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5 22:42:25| 人氣1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族群平等的真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05/08 03:05的台灣日報上有一篇新聞:族群平等的省思◎啟愚。以下是摘錄部分:「……回顧歷史,族群的操作是始於蔣家治台開始;由外省人霸佔所有軍公教、國會等國家資源,完全不與台灣人分享;連考試機會都對台灣人不公平;並制定極不平等的福利政策,無視台灣人的存在,致使今日台省老人無法受到國家同等的照顧,年老後必須依賴子女供養,向子女伸手要錢。現今社會上被遺棄老人、遊民、乞丐……率皆本省老人。……難道生為台灣老人理該命賤,低人一等。最後還要東削西減才能勉強給予。但區區數千元與現今外省老人每月數萬元可領,還可以有賸餘金錢給子孫,或在大陸養個小老婆維持另一個家,何止天壤之別;再加上子女讀書不用錢、水電半價……連國宅抽籤都可以優先,隱藏的福利、特權無以計數。可以說從有中國歷史以來,沒有一個族群像今天在台灣的這批外省人過得這麼優渥富庶的。所以,是台灣人應該爭取族群平等?還是外省人?」

筆者看完這篇社論之後,有幾點感想。第一,我們都是本省人,我們都在台灣本省出生。外省人這個名詞,現在已經成為不受歡迎的稱呼。稱呼對方外省人,這些說話者就具有惡意的省籍情節,因為他們在意,誰先來誰後到,使用不客觀的區分方法。他們也刻意不斷地強化外省人的名稱,逼迫外省族群永遠背負外來極權政治的罪名,所以外省人沒辦法被稱呼為台灣人,也沒辦法融入這個社會,只因為外界給他們貼上標籤了。我們每個人在對岸都有籍貫,或是祖先來自於其他地方,這證明了台灣人就像美國的紐約大鎔爐一樣,由各式各樣的移民組成,我們應該為這種獨特性感到驕傲,而不是排斥這些豐富文化的源頭,只留下由中國文化流傳下來的本土文化,使得文化改革更加矛盾。

第二,很多被稱為外省族群的家庭,當年都有國民政府派給的職務,也有其他族群得不到的福利。但是,早期國軍剛剛播遷(抑或撤退)來台時,國軍及政府官員的困苦,又有誰看到了?當年打通中橫的國軍官兵們,死傷枕籍,薪資極低。現在大家讚嘆著中橫公路的鬼斧神工,也請大家感沛一下當年流血流汗的國軍弟兄們的辛勞。當年為了維持其生活的許多補助,延續至今的確並不合理,應該檢討。但是,我們往往只見到他們光鮮的一面,許多外省人終其一生奉獻國家,其生活未必優渥於本省家庭,處於社會的低層,以其勞力換取生活費,又有誰看到了?但自從民進黨以及其他所謂民主推動團體興盛起來之後,外省族群就一直是被攻擊的對象,許多被詬病的不平等待遇,漸漸在抗議聲浪中消匿,至今,李登輝先生的台獨主義,民進黨領導的執政政府,已成為台灣政治意識的主流。國民政府與中華民國國父的建國思想,已經被視為一股思潮,甚至是有罪的思潮。,沒有人站在蔣中正先生或國民政府的立場,去思考國民政府當年的高壓政策。最不公平的是,所謂後期來台的人民,已經在台灣生根了,與其他族群通婚了,他們的下一代仍然要遭到語言不平等的迫害。原住民、閩南人和客家人有自己的文化保存機構,那麼後來的移民怎麼沒有這樣的待遇?反而即將要失去屬於他們的文化。這些後期移民被戴上蔣中正極權下的後代,又因為家庭中沒有閩南語的教育,而被歧視,他們就不應爭取族群平等嗎?

這是一個民主漸漸成熟的過程:國民政府來台,給予人民不公平對待。後來民進黨爭取到政策主導權,卻仍然不公平地治理國家,台灣人民就必須為族群平等,繼續改革!

有人說,不應該再探討族群,但筆者認為,族群的分別,是實際存在的。每個人都有祖先,有源頭,也有文化的差異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只要是對社會有用的正面文化,都應該被重視,並延續這些獨特性。一個國家裡可以有不同文化和不同族群,只要愛國,族群互相友愛尊重,政治人物再怎麼操縱也無法得逞。筆者認為,在早期台灣民主的陣痛期,發生許多流血抗爭,和族群互相對立的災難,現在繼續被政治人物炒作。他們似乎不希望族群紛爭停止,他們只讓一部份族群得到平反得到紓解,並且把族群不合的原罪放在後期移民頭上,片面地釐清真相,使得台灣人民得到的教訓,是更多的仇恨,而不是更廣泛的諒解。這就有如武俠小說裡常看到的:冤冤相報何時了?筆者則要問:親親相愛何時到?

筆者希望這些自稱為本省族群,又投票信任陳水扁先生的人民,可以自從他執政之後,得到長久以來渴望的自由與平等,並且,請別忘了其他族群同樣需要平等!

台長: 金酩
人氣(1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