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18 01:28:43| 人氣3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神之名(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變局日亟,杭庭頓所說的宗教衝突似乎越來越明顯。王終要見王,於是決策者的信仰問題也被推到第一線來了。三月號的《大西洋月刊》以兩篇文章描述布希總統的信仰、人格與決策領導的關係。第一篇是Sage Stossel專訪將發表”The Mind of George W. Bush”的傳記作家Richard Brookhiser。在這篇題為〈W.是怎麼響的?〉("What Makes W. Tick?")的專訪中,訪問者意有所指的提到布希黑白兩截、不能容忍模稜曖昧的世界觀,也幾次將布希的宗教態度連結於他的領導,受訪的Richard Brookhiser則傾向於以結果論人,迴避直接的裁判,卻也不時將布希比附於John Qincy Adams等具有剛硬性格的美國先總統;而他眼中的John Quincy Adams,是一位熟讀聖經,自認為懂得上帝意志的國家領導。

另一篇Jack Betty的〈以上帝之名〉(“In the Name of God”)則認為布希曾自認其從酒精中得救是上帝的揀選,而其個人的經驗也將適用於世界。Jack Betty還認為如果布希自以為是上帝揀選的正確人選,將奉行上帝意志在阿馬加登(Armageddon)戰場清除罪惡世界,那麼他也將成為美國的荷梅尼。如果《大西洋月刊》的觀點不太離譜的話,也該是介紹薩拉馬戈的《耶穌基督的福音書》(“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的時候了。
--------------------------------------

薩拉馬戈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帶有諾斯底意味的《耶穌基督的福音書》,他以疑神的態度,意圖將耶穌還原為人子,強調人的屬性及其在上帝意志中的抉擇,從而用常人的內涵置換了聖經的神話,否決了教會尊崇的聖母不孕生子以及聖父聖子等觀點。它還檢討了原罪的真正起源、聯繫了宗教與戰爭,探究有關上帝意志、人類命運以及善惡如何分辨等問題。但書出版後,旋為葡萄牙政府以內容攻擊天主教會之名,否決其參與歐洲文學獎的機會,薩拉馬戈憤而移居西班牙的康納利群島。

儘管薩拉馬戈在他的福音書裡抬高了人的位置,說明了人的觀點(比如耶穌的父親約瑟夫、母親瑪麗、耶穌自身、他的兄弟、他的愛人同志瑪麗‧瑪德琳等等),也鋪陳了屬於正常人生活會遭遇的問題(比如父子間的疏離、母子及兄弟間的衝突、婆媳間的諒解等等),但我以為魔鬼或許佔有更重要的位置。因為在書裡,魔鬼主要是做為基督的指引者、羊群(世人)的照護者、上帝罪惡的見證者以及參照者;他的角色為耶穌的一生添加了魔幻色彩,也使得這本小說得以連結到薩拉馬戈心儀的拉美文學傳統。

薩拉馬戈的福音書大抵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寫約瑟夫的困境,下半部寫耶穌的成長和他對上帝未竟其功的反叛。由於本書尚無中譯,讀者較少,容我較囉唆地介紹相關的情節,俾能呈現故事的因果關係。
-----------------------------------------------------------------

話說木匠約瑟夫一向都能安睡到天明,可某日他不尋常地夜半驚起,不尋常地感到尿急而起身到戶外小解。更不尋常的是,整個村子裡不聞犬吠,天空的雲像一塊塊排列整齊的鉛灰色石塊,壓在那撒勒村的上方。他帶著疑惑回到床上,不發一語地就跟瑪麗做了。然後馬麗便有了身孕。

幾天後一位身材高大的乞丐來到門前,好心的瑪麗給了他一碗食物。乞丐伸手接過陶碗,立刻將之變成金碗,又彎身在地上抓起一把泥土,讓泥土在指間落入碗裡,並低聲吟唸:「土歸土,灰歸灰,塵歸塵,無物不始而無終,萬物也從終結處開始。」他接著告訴瑪麗:「你肚子裡有了小孩,而這就是人的唯一命運,得其始得其終,得其終得其始。」乞丐自稱為天使之後便離開了。

約瑟夫進得家門,聽完妻子的敘述之後,直認為乞丐是魔鬼的化身。當他撥弄泥碗裡的泥土,泥土竟然熠熠生輝。虔敬的約瑟夫決定向猶太教堂報告這不可思議的神秘接觸並請求指導,教堂派了三位長老前往調查仍不得其解,於是長老們便決定將這碗及泥土埋入約瑟夫家門前的地下。理由是:如果這是上帝的禮物,藏入土中也不致失去;如果是惡,也能因看不見而降低災禍。

