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9 15:57:31| 人氣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形文化遺產受重視 莫札特路徑成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更新日期:2010/01/18 04:11

記者趙靜瑜/專題報導

除了有形的世界文化遺產,無形的「文化路徑」也逐漸成為保存趨勢。

自從1972年世界遺產公約決議通過,並開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存之後,世界遺產名單在登記屬性與地理分布上都有集中歐洲的失衡現象。有鑑於此,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訂定「全球策略」的方向,以追求「更平衡,具代表性且可信」的名單,確保能展現世界文化與自然面向的普世價值。

新的視野突破了窄化的遺產定義,包括相互交流、文化共存共榮、精神與創造力展現的遺產都被肯定,「莫札特路徑」於焉誕生。該路徑從2002年開始便被討論,直至2006年莫札特誕生250週年時達到最高潮,至今也成為重要文化路徑。

莫札特一生只活了35年10個月又9天,但從各文獻、書信與紀錄看來,他有10年2個月零8天都在歐洲各處訪問與演奏,三分之一的人生都花在旅行上。這些旅程從1762年至1773年間,都由莫札特的父親所籌畫,足跡遍布今日的德、英、法、義、荷蘭奧地利、瑞士、比利時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國等十個國家,參觀了兩百多個城市。

在啟蒙時代,大部分的旅客是貴族、外交官、科學家、藝術家與工匠,旅行目的是為了獲得教育。

在18世紀的交通上,許多車輛往往會被困在泥漿裡,還有強盜出沒的疑慮,莫札特家庭也都遇到了這些問題。但旅行亦刺激了莫札特的思想與音樂發展,創作出許多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

在這條「莫札特路徑」中,透過網站(www.mozartways.com)建構出一個歐洲文化網絡及莫札特的歷史路線,大家共同參與跟莫札特有關的藝術、文化、旅遊,科學和音樂教育理論的討論,也帶給當代年輕人更多的視野與刺激。

透過全球性策略擬定,多年來已延伸出跨國世界遺產,其中又以文化路徑最為廣泛討論,路徑原來僅指開闢好的道路,近年來則延伸出更廣義的概念,包括東西方交流商道「絲綢之路」,歐洲地區則有「巴洛克路徑」、「莫札特路徑」、梵蒂岡的傳教路徑等。

這樣的討論還在世界遺產委員會持續進行,是否能制定出一套準則,尚不可知,但透過新觀念的開發,相信能激發更多關於守護世界遺產的創意。

台長: 音樂文化研究成員
人氣(1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藝術時事情報 |
此分類下一篇:薪水高低 科系大有關係
此分類上一篇:世界就在你眼前 跨文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