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4-30 13:24:54| 人氣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火宅喻(貳)第三章第四單元問答題(姚淑娟整理)

https://youtu.be/nxRx5SG50rQ

火宅喻[貳]

第三章 「一乘實法」

第四單元「內修淨志 外行諸善」

P232-247

影音568

上人手札:

富足人生當惜福

有福同享受人敬

黠慧燃燈照菩提

正道妙法無等比

提問

1.何謂「富有餘」?P233-P234

回答:

人生的時間有限,我們若不及時行善、造福,光為了賺錢;永遠嫌不夠,這樣就白白浪費了一輩子。若每天為善、造福,所做的,就是我們所得到的。就像天天投錢筒一樣;投錢並不影響我們一天的生活,慢慢累積起來它也會滿,每天一點一滴,都用來

造福人群,這就是「富有餘」。

這個「富有」,是什麼富有?是德。「德潤身,富潤屋」,富就是潤―滋潤著我們住的周圍環境。

若人人修德,人人就富有。有德,就是有福;周圍都是有德、有福的人,我們就感覺很滿足。從我們自己、我們的家庭、社區,到所住的國家,人人造福、人人富而有德,這就是最有福的人生。所以,「有福同享受人敬」,彼此之間有愛、有敬,不就是最幸福的人生嗎?

2.「幰蓋」譬喻什麼?P240-P241

回答:

「幰蓋」譬喻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覆蓋一切,保護著我們的心。四無量心是最美的心,你若有慈心、悲心,你看人人全都愛,希望人人幸福、平安;人若有苦、有難,我們就不忍心―「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視別人的幸福是我的幸福。

還要進一步:「大慈無悔」,為眾生付出,一點都不後悔;「大悲無怨」,為眾生付出,一點都不埋怨;「大喜無憂」,付出不為

自己,不會去考慮「我給別人幸福,我是是⋯⋯」,沒有這樣的考慮,只要人人幸福;「大捨無求」,願意為眾生捨而無求,付出無所求。這就是四無量心――大慈無量、大悲無量、大喜無量、大捨無量。

3.如何「功德圓滿」?P243-P244

回答:

在苦難、煩惱中,我們的心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依然保持著這念心,就是「無生法忍」;能這樣,自然內修的就是凈行、內心修淨行、斷盡諸惡,叫做「功」。

再者,「德者,得也」;去付出就有所得;付出之後,人家肯定你、信任你,就表示你做得很好、很成功。真實的身體力行、內外一致;對人很誠懇、很有信用,做的事情很實在、很正確,像這樣,稱作「誠正信實」;修行的過程很圓滿,就是「徳」。

我們所修的,內心是誠正信實,外行是慈悲喜捨,融合起來就是「功德」。對內,我們有修行;對外,我們有如實地做,這樣凝聚、圓滿,沒有散失,就叫做「絞絡」。「寶繩絞絡」,就是層層覆覆、裡裡外外用功,不散失。

提問

4.什麼是我們必行之道,也是菩薩道?

P244-P245

回答:

「垂諸華纓」,「華」是一種裝飾,這裡是譬喻布施、愛語、同事、利行四攝法。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身外物我們都願意給人。「工作,你做不來,沒關係,我來幫你出力一起做」、「地板這麼大一片,你掃不完,來,我幫你掃。」等等,這麼輕微、簡單的事;我們若願意幫忙,也都稱作布施。

平時很願意幫助人;説話很有道理,別人有煩惱,我們趕快膚慰他,這就是愛語;或有不懂的地方;我們趕緊教他,這也是愛語。

大家在一起、有志一同做一項事情,都稱作同事,或是同在一個機構做事情,也稱為同事。大家有緣在一起,我們若能多幫忙、多教導人,將得到的法多分享,這樣就是同事度。

利行,所做的一切都是利益眾生,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方向,所以布施、愛語、同事、利行等等,都是我們必行之道,也是菩薩道。

台長: 慈濟志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