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4 08:17:53|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4學校評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10/2005
★《五年五百億一流大學計畫名單公佈》★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天公布可獲「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學校名單,台大、成大被認為有機會成為「國際一流大學」,每年各獲得卅億及十七億元,清大等十校則被認為適合發展「頂尖研究中心」,各獲得三億到十億元補助。
五年五百億計畫的第一目標是十年內產生一所排名世界百大的國際一流大學,這部分由台大和成大獲選,第二目標是五年內發展出十個亞洲一流的頂尖研究中心,由清大、交大、陽明、中央、中山、中興、政大、台灣科大、長庚和元智出線。
教育部表示,獲補助的十二校要增加甄選入學比率,並擴增大學部招生規模,其中台、成、清、交四校每年共擴增四百人,其他八校合計也要擴增四百人,而且是五年連續擴增,也就是說,五年後這十二校招收的大一新生,將比現在多四千人。
五年五百億計畫審議委員會副召集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台大和成大因規模大、領域完整,受到肯定,所以獲得較多經費;清交兩校則因規模不足,影響分配的經費;另一位委員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賴明詔說,委員期待台灣能有一、兩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大,所以推薦這兩所全方位大學,但兩校還需要很多努力。
賴明詔說,台大最有潛力進入世界百大,但制度、行政仍有缺陷,需要做些根本改變,像由三百五十人組成的校務會議推行校務,就不可行;台大在計畫中提出九個研究中心,經費應更集中使用才對。
教育部指出,五年五百億經費第二年補助額度要視學校承諾事項執行情形調整,第三年起則要每年評估,若未達預期目標,就不再提供後續補助。
依據教育部規劃,未來考核指標包括論文發表、延攬國外傑出教師等研究中心發展項目,以及組織運作調整、基礎建設等學校發展項目。黃榮村說,若大學運作不良,就不可能有表現優異的研究中心。
審議委員之一的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許倬雲指出,這十二所學校還要扮演火車頭角色,帶動校內外特定領域一起發展,這樣台灣等於有十二個基地,高教水準就會普遍提升。
五年五百億計畫共有廿九校提出申請,初審通過十七校,複審選出十二校,第一年共分配九十八億元;教育部強調,未通過複審的中正、台灣師大、海洋、中原和北醫大,將由教育部和國科會另外尋求經費支持。
由於政大和元智之前已獲得卓越教學計畫所補助的九千五百萬元和六千八百萬元,教育部表示兩項補助不能重疊,所以將把這兩筆錢從補助中的三億元扣除。
至於明年預計補助的五十億元卓越教學計畫經費,這十二校將不列入分配。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05/10/10】

【蘇岱崙、張沛森╱台北報導】

入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十二所大學中,只有長庚大學、元智大學是私立大學,各獲得三億元補助經費。這兩校因在經費、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上都有所成就,故能打敗眾多國立和私立大學而入選。

元智大學由遠東企業創辦人徐有庠於一九八五年創立,原為元智工學院。審議委員會指出,該校是很力爭上游、較有實力的私校,且在提升教學品質、加強研發水準、深耕人文素養等,都有明確規劃。

發展綠色科技獲肯定

元智教務長江行全昨說,董事會充分授權,歷任校長王國明、詹世弘及現任校長彭宗平則積極推動發展,是唯一拿到國家品質獎的學校,且建立許多彈性教授聘請制度,如每月有額外獎金,故得以延聘到一流教師。

詹世弘說,他六年前自美返台接任校長,提出綠色科技(燃料電池)和資訊社會(通訊)為兩大發展重點,終能獲得肯定與補助,他相當高興,並感激師生配合和努力。

元智為申請此筆補助,還在校內設置「頂尖研究計畫管理處」。該處執行長張百棧說,現有約二十名教授從事燃料電池基礎關鍵零組件研究,居亞洲研究領導地位,曾擊敗清大、成大,接下經濟部科專計畫,並連續三年舉辦國際性燃料電池會議。規劃三億元將提撥一半為發展重點經費,其餘用於教學和推動師生生活文化。

前身為長庚醫學院的長庚大學,是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於一九八七年創辦,同樣實施彈性薪資制度,重點發展領域為生物醫學科技、基因體醫學等,校長包家駒目前人在國外,尚無法聯繫上。審議委員會評論其優點是「極少數具自有研究經費充分支援的私立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有相當基礎」。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2005/10/10】

10/10/2005
拔尖補助出爐 12校樂透

【記者唐澄暐台北報導】為了將國內頂尖大學送上世界百大名校之列,教育部以外加方式編列5年5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並於昨日公布審議結果,第一年的1百億預算,由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12所學校獲得。

