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電子收費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出現,當時由新加坡第一個採用,稱為ERP,車子只要開上特定的高速公路,就要付費,目的是用來控制交通流量;而日本則是在2001年底開始實施ETC,初期普及率只有0.9%,經過政府提出優惠補助方案後,普及率現在已經高達9成,而且裝機時,不管是機上盒 還是扣款的信用卡,車主都有很多種選擇。
<br><br>新聞報導:「在新加坡你走多遠付多少錢,過路費的收費取名為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或是叫ERP。」<br><br>使用者付費,新加坡是第一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國家,早在1998年就實施。駕駛人:「一旦我們進入後必須要通過另一個匝道口。」<br><br>新加坡的電子收費,在上午7點到下午7點的巔峰時間,收費比較貴,來控制交通流量。民眾:「除非我沒有選擇,不然我會選擇繞遠路到達目的地,來避免ERP的收費。」新聞片段:「新加坡的每一輛車都要裝有可儲值的現金卡裝置。」<br><br>通過感應匝門,現金卡就會自動扣款並且顯示,新加坡政府要求,1998年以後購買的車子,都要自費裝設ERP扣款設備。<br><br>根據統計,日本高速公路塞車的原因,有3成是人工收費速度太慢導致,日本在2001年12月,電子收費ETC正式上路,一開始使用率不到0.9%,之後政府放寬補助,在ETC的機上盒與過路費上祭出雙重優惠,衝高裝機率,2013年底飆到9成。記者(2009):「你的荷包呢?」民眾(2009):「可以省荷包。」<br><br>在日本ETC機上盒,一共有14家業者製造販售,裡面的扣款晶片要跟信用卡結合,多達14家銀行業者發行ETC卡,民眾選擇多,不像台灣ETC只有eTag一個選擇。裝機業者(2009):「跟平常相比多出5到10倍的人。」<br><br>裝了ETC走ETC車道,沒裝的人也不用擔心,還是有人工收費車道,不怕沒繳過路費被罰款,沒有強制,日本政府把選擇權留給車主,消弭民眾對收費的反感。<br><br>
~ 轉自yahoo新聞 出處網址:http://tw.news.yahoo.co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