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8 03:50:27 | 人氣1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編傳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蔣勳 新編傳說

神話如一艘船承載許多人的心事,從上游到下游隨波逐流而去。

傳說不是屬於主角,每一個角色都是不能分割的「同體」,是牽連不斷的因緣糾纏。

每個人都有一潭非常清澈的水,等待你去凝視自己,與自己對話。

當你從神話這面鏡子中看到自己,你就能讀懂自己,對宿命也比較不容易慌張了。

一則則永遠不會說完的故事!

我們常常就像〈有關納西斯與Echo〉中的Echo,在沒有受傷前就假設自己受傷了,躲進自己的封閉世界,品味愛情的美麗;〈借花獻佛〉的燃燈佛身體變成一顆肉球,在陽光下滾動,從沒有陽光的角落到有陽光的路,彷彿是一種痊癒的過程;〈莎樂美、約翰與耶穌〉裡莎樂美最後和約翰人頭的吻,那是一個混合了美與罪惡的畫面,美與罪惡也可以說是情與慾的關係,在情極深時,慾望同時也最高漲。

本書收入十八篇傳說故事,藉由傳說故事的隱喻,我們讀懂了自己內在不被看見的部分,殘酷也好,慾望也好,得不到的復仇也好,死亡之中的極致激情也好。

也許,只有以傳說中的種種人性苦楚為鏡,我們才能看清人生的真諦。
----------------------------------------------------------------------------------------------------------------

note

好奇的極致應該是包容和憐憫,應該是出於關心,我們所好奇的不是他人為何事哀傷,而是他的哀傷,以及他要如何度過哀傷。重要的不是知道已發生的事件,而是人的心靈狀態。

傳說不是屬於主角,每一個角色都是不能分割的”同體”,是牽連不斷的因緣糾纏。每一個人物在故事裡扮演的角色,都有某種開示的意義。

很多東西反而是在眼睛看不見的時候才能”看見”,就好像在每一個神話傳說裡流轉的心靈經驗。

創作不是一個人在寫,身旁的每一個人都在跟我一起寫新傳說。我甚至幻想有一天,不需要文字書寫,用一種口語的連接方法,你講一段,我講一段,共同創造一個故事。
這就是神話的開始,如一艘船乘載許多人的心事,從上游到下游隨波隨流而去。

〔水仙花情結〕每個人絕對都有非常非常眷愛自己的部分。一個人若說他討厭自己、憎恨自己,他的出發點恐怕都是來自於對自己的眷戀,只是轉變成不同型式罷了。

一個喜歡在鏡子裡凝視自己的人,在倒影中看自己的人,一個喜歡思考自己的人,都可能有納西斯情結。在神話原型裡,納西斯代表的就是對自己的著迷。

每個人都有一潭非常清澈的水,等待你去凝視自己,與自己對話,那是人的第一個情結。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種”只找一個人,他不在,我就誰也不找”的思念和執著,可能才是”不寂寞”的開始。

我不認為人的性器官只是狹隘的生殖器,我覺得全身都是性器官,我可以在撫摸一個人的頭髮時,感覺到性的飽滿,因為我的出發點是愛,愛飽滿才會性飽滿。如果性簡化成只有器官的刺激、亢奮,那麼這個人勢必是寂寞的,再多的藥物都無法治療。

愛情很奇怪,你有一部分希望對方愛你,可是另一部分又很希望不被愛,那種躲在自己孤獨裡的哀傷,可能成為另一種型態的"享受"。

失掉愛情時的心情感受,不見得比戀愛差,那裡面有很奇怪的思念、牽掛、眷戀、糾纏。

失去和得到是兩種可以互換的東西;當愛人遠離的時候,我在很遠的地方思念他,寫信給他,是一種失,也是一種得。反而兩人在一起時,會覺得幻滅,可能會吵架、會衝突,得裡面又有一種失。
(得到和失去有不同美學,我們之間必須在兩者擺盪,所以你不可能是純然快樂)

