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20 14:11:27|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蕭薔怎麼變成武則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在出席台灣民主學校成立儀式上,對台灣目前的總統權力運作模式提出了嚴厲的批判,他甚至認為依照台灣目前的制度走下去,就算是嬌滴滴的美女蕭薔坐上大位,也會變成恐怖跋扈的武則天,我個人認為這一段的批評太過於誇張,或說是思想跳躍的太過份,在邏輯上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要提出一個觀念的原形創意是很難的,例如說過去英國要形成議會制度的觀念,或是美國開始走出總統制度的雛形,但是一個觀念一旦成形,那就不需要一再地強調原初的雛形,而必須更加深化到如何實際運行的程度,並且要對雛形的不足提出補充與改進。

時至今日,總統制或是內閣制都已經不是一個生澀的概念,而是已經有了很多的實際案例與運作模式可以借鏡,今天施明德前主席一直強調台灣應該走向內閣制,但是他有沒有說明台灣應該走向什麼樣的內閣制?內閣制又應該怎麼樣實際運行到台灣的政治圈中?

內閣制政府(Parliamentary government)本身其實只是一種統治方式的觀念,內閣制度應用到不同的國家其實都有很多的變化,不同的政治文化與歷史背景都會對內閣制度的應用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說一九四五年到五八年的法國第四共和時期,短短十二年的時間有二十五個政府更迭,沒有一任政府能做到穩定多數執政,這樣的短期執政很容易造成內政上的停滯與陷入無窮盡的意識型態爭吵。但是瑞典的內閣制,受到諮商與合作的強烈規範的支持,議會可以行使強大的政策影響力,而避免了造成政府有停滯的問題。英國是最老牌的內閣制國家,但是英國有非常嚴格的政黨紀律,政府可以透過下議院的多數席次來控制議會,因此議會甚至可能變成高談闊論的場所,而對政府的監督能力反而降低。

台灣目前會造成許多政策問題有很大的對立,問題其實不能完全歸罪在政府制度上面,台灣目前之所以政治的對抗意識很強,其實很多是歷史留下來的問題,是意識型態的問題,政府只是反映出了民間對這些問題的兩極化與對立化,這種問題是沒有真正迅速可行的解決方案的,一個極力主張統一的人,你跟他說在多獨立的好處,他也不會接受的,同樣的對於一個極獨的人也是一樣,或許有人會說,台灣大部分的民眾是不偏激的,是比較中立公正的,但是這邊說的不偏激那是一種處事態度,對照於統獨問題,那是一種解決方案或是解決立場。

這就好像一個科學家,他在處理問題一定是用科學的步驟,用一種中立客觀的態度去仔細求證,但是問題出在科學家也會用假設的方法來作為一個研究的起頭,但就因為這是一種假設的答案所以很難說哪一種是對的?哪一種是錯的?爭論假設的對錯那根本就是一種沒有結果的無盡循環,例如說假設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這是個假設,之後才是用嚴謹的科學方法來驗證,只有經過事實的驗證才能證明地球果然是繞著太陽轉的。統與獨也是對台灣未來更好的一種假設方法,但是哪一種最好沒有實際經過,應該沒有人可以打包票說哪一種最好。

台灣因為教育日漸普及,加上對於民主的追求,台灣人對於不同意見的接觸是很多的,但是對於問題的解決方法仍然是分歧的,統與獨基本上就是兩條平行線,在目前來看是一點交集都沒有的,這必須留待時間去慢慢淡化兩者的矛盾,等待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民眾,他們的思想徹底甩開了時代的陰影與包袱才有可能,例如說獨派可能就對於所謂外來政權國民黨曾發起的二二八心有餘悸,對於大陸政權永遠的存在一種先驗的不信任,統派則可能對於政府的一些政策感到忿忿不平,例如說對大陸新娘與企業前進大陸的限制等等,而推而廣之的認為獨派政策只會讓台灣走上鎖國。

所以台灣的問題,不只是政府政治體制的問題,更多是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矛盾,政府並不是矛盾的始作俑者,台灣的民主政治其實才是讓這些矛盾出現的始作俑者,試想在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時代,這些矛盾有可能這麼明顯的在社會浮現嗎?但是這樣的矛盾爭論其實是好的,因為他讓民眾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總是先發現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紙是包不住火的,惟有勇敢的把膿擠出來,才能讓傷口真正的復原,只是在擠膿出傷口的階段,社會不能免的會被撕裂,台灣社會本質的矛盾在目前是不可避免的,這與政府制度其實不能太掛勾,如果社會基層沒有這層矛盾,領導人真的想挑起來這些問題也很困難,領導人要挑起仇恨或是問題頂多就是在油上點火,沒有油,再多的火種也起不了大作用,成不了大氣候。

再來,我們必須認識內閣制其實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政府體制,我們舉希特勒(Adolf Hilter)當時的德國政府體制來說,德國當時的憲法是威瑪憲法,體制上就是內閣制,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也是內閣制,結果呢?這兩個國家政權對於人類造成的恐怖禍害到今天仍然讓人感到戰慄。當然我們不能推而廣之的認定內閣制就是獨裁的溫床,這兩個國家內閣體制的設計在現在看來是有獨裁者可以鑽的空子,所以才能讓獨裁者可以立足發力。我想強調的是內閣制不能保證可以抑制獨裁,重要的是看憲法在權力運作上有沒有足夠的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還有就是全國的人民對於獨裁者有沒有足夠的防範意識?

如果施明德主席真的希望台灣未來走向內閣制,那他應該對這個內閣制的細節多多著墨,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就希望內閣制能夠帶領台灣遠離獨裁。這樣的想法實在太直觀,也過於單純到難以直接套用在現實政治上。

台長: 隱形人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