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07 09:37:21| 人氣1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評-八年抗戰是誰打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旺報【本報訊】

八年抗戰是誰打的?」這個重大的歷史課題,兩岸政軍學界爭論已久。近年來,由於「中國近現代史」在台灣歷史研究與教學上的重要性與比重不斷下降,「對日抗戰」或「抗日運動」這段歷史更久為台灣政治圈和媒體界忽視;相對 地大陸方面則逐漸調整抹煞國軍抗戰史實與功績的做法,在許多影視作品和歷史普及讀物中逐步正面呈現了國民黨和國軍在抗戰中的角色,使得這個爭議慢慢沉寂。

近日,因為《人民日報》在9月3日,這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五周年」紀念日所發表的一篇社論〈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片面強調「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意志,領導和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引起馬英九總統的高調回應,使得兩岸當局關於抗戰歷史的爭議再度成為時事焦點。

「重視歷史」是中國傳統的一大特色,但對歷史進行剪裁和歪曲,或是強使「歷史為現實政治服務」,片面地大搞「古為今用」,也是許多統治者慣用的手段。國共兩黨在這方面都有不良紀錄。持平來說,關於抗戰的史實與評價,兩黨各自的版本都有其偏差,都在為各自的政治目的服務。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大轉折,如沒有八年抗戰,就沒有中共的重新壯大。不管是基於國共鬥爭的歷史恩怨,或是出於建構歷史正當性的需要,多年來大陸當局始終人為拔高中共在抗戰中的作用,貶低甚至長期不提國軍的犧牲與功績。

直到2005年,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才比較公允地指出「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提到了國民黨「組織了一系列大仗」,也提到多位犧牲的國軍抗日將領如張自忠、戴安瀾等和八百壯士。

但這樣的歷史評價,如今似乎又出現了重大倒退。除了《人民日報》社論外,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今年抗戰紀念會上的講話,雖然提到「中國的兩大政治力量國民黨和共產黨共赴國難,合作抗日」,但和5年前胡錦濤的講話相比,卻是隻字不提「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而重新片面強調中共的「中流砥柱和領導核心作用」。這不禁讓人質疑,難道胡錦濤2005年的講話只是當年連胡會後,因應促進「國共再度合作」的特定政治需要,在抗戰史觀上作出的暫時調整?

而另一方面,固然從歷史事實出發,蔣介石作為當時中國黨政軍的最高領袖以及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國民黨作為當時中國的執政黨,無人可以動搖它們在抗戰中的領導作用。但是國民黨長期以來對中共在敵後游擊戰中所起的作用少有公允的評價,對於國民政府在戰前片面強調「先安內後攘外」,壓制抗日救國運動,對日不斷妥協的歷史也少正面面對。對於抗戰中期以後,重慶國民政府日趨腐敗,又出於壟斷權力考量,不斷壓制「異黨」,民心逐漸流失,進而影響戰場勝敗與民心向背的史實,殊少反省。至於淪陷區共產黨地下力量與汪偽政權激烈鬥爭,建立的可用民氣,更是從未正視。

在兩岸關係交流全面開展的今天,讓兩岸民眾在歷史認識上逐漸產生共識,是拆卸兩岸藩籬的重要工程之一,而形成共識的一大前提,就是從歷史真實出發。這方面馬政府應當做而未做的,同樣值得檢討。試問:如非《人民日報》一篇扭曲史實的社論引起關注,在台灣有多少人還記得9月3日是對日抗戰勝利65周年紀念日?

台長: Column
人氣(1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國共兩黨為抗日爭功乃歷史的反諷
此分類上一篇:中共領導獲勝? 馬斥不符抗戰史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