可「打混」、「交換曖昧」的說法也絕對適用於描述網路語言的特性。但另一方面,「漏接」的狀況又更是網路語言特性中的特性,許多時候煩惱便因之而生,妳所說的「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想必便是其中一症。逃之夭夭,自也是方劑一帖,服之無礙;不服,罵聲「神經病」,也消得幾口氣!

依我看,網路多數時候很「波西米亞」,傅天余對這個帶神秘味的語詞提了許多有趣的問題:

波西米亞是通俗文化還是菁英品味?高眉還是低眉?波西米亞人究竟是社會的旁觀者還是參與者?他們是台上的演員還是台下的觀眾?是不得志的天才抑或卻乏才氣的二流角色?波西米亞生活是儉僕還是奢華?是好?還是壞?

就這兩天連載的文章來看,傅天余對這些個問題的解法是回溯歷史,她先描述了雨果的反叛其實是布爾喬亞中心動員邊緣的波西米亞力量,而首創波西米亞人的場景的亨利‧穆爾格(Henri Hurger)是由邊緣向中心靠攏,兩個史例都意在陳明BO-BO的連帶關係。

明天的文章很可能就輪到波特萊爾和班雅明出場,但基本上還會在往日的輝光裡游泳。在班雅明的波特萊爾的眼中,波西米亞是城市裡一種充滿可疑的、密謀的、叛逃的和具有浪蕩氣味的遊手好閒者,想想,網路的生態是不是也頗有這般味道?我好奇地聯想,在現世談論波西米亞,如果沒談到網路的邊緣性,會不會有點布爾喬亞地失了中心,我因此深切期待有一天傅天余會在歷史研究之後,順便把波西米亞的概念擴充到談論當前的網路邊緣!

瞧,我又波西米亞般地離題了。總而言之,網路有巴黎的Arch的琳琅百貨,有倫敦的肥皂箱的口沫橫飛,也有油桶篝火供人夜半取暖,有倒臥路邊的醉死者,也未始沒有燈紅酒綠當街拉夫喚親親者,或離或趨,各從其性,此之謂自由,此之謂大同也!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