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5 11:07:00| 人氣4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主流媒體」苦日子來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主流媒體」苦日子來了?! 賺錢不易、阿扁連莊是很多媒體的兩大利空
林瑩秋

三二○阿扁險勝,讓一些對泛藍有所期待的媒體宛如青天霹靂,民進
黨執政四年,他們的財務每下愈況,出現經營瓶頸或危機而「苦撐待變」
,但選舉的結果讓他們夢想幻滅,有的甚至必須很殘酷地面對現實,認真
考慮生存問題。而阿扁在連任之路上對「主流媒體」多數偏向藍營也刻骨
銘心,扁政府雖未必敢「秋後算帳」,但日後在「發廣告」、「給新聞」
和「政治背書」的操作方式上肯定有所調整。這種外在情勢改變,導致「
資源」重新分配的趨勢,在某種程度上將衝擊台灣媒體產業的政治生態。

被選舉結果「正面撞擊」造成重傷的,是國民黨黨營的中視。選前泛
藍情勢一片大好,中視高階幹部普遍都有歸建的打算,希望重回黨政系統
擔任要職,所以大家放手一搏,「用電視輔選」,目標是把連宋送進總統
府,而不是將中視當作一家「上市公司」在長久經營,或考慮到它是「大
眾」傳播媒體的屬性,提供觀眾多元訊息。

「文茜小妹大」中視年耗四千萬 中廣、中影、中央日報還能耗多久?

所以當中視的政治投資付諸流水後,媒體賴以維生的公信力、收視率
也大受影響,國民黨文傳會若不編列預算補貼,像「文茜小妹大」這種一
年耗資約四千萬的大製作節目能生存多久,令人好奇。

國民黨今非昔比,選後黨產快速萎縮,財力大不如前,投資多年的媒
體除了中視之外,還有中廣、中影、中央日報等,加上靠藍色資金捐輸的
時代已經過去,自負盈虧的壓力很大,還能撐多久也是問題。在廣電法明
定黨政軍退出媒體後,兩年內,國民黨對這些媒體如何「善後」是個困難
任務,其中,中視、中廣、中影同屬電子媒體性質,未來是要「批發」還
是「零售」?還有,以中央日報現況,機關報色彩濃厚,沒有市場競爭力
,無法獲利怎麼生存?

以前因中視是無線台,資源珍貴,奇貨可居,加上是上市公司,財物
透明,有可以參考的盤價,所以吸引東森、新浪、三立和許多外資機構前
來詢價,但現在數位電視發展如果順利,頻道是有限、無線已不重要,國
民黨若要中視、中廣、中影三位一體「批發」,恐怕會讓交易內容變得複
雜而不容易談成;可是分開「零售」雖然比較簡單,但利益相對不大。因
此,國民黨黨營媒體的前途,將視財務狀況而定,或許未來新股東的想法
會比較貼近市場,務實地朝商業利益看齊,不會再把媒體經營的風險係數
和單一意識型態綁在一起。

中時、聯合兩大集團「錢景堪慮」?中晚、聯晚感受很深刻

此外,中時、聯合兩大新聞集團,過去的財務狀況外界時有所聞,一
年虧損數億、十數億已是舊聞,其間還陸續傳出有意引進外資的新聞,包
括盛傳香港李嘉誠集團與中時、東方日報集團與聯合報都談過,據說日本
三菱重工集團也對聯合報有意思。而中時報系更因中天電視台燒錢燒得兇
,讓集團財務調度複雜不少。

兩大報真實的財務狀況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因外界看不到財報不得而
知,但從閱報率和廣告版面的分布可以略窺一二。

中國信託最近在自由、蘋果、中時三大報刊登全版廣告,獨缺聯合報
,經了解,中國信託依閱報率取前三名,聯合報擠不上榜。又如經濟日報
,原任總編輯顏光佑,因與業界關係深厚,轉任工商服務部總經理,似乎
已漸朝「業(務)採(訪)合一」方向前進,為直接爭取廣告業績,高階
主管帶著記者與企業主應酬公關成為常態,使新聞有「公關化」傾向,甚
至抱怨同報系的聯合報對若干企業的新聞報導,壞了他們好不容易才建立
起來的關係;其實,同樣的情況,在工商時報也早是如此。

蘋果月虧八千萬,兩大報慎防被「雙殺」;扁展開「媒體修正工程」

中晚,聯晚更是「錢景堪慮」,晚報市場日益萎縮,早被網路即時新
聞和電視整點新聞打得落花流水,成為報系財務的「拖油瓶」,各界都在
看他們誰撐得久。選後,聯晚再進行新一波優退計劃,加上外界盛傳「聯
晚一年虧一億,遲早關門大吉」,聽得聯晚記者心煩氣躁;而情況不比聯
晚好的中晚記者,對此也多有切膚之痛。

