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26 02:40:03| 人氣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古典詩的生物學進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兔牙熊把問題從後花園端到檯面上,之所以如此,想必是兔牙熊發覺其中必有某些可以談論的東東。

由於問題是我挑起的,也不能不負責任地逃跑,姑且按下耐性勉為回應。

ㄅ首先聲明,我實在不懂聲韻小學這一門學問,也無法跟各位詩壇丈人大德比較此聲彼調之優劣問題。

ㄆ其次,我又要聲明在先,我也無力以諸位大德龍頭設定的場域有條有理的地「討論」問題,充其量只能表達我對「古典詩」 (好吧,先把它放入引號,真令人難堪)的態度與意見罷了。如果能接受我的基本聲明,請容我進入以下的表態。

ㄇ我原來提出的問題放在韻腳之古聲新韻,是因為裡頭意涵著某種我期期以為不可的規則之說,這種規則正是我認為也是我個人企望揚棄的東東。很遺憾,維仁兄與國仁兄甚至於渣妹都主張遊戲規則之優位。如果先設定了這個門檻,那很抱歉,我抱頭鼠竄去也,咱向來不玩遊戲規則,我在乎的是一種美學形式的存續、是它所能負載、所能呈現人的心思情感的問題,不是遊戲規則。

ㄈ關於規則,我有如下幾方面的想法,
首先它事關詩的形式與內涵;其次它涉及我最最看重的詩的精神─對於現存的反叛與自由的認知;而這也延伸到第三個面向:網路與詩之間的關係,以及網路做為傳媒或意義載體的本質。

ㄉ在詩的形式與內涵方面,我有個粗淺的想法:言為心聲,人面對自己的內外情意知,以自然的聲調發而為聲,並且會自然地在他所存在的文化環境及個人的視域中選擇熟悉且合適且的素材填充其內涵、包裝其外表,在詩的領域裡,日本人可能選擇徘句或短歌,英國人可能選擇十四行詩,在中國文化氛圍的地界裡,可能選擇五言、七言或其他歌謠,端看發聲者身邊的材質及素養。至於五七言等這些格律,而是在千百年中千萬人的吟誦之下以演化的腳步自然生成,原初並未經人為的律定,就像所有的語言本身都先於文法的存在一般。

ㄊ在演化學的觀點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篩選其實是極其複雜的過程,詩的形式亦然,但它絕不止是單純的遊戲規則下的產物。我以為生物學的觀點適合帶進有關詩的形式問題的討論─這在古典詩與現代詩方面都適合,而古典詩因通用的形式較為有限,容易凝焦,尤其適合做為某種被觀察注意的實驗樣本─因為生物學的演化所依循的是一種自然生發的原則,其中或有弱肉強食,但並不意涵某種絕對的位格的主宰者,它沒有壟斷者,這點必須請與論者先行確認此中有某種生物學哲學的共同認知(再次強調,那絕不是規則。)中文的五七言是在時間中被汰選出來的形式,四句八句的發展也有同養的自然脈絡可循,因為適合中文適時、即興的吟詠,一如日文的徘句以五七五的音韻組成而能廣為習用一般。所以一種美的形式是時間的產物,不是遊戲規則。我眼見這種美的形式在時間中逐漸消亡,心中若見雲豹或杜杜鳥之絕種一樣,覺得遺憾。

ㄋ再次引用生物學的觀點,物種的生發多以數量為主要的生存策略,凡存續者必先求其量多,量不能多者,為適應環境變遷,會演化出其他屬於質精範疇的生存策略。前者意味基因的大量複製;後者意味基因的改變,意即放棄原有的某種基因,從地理上來說,是一種基因地理的移民現象。在詩的領域,我以為這些生存策略正在被思考著,其中教人倚聲填韻、教人熟習一種規則來做詩,以為這樣起碼可以生產有某個程度品質的詩,正是採取質精的策略。但我以為這個策略恰好因篩子的作用而忽視了另一演化生存的途徑─數量。

