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03 18:30:20| 人氣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左下方的想像─舞動人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魚頭用很輕鬆的對話方式介紹米涅‧渥特絲(Minette Walters)「很嚴重」的推理小說,同時也引用唐諾導讀所提的「左下方」書寫,來說明渥特絲小說中的「人間性」。魚頭解釋:「所謂『左下』是相對於『右上』而來的。『左』是左派,『下』是中下階層。」這個概念,倒頗適用於談談野馬推薦的《Billy Elliot》(《舞動人生》)的感覺。

這兩三年來,英國電影在國際(或者說台北)走紅的電影如《脫線舞男》、《啞巴歌手》等都有同一特徵:從悲慘生活尋求未來的希望。《舞動人生》在左下方尋找一個奮發上進的英雄方面,與《啞巴歌手》幾乎如出一轍,多少有狄士尼青少年成長勵志片的情節模式,只是小成本製作把故事置放在經濟衰退、普遍失業、家庭分崩的英國背景之中。

如果說這些影片在某個程度反映了英國的當代景況的話,儘管電影已經盡力在塑造主角的平凡性,我還是覺得長期苦於衰退疲弱的「英國人」似乎有對少年英雄寄予厚望的傾向。在兩部影片中,原本幾乎破產的人生都只因發現一位家裡的天才而開始有了希望而振奮起來,甚至就原諒了彼此間的憎恨,瀰縫了疏離。

然而這樣的轉折固然賺人眼淚,我仍不免感覺突兀。因為少年英雄的存在總讓我不禁要問:那麼在一個低迷的環境中,如果家裡沒有天才兒童呢?更平凡的人要不是繼續酗酒、或跟隨工會罷工成天吶喊,要不就是妥協認命、戴上膠盔下到煤坑底繼續賣命。天才的存在所反映的事實,反而是更多沒有天才家庭的悲傷。所幸,在電影裡,左派的希望是除了寄望於左下角的個別的天才之外,還把這希望擴散到community,以便一人得道,全鎮勞工都能升天的想像。但這種community的想像是真的嗎?據我所知《猜火車》就未必作如是浪漫之想。在這方面,反而是《脫線舞男》較能真誠地反映出破落小鎮裡普遍人(尤其是中年人)在歷經困苦碰壁之後的脫身之道。從這觀點,我要說《脫線舞男》以娛樂人生化解平凡人日日煩憂的成就恐怕要另兩部片高出一些;至少,那群中年男子脫去的衣褲底下所呈現的並不是一種向右上方觀看的角度。

所以,有時候強調左下方的平凡,反而容易呈現出一種不怎麼真實的包裝。我個人不喜歡好萊塢的模式生產,也擔心英國耽溺在這種模式化的想像裡,減損了更具豐富創意的機會(比如說,彼得‧格林納威,或者那令人想念的庫布力克)。

當然,《舞動人生》並不只是一部簡單的勵志影片,除了社會經濟與勞工的議題之外,它也談刻板的性別文化以及藝術與人生的關係,在一個小成本製作的影片裡能把這些問題都說得流暢又不損舞蹈音樂的律動感,也並不容易。許多段落也都有相當出色而自然的安排。例如,比利的祖母坐在窗邊等郵差送錄取通知的鏡頭,那純藍色的背景相襯著祖母灰暗中帶著期望的眼神,十分動人。那藍色的瞬間超越了所有的階級,撼動人心的力量絕不下於電影最後已經成為芭蕾舞星的比利在舞台上躍出天鵝之舞的一幕。而失憶的祖母總是不忘自己當年曾有機會成為芭蕾舞星,甚至還會夜半惡夢醒來喊著比利的小名「弟弟」,如此的矛盾也讓她比其他角色多了些象徵層次。另外,比利的父親和哥哥為栽培弟弟重新下到礦坑的鏡頭,以及這對父子幾年後在倫敦乘地鐵電梯上升前往Covent Garden劇院的一段,也是上乘的對比。可惜找了幾個網站的劇照,大抵還是偏向於Billy和他的舞動。有點遺憾。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movies/90021315.asp

http://us.imdb.com/Title?0249462

http://www.billyelliot.com/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