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6 01:18:13| 人氣1,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細說學校社會工作的點點滴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細說學校社會工作師的點點滴滴
三峽國中學校社工 張富勝

相信有很多老師對於學校社工這個角色會產生疑問?學校為何需要社工的進入?學校社工到底在做些什麼?學校社工和輔導老師有何不同?種種問題希望藉由這樣的分享提供老師一個較明確的解答並讓老師們試著更進一步了解我-學校社工。

大學四年的社工專業養成訓練過程中,對於各領域雖都有涉略,但對於青少年工作的嚮往,卻讓我一頭栽進學校社工領域中,九十年二月前因故提前退伍,得知台北縣教育局招考學校社工的工作消息,在多人競爭下,幸運的獲得這份工作,退伍一星期就有工作讓大學、高中同學都羨慕不已。這三年來,有過對校園文化陌生的焦慮、也曾對工作環境及夥伴不熟識產生恐懼,但也紮紮實實地累積了自己的專業經驗和知識成長。

我們都相信學校是孩子學習及成長的單純空間,藉由提供多元的學習環境以滿足不同特質學童的需求。但由於社會快速變遷,家庭系統結構解組,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及情色文化的渲染、多元且複雜社區環境的影響,直接間接影響到多重且複雜的學童問題的產生,在國中階段由於個體發展較為成熟、自主性強,也因此包含:中輟、家庭暴力、犯罪、吸毒、幫派、性侵害、校園暴力等等問題層出不窮。

社會工作專業所強調的重點之一,在於發掘潛在案主及非志願性案主的處遇工作,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小、國中學生,對於自我認知、角色定位、自我權益保障的模糊不清,導致不清楚如何求助,更缺乏求助意願,特別是遊走於社區、家庭及學校邊緣的中輟學生,由於環境因素對青少年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內外個案同儕團體聚集,就傳統以學校為處遇焦點的輔導系統而言,確實難以掌握這群非志願性甚至隱藏性的案主,因此,將處遇服務由學校內的被動處遇,轉向主動積極的外展服務特質,有其必要性及積極性功能,但一直以來被學校系統所忽略的。另外,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個案,由於背負家醜不外揚、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傳統壓力及包袱,更是讓此類型個案難以浮出檯面。

在教訓輔三合一概念的推廣下,所有教師都具有基礎輔導知能,因為教師絕對是教育體制中學童生活、課業、職業、性格、人際關係發展的最佳輔導員。而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參與學校輔導系統,並非要替代學校的輔導體系,也非要打亂教育輔導體系,而是教育力量的擴充。學校社會工作在社會層面的資料蒐集與資源聯結運用,期望能補足學校教育輔導系統一向偏重於心理諮商的運用,忽視家庭及社區層面問題的缺失。當前學生所面對的生活、學習、人格、職業生涯、人際關係等課題,並非單一的輔導專業能全然解決,必須加入社會工作、臨床心理,甚至精神醫學的專業團隊。輔導團隊工作,由最前線的導師、輔導老師,到社會工作師、臨床心理師,甚至於精神科醫師,組成分階段合作的團隊,才是完整的輔導體系。而性侵害、家庭暴力、社區關係、貧窮家庭、原住民家庭、中輟學生、偏差行為、親職教育、身心障礙學童等的問題是社會工作較有能力面對的,也是法律賦與的權責。藉由社會工作專業觀點的介入,以發揮社會工作專業整合跨專業資源的功能,包含:醫療體系、社政體系、司法體系、心衛體系等,增強輔導系統在對家庭、社區系統介入的專業能力,達到整合校內資源。。因此學校社會工作人員主要的角色定位在於-整合校內的輔導資源,依個案問題複雜性,主責個案介入處遇的焦點在於支持原有學校系統運作不足,以期影響「學校-家庭-社區」主要系統間之運作關係,促使個案、學校、家庭、社區有正向的衝擊及發展,建構社區資源、並以科技整合概念建立專業合作。

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進入學校輔導系統,為避免專業過高重疊性,消弱原輔導室的功能,必須做好專業定位及分工。因此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人員主要服務對象為涉及兒童福利法、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身心障礙者保護法,需介入保護、社工處遇的學生及其家庭為服務範圍,其主要工作內涵強調在第一線
介入此類學生就學相關權益之維護,學生及其家庭、社會環境問題之評估及處置,社會資源的整合與應用,提供教師及家長輔導專業諮詢及協助,參與學校輔導工作推展。處理個案的優先順序上以危機性社會福利個案為第一優先考量,其次為中輟學生輔導工作、再者為高危險群學生輔導、最後為預防性工作的推展。

另外,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在社區工作主要是以外展工作為出發:
【一】著重在高危險群學生常聚集的遊樂處所的工作:
利用下午及放學四至六時時間,走出校園走入社區,至學生經常出入的網咖、撞球場、泡沫紅茶店、保齡球店、漫畫屋等活動場所,與青少年做接觸,了解他們的問題及所需之協助。如此,不但能接觸到平時難已聯繫到的學生們亦可了解學生們放學時之活動狀態、交友情形及休閒場所生活型態,而今年亦將結合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教學、學校社團活動、輔導小義工及各處室合作完成『三峽社區少年生活地圖』的彙製及統整工作,以充分掌握青少年生活地圖。

【二】社區資源網絡的擴展與連結
學校社會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整合社區中正式與非正式的資源,引進學校系統,並針對個案的問題及需求來配合協助。善用家長、社區資源構成輔導的伙伴關係,能有利於學童的受教機會。主要是針對社區內社政、社福機構進行主動拜訪,了解機構服務內容及合作之方向,其中
※正式資源包含:
◎社福機構如:台北縣家防中心、土城區域社福中心、家扶中心、台灣世界展望會…
◎社政單位如:鎮公所民政課、強迫入學委員會、里幹事、鄰里長…
◎警政單位如:少年隊、少輔會、三峽分局…
◎衛生醫療如:恩主公醫院、三峽鎮衛生所…
◎司法單位如:板橋地方法院、律師…
◎心理衛生如:板橋心理衛生中心…
◎輔導單位如:蒲公英輔導專線…
◎慈善機構如:慈濟基金會、恩加貧困家庭協會…
◎就業訓練如:職訓局、就業服務中心…
※非正式資源包括:
◎義工媽媽
◎導護商店
◎社區耆老
◎家長
◎學生常出入之店家等。

「外展性」服務特質是社會工作有別於諮商輔導及臨床心理學的顯著特質之一,將外展工作的概念融入教育系統,透過以學校為中心,將學校專業輔導工作自著重個人內在心理歷程,延伸至環境評估及處遇,逐步朝整體系統的處遇方向發展,善用家長、社區資源構成輔導的伙伴關係,補學校能量之不足,是有利於學生輔導工作之推展,而建構區域性青少年福利資源網絡,協助「學生-學校-家庭-社區」學生生態系統間建立良性互動網絡,以滿足學生全人發展需求。

台長: 藍哲泊夢
人氣(1,2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