創刊一年的蘋果日報目前每月約虧損八千萬元,最近也在調整人事和
政策。總主筆卜大中從五月開始不再天天專職寫社論,年薪減半,並將另
尋一位專職財經主筆;原總經理張曉怡是前壹周刊業務高手,在三月因等
待新職而離開蘋果,改由香港人接手。此外,不論員工出差再怎麼緊急,
社方絕不補助機票錢;還有水龍頭水量變小、電梯只開三分之二、樓層間
電燈只點一盞、人事遇缺不補……。由於黎智英創辦台灣蘋果日報時,曾
經發下豪語,如果三年不能獲利,他該收就收,而使各界對「蘋果元年」
的投資經營績效給予高度關注,也使一些重要職務的調整或人事精減,顯
得格外敏感。

政府每年十多億的廣告預算,對競爭激烈的眾家媒體而言,算得上是
秀色可餐,對美化財務數字不無小補,所以如何和當權者維持良好互動關
係,成為各媒體「開源」的重要對策;甚至貸款問題,也讓媒體與政府的
關係變得更微妙。

阿扁連任吃了不少媒體的虧,過去他刻意討好主流媒體的做法,在選
後也面臨自家人批評,說是「民進黨的棍子長得像蘿蔔」,因為「怕壞人
」,所以色彩鮮藍的談話節目,反而拿到更多政府廣告,不友善的媒體分
的餅一點也不少,已引起決策幕僚反省過去的「收編政策」根本是失敗的
。但為了讓阿扁的第二任能「有效執政」,執政黨也不想與媒體處於對立
狀態,所以選後執政團隊的「媒體修正工程」,以及新的資源分配邏輯正
在形成中。

內閣改組新聞戰就是個明顯例子,這類人事新聞,之前常由中國時報
獨占鰲頭,這次內政部長蘇嘉全、外交部長陳唐山的人事案以及選後人事
布局等,則由自由時報和台灣日報雙雙領先報導,已不難看出執政當局「
修正」媒體政策的痕跡。兩大報會不會在資金與新聞上被「雙殺」,頗值
得注意。

雖然「商業利益」是所有產業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媒體是特殊文化產
業,除了商業,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往往讓媒體老闆上癮,但選邊的高
風險高報酬,很容易一翻兩瞪眼,往往買保險反而買到風險。

像東森集團,事業版圖除了王令麟的電視這一塊,還有王令台的另一
塊電信事業,必須與執政黨周旋,想辦法讓中華電信釋出部分資源,否則
東森向民間集資了五、六百億,電信事業卻不能有合乎期待的進展,集團
又因財務槓桿操作也不容許減資。所以頂著「國民黨中常委」頭銜的王又
曾,既然已經藍到底了,王令麟就只有負起家族使命,有向綠靠攏的需求
。但年底立委選舉又是變數,如果東森轉向太過,而泛藍若在立法院席次
又過半,東森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這種尷尬的處境,或許可以部分解釋
為什麼王令麟在內部會議表態挺綠,卻用了一批被認為藍調十足的新聞幹
部,讓東森新聞給人不少想像空間。


力霸王家父子處境艱難 邱復生、林崑海「在商言商」

而年代董事長邱復生交遊五湖四海,沒有堅信不移的政治信仰,所以
部屬說老闆的政治立場,是隨著他身邊往來朋友的政治利益而改變,雖然
選前押連戰贏,但他藍綠朋友都交,也期待用年代和MUCH作市場區隔
,藍綠通吃。

至於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雖是「極綠」的民進黨員,但他長年
待在高雄,不參加內部會議,認識的員工屈指可數,政治勢力範圍不及於
三立電視台,所以談不上影響新聞立場和言論走向。而總經理張榮華、執
行長張水江,則是在商言商,開會就只討論數字,把收視率和商業利益擺
第一,所以三立「台灣台」吃本土市場,「都會台」用偶像劇鎖都會和年
輕觀眾,不因政治因素損失商業利益。

對在野的國親兩黨而言,他們過去的媒體優勢已經不在。但他們了解
媒體特性,懂得使用媒體語言,也有不少人出身媒體,更因為人脈和意識
形態相近,而擁有廣大的媒體高層關係。加上國親政治人物深知如何操作
媒體,而且技高一籌,常能精準攻占時段和版面,只要他們對媒體訴諸公
正客觀、平衡報導的高道德訴求,政治談話節目也依然存在,名嘴和主持
人持續監督、批判政府,他們永遠不會寂寞,總有足夠的話題性和衝突性
不被閱聽大眾遺忘。

******************************************************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4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