就在瑪麗亞將要臨盆前不久,羅馬總督下令進行人口普查以便抽稅,所有家戶必須回到原籍地接受普查。約瑟夫便依規定帶領妻子長途跋涉前往原籍伯利恆。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晚,村子裡無人肯收留將臨盆的外來者,幸有一位名為莎樂美的女奴領他們到附近山洞裡安頓並幫助接生。

那時三位牧羊人正好路過,聽見山洞裡傳來女人的嚎叫聲便循聲尋來。知悉約瑟夫一家的處境之後,前兩位分別捐贈了羊奶和羊奶製的乳酪,第三位牧羊人捐贈了麵包,接著說:「我親手揉了麵團,並烘焙以地底的火。」瑪麗認出他就是自稱天使的乞丐。

山洞裡有前人留下的馬槽,新生的耶穌就躺在馬槽裡。約瑟夫將妻兒暫時安頓後,日裡就往耶路撒冷打工賺取家用。是時,希律王正生重病,先知告訴他,將有新生者會成為以色列的統治者。希律王遂下令派兵前往各處殺掉任一三歲以內的嬰兒。約瑟夫在牆頭工作時,無意間聽到兩名士兵在他底下談論這事,嚇得他趕忙抄近路跑回山洞去救自己的兒子。

可約瑟夫只救了妻兒,並沒有通知村裡的其他人家,連平日援助他們的人家也都沒有通知,就任令夜裡一陣陣哭嚎傳入約瑟夫夫妻耳裡。那一夜,伯利恆的小山村死了二十七名小孩。當約瑟夫出去探查士兵們是否已經離去之後,自稱為天使的乞丐再度現身進入山洞,對著瑪麗責備約瑟夫犯了未盡警告其他村人之罪,而且父親之罪的陰影將籠罩在兒子的頭上。

當夜約瑟夫做了個惡夢。他夢見自己身穿盔甲,手執刀梃,列隊於殺嬰的士兵之中。隊長問他要往哪去?他為自己一身英挺戎裝感到驕傲,並堅定回答地回答:我要去伯利恆殺我的孩子。約瑟夫被自己的言行和態度嚇得驚醒,也從此開始了十數年的惡夢。即使回到伯利恆,惡夢依舊夜夜來襲,以致於後來他根本不敢入睡而日漸憔粹。

為了驅離恐懼,也為了彌補罪愆,約瑟夫不停地與瑪麗作愛,也生了一堆小孩,薩拉馬戈說這是因為約瑟夫潛意識裡認為惟有如此才能補足失去孩子的數目。相對於約瑟夫因為罪惡感而長久無法成眠,薩拉馬戈對不需要睡覺的上帝有更多微辭,他說:上帝不睡覺是因為他不原諒任何一個犯錯的人。

耶穌和他的弟妹漸漸成長,約瑟夫的罪疚卻不曾日緩。每個孩子,尤其是耶穌,都知道父親會夜半驚醒,對父親的夢魘內容卻一無所知,體諒丈夫心情的母親也幾乎絕口不提。儘管約瑟夫送孩子們去猶太學堂唸書,也教導孩子木匠的手藝,可他面對耶穌時,總是一副憂戚面容,彷彿說著,這孩子是我的遺憾。

加利利地區的猶太人糾眾反抗羅馬,終於該約瑟夫卸下心頭重擔了。約瑟夫的鄰居阿南尼亞斯也加入抗暴行列,臨行前託約瑟夫照顧老妻。幾日後敗軍消息傳來,阿南尼亞斯在塞佛里斯一役傷重垂危,約瑟夫聞訊堅持獨自前往營救,因為他不願再錯過救贖自身的機會。在傷兵集合的地方,他找到臨死前的阿南尼亞斯,可自己也沒躲過羅馬軍隊的圍捕。面對即將被羅馬軍隊處以叛亂罪刑,約瑟夫甚至不為自己辯駁,而沉默地成為第四十個十字架上的犧牲者。

兩日後瑪麗帶著長子耶穌來尋,也只得傷心地同其他殉難者的家屬和猶太群眾將十字架上的死者一起葬入大坑。才青少年的耶穌從此繼承了父親的衣鞋,也從惡夢中繼承了父親的罪。又過兩日,知悉了自己的負擔的耶穌憤而離家出走,新懷身孕且被指責為共犯的母親竟毫無攔阻的機會。
(待續)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3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