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這一件事情,我一直想要尋找到正確答案,所以連放假回家都不忘去尋求解答,當然當時的判斷正確,也沒有想很多,應該說,是我的直覺和所擁有的知識告訴我一切就是這樣。那到底是蝦密事情呢?說到這我就必須解釋一番了。
嗯……去把舅媽在不知道幾百年前送給我們的兒童節禮物—《十萬個為什麼》的【動物篇】拿來瞧瞧,發現了真相。
說到這就想附帶說明,我想,是因為從小就跟大自然常接觸的關係,加上會看許許多多的百科或是啥動物、植物圖鑑的,所以蠻愛這方面的事物研討,而家裡頭雖然此種書籍不多,但是卻佔去家中所有書籍的大部分(當然我家也沒啥書就是了)。
以下是「為什麼蚯蚓能改良土壤」中的全篇引文:
蚯蚓的身體,像一個兩端略尖的長圓筒子。牠的消化管子(包括口腔、咽頭、食道、砂囊、胃、腸、直腸)【構造真是簡單耶~不過我想比海參感覺好就是了】,彷彿是套在大圓筒中的一個小筒子。最前端是口前葉【這是啥我也不知道,還得去查閱書籍看看是長怎樣】,肉質肥厚,伸縮力強【這裡會讓我的想像空間突然變大耶~】;後邊是口腔,沒有牙齒【如果有隻蚯蚓有牙齒,那我會想要把牠烤焦,看看牙齒是不是還會留下來】,卻有許多縱行的褶皺,可翻出口外;這結構的口有探索、鑿土、吞取食物的功能【跟咖斗一樣……對了!我爹說牠會吃蚯蚓說,唔~超酷!】。
蚯蚓吃東西沒有什麼選擇【那跟豬也一樣耶~不過我會比較想要被形容成蚯蚓,當我毫無選擇性地在吃東西時】,它們翻出的口腔【好像海星一樣把胃吐出來,再把食物消化喔!】,將沙粒、土壤和腐敗的有機物質包圍起來,一起吞下去。食物進到了富有肌肉纖維的咽頭,混合了咽腺的分泌物,溼潤稠黏,團成食物塊,並且進行初步的消化,到達了砂囊【說到砂囊,這真的是一個名詞耶~】。由於砂壁上強韌的肌肉收縮,和內面角質膜的摩擦【感覺跟人類的消化器官沒有啥差別說】,於是這些沙土便成為很細緻的食物,然後移入胃腸再行消化吸收。達爾文就是覺察到這樣的經過,所以說牠有改良土壤的功勞。
蚯蚓在泥土裡總是頭向下吞土的【作者在這裡突然這樣一說,害我有點措手不及,不過應該是我多慮了,嘿嘿~】,有機物質被牠消化吸收,沙土便從肛門排出【看吧!那這樣說,我說是「大便」就沒錯啦!人還不是這樣】,這就是我們在春夏時候【剛剛才發現原來是有特定季節耶,而且在文學院看到的時候只是這樣覺得如此,沒有想很多,而且現在正是這樣的季節;真巧!就被我看到了】,在地面上常常見到的許多卷曲的黏土小堆。沙土經蚯蚓的消化管子以後,不僅粗糙變成細膩,乾燥變成溼潤,還增加了許多化學物質【神奇~】,瘦瘠變成肥沃。蚯蚓還經常地將細土翻到上面,粗土蓋到下面,耕耘土地,這樣工作對農作物的益處很大。我們也許會這樣想:小小的蚯蚓能有多大的本領,縱使真有改變土壤的事情,以蚯蚓之小,地面之廣,對比起來這又會有什麼結果?【突然使我想到很多事情,宇宙之浩瀚,人呀~不過蚯蚓不會為了人類想做這些事是真的,除非有魔鬼在操控】
蚯蚓的確很小,但它們的數量很多。有人計算過某地郊區的耕地,一平方米有蚯蚓200條到800條。【哇靠!那我想我幻想洪大師踩蚯蚓的畫面會是多驚悚!也是多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啊~那天可是看到不少小土堆喔】我們有句老話—積少成多【好像在堆黃金喔】,何況我們人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蚯蚓以老早在那裡工作,數目是如此眾多,時間是如此長久,那麼地面上經蚯蚓改變的土壤,也就大有可觀了【果然是本給小朋友閱讀的書籍在最後會說得話】。
嗯……總之,我還是會有許多疑問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