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5 21:13:05| 人氣1,2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鄧麗君現象”背後的文化生態和文化心理 [ 轉載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鄧麗君現象”背後的文化生態和文化心理
【70年代的台灣】
【80年代的大陸】
70年代的台灣經濟起飛
70年代的台灣經濟起飛
經濟起飛期:音樂進入“石器時代”

    1966年,鄧麗君隨台灣文化工業升級運動,輸出至全球每一個有華人的角落。“起飛期後,大眾生活安樂起來,開始厭倦哀傷的日本哭調閩南語歌,喜樂的國語民歌小調和國語流行歌曲成為新寵。鄧麗君父母是大陸移民,長在上萬戶南腔北調的國民黨老兵聚居的眷村,這些正是拿手好戲。”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
1982年《人民音樂》編輯出版
坊間通俗流行文化已被革了命去

    大陸人的日常生活空間裡也充斥著太多超重的符號,在其壓迫下,人們喪失而後亦遺忘了許多普通的情感,如對大自然的愛;對家園的懷想思念;對親情與友誼的珍惜;對季節與景物更迭的感喟;對人生之旅的感悟;更不必說已成了禁忌的兩性之間的愛情。[詳細]

鄧麗君的國語傳統形象
鄧麗君的國語傳統形象
腔調和形象:能有效統一台灣族群

    鄧麗君的唱法上糅合了那個時代200萬客居台灣族群最窩心的三種腔調,加上她的聲音、她的樣貌,任何一個模仿者再難以替代。據台灣樂評人馬世芳回憶,鄧麗君的歌迷裡,外省移民和他們的第一代佔多數。還有“天天吃素,偶爾開個葷”的兵役期男孩。“想來是她的國語傳統形象能更有效地統一台灣族群,”梁文道說。 

小人書攤
小人書攤是一代人的精神開端
世俗文化的解凍和重生

    “鄧麗君震撼”帶來的移風易俗,首先表現在對人的生命的熱愛,對心靈自由、個人價值的重新肯定和尊重,自然還有對人際的咬噬爭鬥而“其樂無窮”的毛式準則的徹底否定,正常人的普通感情的回歸。這事實上也貫穿於大陸整個八十年代人文精神清濁消長的歷程。[詳細]

在水一方歌詞
《在水一方》歌詞
大眾歌詞:短、精、情、語句再現

    莊奴總結鄧麗君創作團隊的成功經驗:“很簡單,三個字,向錢看,老闆為什麼付錢我們寫什麼。在台灣社會,沒有錢的文化就等於沒文化”。“那年代大眾喜歡的歌有四個要素,詞短、精湛、寫情、有語句再現。羅大佑的歌詞太難,老百姓不懂,記不住,只有知識分子和大學生喜歡。” 

鄧麗君唱宋詞2
鄧麗君唱宋詞:李煜《雨霖鈴》
兒女情長是民間最普遍的平民價值

    “鐵板銅琶式的“大江東去”之豪唱,在文學史中之佔據很小的“量”。絕大部分的詞曲小令,都直接來自民間的俗詞俚曲,多為脫口而出的即興之作,歌吟的是最樸素的對生命的慾望與渴求,感悟的是奔來眼底的意象,那是人生中最堪留戀回味的瞬間印象。[詳細]

余光中的鄉愁
“鄉土運動”的代表作《鄉愁》
民間“鄉土意識”成熟期

    余光中說:“相對於洋腔洋調,我寧可土頭土腦,此地所謂土,是指中國感,不是秀逸高雅的古典中國感,而是實實在在的純純真真甚至帶點稚拙的民間中國感。回歸中國有兩條大道。一條是退化中國的古典傳統,以雅為能事,這條路10年前我已試過,目前不想再走。另一條是發掘中國的江湖傳統,也就是嘗試做一個典型的中國人,帶點土頭土腦土里土氣的味道……” 

鄧麗君唱宋詞2
鄧麗君唱宋詞:李煜《烏夜嘯》
清晰可辨的文化參照

    鄧麗君所抒發的樸素真摯的人生感觸,來自傳統的中國文化倫理。歌中紛紛揚揚的瞬間意像也非常中國式: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小少離家老大回;還君明珠雙淚垂那大抵是萬古常新的情感。現代流行音樂的變遷短裂,恰好成全了鄧麗君,使她成為一種特定的文化符號和一個逝去時代的象徵。

  全球華人的耳朵:天下誰人不識君
台灣鄧麗君6
香港的“鄧麗君熱”

    除了 ​​國語之外,鄧麗君還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語、日語、法語、馬來語、印尼語等外語和台灣(閩南語)、廣東(粵語)以及上海、山東等中國地方方言進行會話交流。鄧麗君音樂從20世紀70年代起,以中國台灣地區為中心,向全球華人活動區域進行輻射性傳播的。有研究者判定,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各地和美國等華人聚集區域,均可視為鄧麗君音樂傳播的區域範圍。