其中,台大獲得30億元的補助,成大獲得17億元,光此兩校就囊括了將近一半的補助。審議會副總召集人黃榮村表示,這兩所學校「因為規模大、學術領域完整,而受到審議會的肯定,合乎計畫書所說『國際一流大學』的類別。」

入選審議就是優秀

此外,獲得補助的10所學校,分別是清大10億元,交大8億元,陽明5億元,中央、中山6億元,中興4億元,政大、台科大3億元。另外,私立的長庚與元智也各獲得3億元補助。黃榮村表示,這10所大學亦是本計劃重點支持的學校,也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往全方位、具備完整性的「全大學」發展。

「能夠入選就是優秀。」杜正勝除了鼓勵12所獲選的大學,也肯定5所通過複審,卻因名額限制而未能獲得補助的大學,包括中正、台師大、海洋、中原和台醫大。杜正勝表示,目前他與國科會主委吳茂昆已經有了初步共識,將協調國科會另外給予這5所大學補助。

但審議委員之一的中研院副院長賴明詔,也代表提出委員觀察各校所發現的缺失部分。「台大是在委員眼中最有潛力的大學,但行政組織仍有缺陷。」他舉例,台大的校務會議有350多人出席討論,難以推動校務;且缺乏好的培養學生計畫,為了讓教育部的補助能夠妥善使用,許多行政制度「需要改革」。

在教育部公布的審議資料中,12所入選的大學都被列出「須配合條件(待改進處)」,從行政體制、地緣關係、民粹氣氛濃厚、校長選舉風波不斷都包括在內;清大和交大的「待改進處」,甚至還包括要「透過聯合大學系統的維持和強化」(清大),和「和清華必須要有更緊密的合作」(交大)。賴明詔甚至直接表示,清、交大不利用「旁邊學校的資源」,沒辦法拿到更多補助發展,是「活該」,他甚至在審議時質疑校方的領導問題。

款項分配納入考核

儘管教育部為求這筆5年5百億預算發揮效用,而採用「拔尖策略」集中資源,但教育部公布的結果,接受審議和補助的仍是廣泛的整個「大學」。為何不更集中以「研究中心」或「發展中心」等專精領域,做為補助審議的焦點?

黃榮村表示:「教育部的計畫書原先是以大學裡的中心為示範計畫,」但審議委員會要看的是「整所大學的研究績效和教學品質。」因而把補助給予整個大學。杜正勝表示,中心和大學其實是同一條光譜的延續,補助「雖然以學校為單位,也讓學校有一部分做重點發展。」審議委員孔祥重補充審議學校的理由,是由於中心的基礎、人力都來自於大學,因此「中心不可能獨立於學校而特別好」。

但獲得補助的大學,是否會確實如計畫所期望,將款項運用在「拔尖」的研究中心,還是廣泛用在整個大學的行政上?根據教育部計畫,12所學校便可一次獲得2年的補助,而第二年的額度將視學校辦理情形調整。黃榮村表示,基於大學自主的原則,「尊重學校」但補助款運用的方式「也納入第二年的考核。」他相信,「學校會自行把款項分配給他們的重點領域,否則考核的結果會不佳。」

新聞來源【台灣立報/2005/10/10】
10/10/2005
落選五校 另給經費補助

【蘇岱崙╱台北報導】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初選通過的十七所大學中,有五所學校昨天確定落選。教育部長杜正勝說,這五校包括中正大學提出的「台灣人文與社會問題研究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中心」、台灣海洋大學「水產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中原大學「薄膜科技中心」及台北醫學大學「中風研究中心」,都很具發展潛力與特色,教育部將另行協調國科會,予以經費補助。

中原大學校長熊慎幹獲知該校落選後,表示「很遺憾」,他認為教育部應該給更多學校機會,畢竟中原大學和其他私校相較下,沒有任何財團的支持、奧援,故中原能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比其他學校更辛苦、更難得。他強調,該校「薄膜科技中心」是全台唯一的單位,研究團隊也和台大、中央、元智等大學跨校合作,並和國際交流。

海大:感到意外失望

海洋大學教務長張清風也認為,海洋生物科技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也符合台灣強調發展的科技重點,教育部公布的結果令他感到「意外、失望」。

杜正勝說,能進入初選名單,就代表具有一定特色與水準,而五校提出的研究中心也各有特點,因此審議委員會特別要求教育部另找經費支持,尤其有些是重要的未來科技,只是在國際學術上發展得比較晚,「若政府又不協助,豈不是永遠落後」,因此將協調相關單位給予這些大學支持。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2005/10/10】


台長: 去感受幸福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