"情結"是一種解不開的結,我們一生在面對這個結時,都試圖用理性,理智去拆解,可是事實上,情結的結越解越緊。

佛洛伊德本身並不關心治療,他在乎的是分析過程。


互相吸引,卻互相得不到對方,變成一種很激烈的拉扯。

神話原型最後都沒有答案,只有回到故事本身的隱喻,而故事之所以流傳,就是我們藉由這些隱喻,讀懂了自己內在不被看見的部分,殘酷也好,欲望也好,得不到的復仇也好,死亡之中的極致激情也好。

莎樂美最後和約翰人頭的吻,好像變成一種印記,一種見證,那是一個混合了華麗、美、殘酷、死亡、罪惡的畫面,這些元素平常都是分開的,可是在這一刻全混合了。

美與罪惡也可以說是情與慾的關係,就是在情極深時,欲望同時也最高漲。

根本沒有辦法判斷誰跟誰是戀人,誰跟誰是朋友,非常複雜,他們自己也常搞不清楚;往往就在曖昧之間,產生另一種情慾的糾纏。

其實解開情結的關鍵不是答案,而是聽故事的過程,當你從神話這面鏡子的反射中看到自己的原型,你就能讀懂自己,對宿命也比較不容易慌張了。

盼望人類文明中還保有"傳說"得一席之地,使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有好聽而且感人的故事流傳,使閱讀者或聆聽者也可以有看待傳說的方法來看待現實人生,也許可以減低些許憂愁罷。

木乃伊裡深藏著古代埃及人對死亡的悲痛,對死者的愛,對復活固執而熱烈的願望。

死亡的哀痛轉化成了新生的喜悅。個人的生命連結著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死亡成為奉獻,死亡是另一種愛的方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種對死亡的詮釋,是更成熟,也更周全從自然循環觀察得來的智慧吧。
"一粒麥子掉在地下裡死了,將生出許多麥子來"

主要產生故事變異的原因還在於每一個聽故事的人也幾乎同時是一個創作者。


和你們相愛的人交換衣服,如同交換你們的生命。

幻滅......只是一剎那,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是真幻滅,我並不可惜自己的身體。只是,要離開親愛的人,心裡憂愁啊!
"我於今日,不自惜身。"
"但離所愛,心憂愁耳。"

把身體看做是腐臭的?疽,是病痛,是充滿佈畏與苦惱的東西,才有了薩埵那太子一念的捨身吧。

中國人的"捨身",是為了肯定生命有更高意義的追求,印度的"捨身"卻是對生命意義全盤的否定。

生命裡的荒謬,不合情理,是不是曾經使人大徹大悟了呢?

要對生命還有一點眷戀貪愛,是很難理解薩埵那的故事的吧。

白花花的陽光,使一切影像看來都有一點浮泛,彷彿是夢中的事物,歷歷可數,可是伸手去捉,又都捉不住。

可惜的是他無法記錄漢斯的笛聲。這當然是"歷史"最重要的部分,可是,什麼樣的笛聲呢?他竟完全無法記憶。
(我可以很仔細地描述那個人,那場雨,那碗麵,那條擦去雨水的手帕。但我就是無法形容那碗麵的味道。------蔡智恆˙ 檞寄生)

槍的膛管好像一條極長極長的隧道,沒有盡頭,一片黑暗,充塞著聽覺上嗡嗡的迴響。

怎麼一世無敵手,卻每每在音樂中無法自制了呢?

他還在努力思索方才在音樂中幾乎要聽到的什麼,是一種悲悽與華美的極致,那裡面,似乎隱藏著自己的命運,他一直想知道的。

他覺得自己衰老了,衰老到只有在琴聲中找回生命的激昂與昂揚。

---------------------------------------------------------------------------------------------------------------

我習慣聞書,這本味道跟一般的很不同
有一股"厚紙板"味

打開內頁聞聞書的邊邊味道卻不一樣
(哈哈 明明就連再一起)
邊邊味道較清淡,聞起來有自然木香
內頁可能染上油墨,"厚紙板"味道較為濃烈





 





 

台長: Ting
人氣(10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聽看的世界 |
此分類下一篇:地下鐵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筆記

(悄悄話)
2010-08-27 01:13: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