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6 14:25:57| 人氣1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農業經濟的轉型契機 谷月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節選自2006年1月26日出版的今週刊<谷月涵看台灣>專欄

來,上歷史課了!十八世紀起,北美洲新大陸快速發展,加上航運技術進步,英國穀物的進口數量激增,壓抑英國國內穀物價格。為了保護本土農業,一八一五年,英格蘭實施有名的"穀物法"(Corn Laws),對進口糧食數量設限。穀物法規定,只有當英國國內小麥售價超過法定價格後,始得向外進口小麥,以平抑糧價。 
 
歐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大量殖民地,又屬英國移民為最;沒想到,殖民地開發愈成功,對英國農業造成的威脅愈嚴重。與西班牙及法國不同,英國殖民地多位於北美洲東岸,不僅土地肥沃,也相當接近往返英國的海運航線。 
 
幾乎所有的國家在面對進口農作物壓境時,最初的本能反應,便是設下農業保護門檻;在這方面,美國及歐洲先進國家可說是始作俑者,而且惡名昭彰。 
 
穀物法有趣之處在於,當初立法的目的,並非為了保護辛勤耕種的農民,而是為了保障「米蟲」––貴族的利益;因為世襲而來的土地,所產出的農作物,是貴族們財富及收入的惟一來源。 
 
穀物法維持糧食價格,雖然保護了全「英國」,但在工廠工作的勞工,則是最大受害者;他們既未受到穀物法保障,也失去購買進口廉價糧食的好處。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當時就極力反對穀物法,他認為,這項法令等於扯工業經濟發展後腿。糧食成本高,意味著工廠老闆必須支付員工較高的工資,才能維持他們的生計;而較高的勞動成本,則讓機器工廠的競爭力不如傳統製造商,且壓抑國內市場對工業產品的需求。因為民眾的主要所得,都花在高價的糧食上頭。 
 
問題叢生的穀物法在一八四六年廢除後,工業部門的勞動成本大幅下降,競爭力大增,加速資本家的投資,帶動產業成長,刺激工業革命的腳步;強大經濟實力,將英國推向世界,成為地球海域的主宰者。此外,超高的製造能力,也確保英國船艦、巨炮質與量的優勢。我們可以說,穀物法的失敗,反而促使英國強化統治權,對世界各國產生深厚影響力。 
 
自此,穀物法逐漸成為保護主義的圖騰,而「反穀物法聯盟」(Anti-Corn Law League),被視為自由貿易的啟蒙運動。 
 
當今台灣有兩方面與穀物法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政府對特定產業的政策,包括貿易保護、租稅優惠或直接補助等各種形式,都是以犧牲經濟體中其他要素的利益而達成。 
 
比方我們最常提起的,政府給予電子產業慷慨的租稅優惠,排擠其他產業正常合理的生存空間。如果不是受到政策的擠壓,這些產業未必不能提供未來經濟成長的動能,也可提供一個更平衡、健康的經濟結構。 
 
基於這個理念,台灣政府應該降低對單一產業,甚或單一經濟部門的依賴。由於高科技產業的過度投資,形成服務業及輕工業的發展不足,造成台灣當前面臨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的窘境。 
 
如果台灣能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將可有效降低對進口原物料的需求;而若能加強經營自有品牌,減少代工製造,則可拉高廠商的毛利。另外,多元化的產業發展,不但可以減緩單一產業慘烈競爭的狀態,也可降低因過度仰賴電子業,而造成的景氣循環風險。所幸,台灣現正推動的稅制改革與最低稅負制,可視為廢除現代科技版穀物法的努力。 
 
第二個相仿之處在於,多年來,台灣對農業的保護不遺餘力。不過我得再次強調,這點並非台灣的專利,全球各國,至少在表面上,幾乎都不敢輕忽本國農民的利益。台灣於二00二年加入WTO,等於當年英國廢除穀物法的作為。幸好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已是高度工業化的經濟體,加入WTO 而減少對本國糧食的消費,並不足以掀起另一場工業革命。 
 
台灣加入WTO 對農業部門的衝擊甚於工業部門,不少農地陸續休耕,轉作他用;然而,農業的生機也由此而生。山林度假村及休閒民宿,因農地大量轉型釋出,經營得有聲有色。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台灣第一次出現兼具風格、品質及特色的度假村及民宿。這讓我們看到希望:台灣的觀光業正蓄勢待發。 
 
在全球,儘管台灣的溫泉並非獨一無二,但也是極其珍貴的天然資源。雖然日本的溫泉湯屋遠近馳名,台灣難望其項背,但是日本溫泉都位於遠離都會的偏僻處所,交通甚為不便,往返所花費的時間、精神成本都是一大負擔。 
 
至於台灣,光是大台北地區,就有北投、烏來及三峽等幾處著名的溫泉區,全台各處也多見溫泉蹤跡;可是多年來,溫泉旅館多以醜斃了的水泥建造,品質、服務極糟,甚至淪為情色場所。如今,搖身一變,處處可見高品質的度假中心,台灣的休閒文化已脫胎換骨了。 
 
放眼亞洲主要的經濟體,不論各國的主流產業為何,在GDP中,觀光業都占有相當分量的比重;泰國及菲律賓的觀光業為外匯主要來源;即使如日本、香港及新加坡,甚至西方的法、英、美等經濟大國,也不敢怠慢國外觀光客。觀光業已成為各國競相推廣的產業。 
 
在加入WTO之前,農業保護政策形同農地戒嚴,也讓觀光業者無從投資;而加入之後,隨著自由貿易政策,各項禁忌漸次開放,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提高生活品質。對農民而言,轉行跨入觀光業,就算一時的收入比不上過去政府提供的補助,但未來成長性肯定比從前坐等補助金發放來得高。 
 
我們往往不易察覺正在發生的基本且重大的改變,但我們可以預期,當各種扭曲經濟的力量逐漸撤出市場,經濟結構漸趨平衡之際,十年後,我們將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業生態。

台長: Column
人氣(1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聽專家說 |
此分類下一篇:觀念平台-讓庶民有幸福感 才是好政府
此分類上一篇:成功的條件 谷月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