ㄌ數量在我的想法裡意指具有遺傳基因的人口,是一種基因庫的觀點,而不是完全的機械複製。這種以數量為優先的基因庫策略,可以確保優選的機會更多─我的邏輯是:事件及物種均呈現金字塔形結構,由下層建築支撐上層建築,亦即,如果沒有更多的讀詩人口,哪來的寫詩人口;如果沒有更多的寫詩人口,哪來的精選詩作及詩人。在此觀點下,普羅正是菁英的基礎,並非對立。因此做為生存策略,我以為詩家首先該設法採取一種涵納吸收的作為,先求擴充詩的人口,先求更多的人能從文字中養成一種美讀的品味、思想的習慣,而不是先樹立規則,把普羅大眾踢出門外。

ㄍ繼續基因庫的觀念,物種的存續以具有多樣化的基因庫為佳,此多樣化首先要有足夠的生存單元,其次要夠複雜,複雜的來源在詩的國度就是人的情感與思想本身,只要人的情感思想不流於一元化,能夠自由交配繁衍就能確保優良基因庫之存在。這種流動性結合前頭所說的流動的金字塔結構,就形成一種我稱之為「流動性金字塔」的原則,依此原則,我以為在自然優選(讀者的選擇)的作用中,好詩會自然生發,而不是人為控制下的純系繁殖。前頭所說的倚聲填韻,它多少具有確保品質的作用,但恕我武斷,以機械的人為聲韻篩選工具為基礎而不是以人的自然情意知為基礎的生產活動,實在很難發生什麼具有充實內涵的美學羊了,因為體制化了的產物,平穩有之,突出難覓。我以為看到一百個興趣讀詩且試著寫詩的人,會比看到三十個寫滿足別人設定規則的詩人,更讓我高興。在此,以賞析平仄為先、性靈神韻其次的進階之說,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ㄎ再來,詩的自由。前頭已經從基因庫的集體性觀點談自由基因具有複雜基因庫的作用。但詩更重要的是個體本身的自由。它是人類在觀照當下之際,發現可以藉由一種文字形式通往另一次元的管道之一,它具有否定現下(貞定並發現現下的意義於我也是一種否定現存的辯證歷程),通往自己內在自由以及通達他人宮牆深院的作用,興觀群怨,都是詩的自由所發生的作用。我以為這正是詩(或泛指一切藝術)的真正本質。但這種本質卻太容易被人為的規則壅蔽了。在倚聲填韻的情況下,規則本為確保品質而設,但結果卻是斲喪自由的情意知(試著比較一下閱讀教科書和閱讀小說的結果)。所以我以為應該要確保的首先是自由,而不是遊戲規則。詩刊負有選優的責任自不待言,但我以為當編選者以遊戲歸則為門檻時,他首先看到以及最後看重的絕不是詩的自由精神(情意的自然流動)是否存在,而是一組文字是否符合規則。在此情形下,自由,也就是詩的本體,的喪失是一個很可怕的事。

ㄏ幾位大德不約而同提到統一標準的問題,在聲韻方面,在人的自然言語面前,我想問的是:為什麼必須有聲韻的標準,以及為什麼必須有聲韻的標準才能有詩?語言自然生發,隨著地理的區隔,人的流動,各地都有方言以及因之而來的與言的衍異現象,楚聲秦腔,各有其調,韻的使用隨戲台而變,這與適應環境有關,並不礙讀者的瞭解。為什麼非得統一的標準才能彼此互通?我東想西想,只能得到一個結論:閱讀者的閱讀口味已經窄縮到只有一種聲調才能彼此呼喚聲息相通,我以為那是一種能力的弱化而不是提升,是一種拒絕探索而不是開放冒險。而這正是與詩的自由精神相背反的。

ㄐ最後,有關網路在詩教詩創作及詩閱讀的作用,糟了,太晚了,明天還要去高雄出差,回來再說吧,先醬子…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