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14 16:35:58| 人氣2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給當官兒的一點教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大早就有政府部門的仁兄打電話來,說是看了我蘋果日報的專欄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34216/IssueID/20101214,還說我對行政當局太過苛責。「你能拿出甚麼好辦法來嗎?你說呀?不要老是批評,批評誰不會呀?」他顯得有點兒激動,似乎要強調:尸位素餐的原來是我。

這讓我想起交通部的政次葉匡時。七月份鬧「機場陪酒事件」之後不多久,我用三則手機簡訊和一封電郵提醒他:桃園機場不是單一的行政怠惰的單位,爭取機場成為全世界前十名也沒甚麼意義;重點在於日後如何將國內三座國際機場的連外整合和系統運輸規劃完整,當先急務還包括了行李輸送系統之更新和擴充。他回了幾句官話就算了。十月十六日桃園機場行李大塞車,我再打簡訊提醒,他居然回訊說:「你應到現場瞭解實況再評論,如罵我官僚可以解決問題,我任你罵。」────這就是典型的「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反正他賭你不會沒事到桃園機場去看他根本不讓你看的行李輸送帶!

回頭說全民健保。

全民健保的第一義本來就是社會福利。擴大軍公教勞的保險,普及於全民,常恨僧多粥少,病劇藥稀。但是,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確有多種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職人口的健康管理應該納入保險內容。一個65歲以下的國民,如果一整年不生病,可以換取多少減免次年保費的優惠,甚至還可以獲得多少更實際的獎勵────這是很可以概算出來的。政府必須獎勵那些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的人,讓這些人成為納保的最大族群,也才發揮了行政部門關心國民身體健康的積極作用。

當局不需要到處打廣告、做置入行銷甚至舉辦創意口號比賽、徵文競寫,只消明訂減繳比例和獎勵辦法,後者────請容我打個比方────可以是這樣的:連續十年不使用健保卡的國民得以贏得抽獎機會,把某某牌轎車開回家,諸如此類。執政者在健保這個議題上要弄清楚國家的「戰略性目的」,是讓全民更健康,而不是看病少花錢、不花錢或大家一起來劫富濟貧式地鼓勵看病。

行政部門要精於算計,而不是勤於哄騙。吳敦義內閣的問題就在這裡,他總是勤於哄騙,百般討好;卻拙於算計,卻老是被看破手腳。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34216/IssueID/20101214

 

<果然有話>世事難料 健保倒掉比較好(張大春)

不能用簡單的話說清楚的政策,就是壞的政策。
行政院拿不出足以服眾的健保政策乃是它從來沒有說清楚:我國的健保政策究竟是一個福利政策?還是一個圖利政策?是一個保險設計?還是一個稅收算計?
從民國84年3月實施健保以來,納保人數已達2302萬人,每天約有108萬人求診,每年醫療健保給付4300億,平均1個人1年使用的醫療資源將近1萬8700元,沒用到的國民當然可以感到慶幸或驕傲,但轉念一想:多少年來喧騰不休的醫療資源浪費和藥價黑洞問題,幾乎已經成為全民恨得牙癢的口頭禪,然而無論誰執政,當局總說這要慢慢研議解決──說穿了就是沒有人能解決。那麼當醫護專業的從業之人、合法享受醫療服務的人、佔點兒小便宜拿藥喊爽的人都在程度上「分享」著健保大餅的時候,行政當局居然在此刻談社會公平,這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
從民進黨執政時代起,衛生署就已經開始規劃,召集了百餘位學者設計二代健保,欲以家戶總所得取代個人薪資計算方式。到了楊志良手上,這套算計有了個新稱謂:「虛擬所得」。把家庭成員存款利息、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都當成提款機。這些項目之下,你若是沒有所得,就叫「虛擬」;你要是有所得,就得「抄家」;還說這才「符合了賺得多就繳得多的社會公平正義精神」。明明就是將「稅籍認定」混淆「保險責任」,居然還套得出「具有財富重分配的意義」。
為了讓這套「假保真稅」的制度顯得公平合理,執政當局還表示:「現行健保虛擬的程度,較二代健保有過之而無不及,被保險人沒有收入的配偶、子女或父母,其收入都被虛擬成和被保險人一樣,所以保費一樣多。」實情既然如此,我們可不可以向兩黨政府索回因公部門胡亂虛擬而迫令國人溢繳了15年的保費呢?

向老百姓撲滿伸手

如果真要解決現行健保計費不公的現象,執政當局就該落實地回頭看看:平均年成長率達3%的醫療費用,如何在國民所得成長率2%、而薪資成長率不到1%的背景下得到平衡?不此之圖,只能假借著「社會公平」、「財富重分配」的口號,讓中產階級視納保為苛斂,以看病為撈本,想想所繳交的保費,對於疾病傷患這種災殃,竟然只能抱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自嘲。
更為惡劣的是,執政者還有話說:「改革出發點是有錢人多付一點,但現行所得稅制對於地下經濟、證券交易、房屋買賣等資本利得……無法掌握,也讓二代健保收費遭受質疑。」這已經間接承認:健保的進退失據根本上是當局不知道該如何查取和收支國民的稅金了。
話說白了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不承認「健保」跟所有的保險一樣,是個賭局,起碼別說它是一套「社會福利」,或者至少承認它是一套讓利於醫療專業的稅制。由於是保險、福利、稅收三不像,大言不慚、號稱世界第一的台灣健保何時會因為不敷支應而倒掉,就讓它倒掉吧。如今拖著個財務大黑洞,永無彌縫之期,自然不敢承認所謂的「倒掉」,其實是現在進行式,在這個死皮賴臉的進程中,政府還偷偷摸摸向老百姓家裡的撲滿伸手。

作者為作家

 

台長: Column
人氣(2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