    香港人心中有三個著名的歌女形象:周璇、鄧麗君、梅艷芳。鄧麗君是香港人記憶中國語時代最後的歌女:總是從一個碼頭到另一個碼頭;永遠在漂泊;永遠帶著甜蜜笑容,但聯想到她的個人身世,你會覺得那 ​​笑容裡滿是淒涼。
    或許正是如此,在電影《甜蜜蜜》中,岸西才會和導演陳可辛一同將鄧麗君作為一個時代的背景。“你知道,香港從來不是華人的終點站。幾百年來,華人一直在跑來跑去,香港永遠是他們的一個碼頭,一個中轉站,而不是停靠的港灣。從前如是,現在亦如是。 ” 


    1971年到1972年,鄧麗君的足跡遍及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華人華僑眾多的國家,巡迴演唱。
    1971年,黃連振在吉隆坡買下五月花大酒樓,請鄧麗 ​​君前往為開幕週獻唱。就在這時期,鄧麗君認識了馬來西亞萬字票房林水成的侄兒林振發。
    外界曾一度盛傳,鄧麗君將會嫁入林家。但1973年,鄧麗君轉向日本發展,林振發忙於新加坡的生意,兩人漸漸疏於往來。幾年後,30多歲的林振發突然心髒病發,在新加坡去 ​​世。兩人的塵世情緣從此灰飛煙滅。


    有人做過一個有意思的統計,痛揭華人樂壇巨星翻唱日文經典歌曲的歷史。其中,鄧麗君排名第一,張學友次之,張國榮位三,梅艷芳列四。如今,除“歌神”張學友依然活躍以外,鄧麗君、張國榮、梅艷芳均已先後作古,顯示翻唱日文歌已是遙遠的上一世代的故事了。


台灣鄧麗君7
鄧麗君在日本


台灣鄧麗君8
鄧家有女初長成
台灣鄧麗君9
絕代風華鄧麗君

【1953,出生】
在鄧父朋友的建議下,取名鄧麗筠,取意美麗的竹子、廉潔。1963年,以一曲《訪英台》奪得台灣中華電台的黃梅調歌曲比賽冠軍。【1967,正式簽約】從67年起,14歲的小鄧被迫放棄學業,成為一名職業歌星。1967年,她在第一張專輯中錄製了伴隨一生的《何日君再來》。【1969,“情報員”身份】 1969年,鄧麗君應新加坡總統夫人之邀第一次赴海外演出,就此踏上國際樂壇之路。根據當時台灣當局的規定,一切出國人員必須成為“情報員”才能獲准。為了赴新演出,15歲的小鄧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由母親代填了申請。雖然這個身份只是業餘性質,沒有任何約束性,但是在95年鄧逝世不久被披露出來後仍然引起了軒然大波。【1974,赴日發展】 1973年,日本唱片公司的星探邀請小鄧到日本發展。1974年,她正式進入日本,以一曲《空港》打破日本樂壇多項記錄,唱片銷量達到70多萬張,並打敗500多個競爭對手奪得“最佳新人賞”。【1974,島國情歌系列】 1974年,香港寶麗金出版了專輯《再見,我的愛人》,所選入的歌曲全部來自日語歌,填上中文歌詞後再演唱,編曲、配樂甚至樂隊都來自日本。唱片公司從第二張專輯起打出一個正式的品牌——島國情歌,這個系列一發不可收,以平均每年一張的速度出版。這在華人歌星中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翻唱。【1972,護照事件】對於台灣的歌星來說,護照是個敏感問題。在一次東南亞巡迴演出中,有一位印尼外交部的高官為幫助鄧麗君,送給她一本印尼護照。79年2月,鄧麗君因為急於去日本錄製新唱片,在赴日時使用了這本護照,結果遭遇到人生旅途中最大的一次挫折,被迫離開日本半年。【1978,風靡大陸】 1978年,中國大陸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港台流行歌曲逐漸進入人民生活,其中以鄧麗君的歌最為震撼人心,《何日君再來》、《甜蜜蜜》、《小城故事》等由鄧麗君演唱的一大批經典歌曲迅速風靡祖國南北。【1979-83,北美巡迴演出】 1979-1983年,鄧麗君先後在美國、加拿大舉行了三次大型的巡迴演唱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第一位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奧斯卡頒獎地和拉斯維加斯演出的華人歌星。在國語之外,她還能講流利的日語和英語,充分顯示出語言方面的天賦。【1983,推出專輯《淡淡幽情》】 1983年,鄧麗君推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專輯《淡淡幽情》。這張專輯選自唐詩宋詞中的12首名篇,由當時港台兩地最有才華的音樂人譜曲,成為當代華語流行歌壇難以逾越的高峰。【1995,香魂永逝】 1995年5月8日,在哮喘病突發時因為貽誤了搶救時機而客死泰國清邁。 


























台灣鄧麗君唱片116歲任台灣首部電視劇《晶晶》主唱


台灣鄧麗君唱片2

台長: 土司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