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7-05 23:09:02| 人氣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來去萬華 - 剝皮寮(一)

001.jpg
剝皮寮位於台北市的萬華區
背對的是台北市最老最大的老松國民小學
另外三面則是分別臨著"康定路""廣州街"與"昆明街"

原本的老街已被台北市政府規劃為老松國小的校地
因為當年的台北市教育局不重視老街的文化價值
就在半硬拆除中, 才被當地居民透過很多單位才搶救下現在僅存的部份
這個, 真的非常的令人痛心, 身為教育者, 竟然不懂文化的價值何在
而主掌文化古蹟的文化局也是該被記上一筆罪狀, 竟然放任古蹟被破壞
(這還不只剝皮寮老街, 我後面會在寫些文出來的)

這一篇從一開始, 我已經確定還會有後文的
身為一個在剝皮寮出生的人, 對於剝皮寮的感情, 絕對是夠深的
從小長大在這邊, 在這邊活動玩樂, 很多事, 雖然因年紀增長已漸淡
但是感情卻是越來越深

我必需先說明, 對於保留這片古蹟的政策我是100%的肯定的
但是, 對於保存方式與使用用途上, 我卻是很反對的
拍電影, 可以, 那很好, 但得復原
搞的半新不舊的, 只剩下一半的空洞外殼, 
深層內部的精神與歷史, 卻完全消失了

001A.jpg

001B.jpg

001C.jpg

001D.jpg

過去去過日本旅行, 看過日本的老接保存方式, 完全打動我的心
集中了很多傳統將消失的產業進駐, 再加上一些新的日本文化產業
但整個就是很符合老街的味道, 這才是真的在保存老街文化
真的, 我們有必要好好的改進現在這種空殼保存文化的做法

所以, 在於"來去萬華"的這個分類下, 除了介紹萬華的老文化之美外
另外, 也會將不當的做法做些批判的, 
這一切, 只希望這個台北最早的發展起源地能真的好好的保有我們的歷史

==============================================================

002.jpg
▲ 剝皮寮老街(現今的康定路173巷)歷史追溯起源
大約是在清朝中葉時期所形成的街道範圍
再於日治時期透過市區改正, 才形成今日的剝皮寮街區
其中, 透過圖片中的四個區塊發展, 其建築形式都不一樣
也正是證明當初的發展軌跡
這個, 就請各位到現場去發掘, 倒底各時期的建築有何不同

(2017年七月份, 有部份範圍因為整修不開放, 所以有些特別之處已經無法拍攝觀察)


003.jpg
▲ 從康定路跟廣州街看剝皮寮, 老街之完整, 全台北獨見
幸好當年一直都有居民在此生活營業, 直到被徵收迫遷
所以這邊建物的完整度, 當年算是保存的相當良好
被迫遷時, 一些桌椅, 生活用品都還保留在內部, 本來是以為有機會保留成為類似博物館
但後來在圍籬施工後, 聽到當地居民跟我說的, 內部那些老古物, 全被二手古物商來搬走了
是不是被賤賣, 還是不重視古物, 想要丟棄就交給外來的商人任意帶走, 已不可知
但, 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 如果保存下來, 更可以重現當初這邊的景象的


003A.jpg
▲ 這間是康定路與廣州街口的三角窗店面
現今是做為"萬華心願景"的使用空間
這如果上網Google, 是查不到任何過去的資料
但是對我來說, 印象可是深刻的不能再深了, 因為小時候的我, 最愛來這間店了
這家店就叫做"廣大昌", 但是小時候的我, 卻一直記成"廣達香"(就賣那個肉鬆的啦..)
店裡賣的很多是進口的糖果餅乾, 而老板又很喜歡我, 所以我只要來店裡, 就是有吃有拿
我記得我很愛吃那個日本進口, 彩色球狀的棒棒糖
有一次, 老板還給我吃一大塊瑞士進口的巧克力塊, 聽說是最頂級的
只是...小孩哪懂啊? 只知道那一塊一塊不怎麼平整的黑黑玩意, 又苦, 不好吃啊...
老板看著我一臉痛苦樣, 他倒是覺的好笑吧.....
只是, 他真的對我很好, 所以這間老屋, 我真的很愛(只是從來沒去過二樓看過)


004.jpg
▲ 現在廣大昌的正面口不再打開了, 改由康定路這店面進出

005.jpg

006.jpg


▲ 內部介紹現今中正萬華區的復興計畫, 看來是有心
但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一點, 是真的很期待的
尤其萬華的古蹟真的是台北市最多最有價值的


007.jpg
▲ 裡面早是空蕩蕩, 看不出過往的樣子
不過樓梯並沒有圍起來, 問了一下工作人員可否上樓, 答我可以, 就上樓去看了
這是我第一次能上廣大昌的二樓看看, 自是興奮開心


008.jpg
▲ 踩在這窄窄的階梯上, 心裡滿是興奮
從小住這邊, 小時候有機會進來看, 卻不敢上來走走
都年過50了, 才有機會再上來看看, 真的很興奮的
小時候的回憶, 又一點一點的冒了出來


009.jpg
▲ 從二樓樓梯口往下看, 這樓梯空間真的很小
不過當年大家的房子都差不多是這樣, 窄小到不行的樓梯
想想那以前一些家具也是不小啊, 那倒底是怎樣的功夫才有辦法搬上樓??
還好也就只有兩層樓, 不然搬家工人會罵人吧???

010.jpg

011.jpg


▲ 好大的空間, 但過去是隔間的??還是本來就打通的, 可能要問問老居民了
磚造的柱子, 大概是怕撐不住未來的地震吧, 旁邊又加了大鐵柱支撐
而上方的屋樑, 也有鐵架支撐, 但還好是顏色沒接近, 所以不會太突兀
倒是柱子可以貼一下仿磚璧貼, 會更好一點


012.jpg
▲ 看完了, 就往我家走去吧!!
這邊是面臨廣州街的店面, 其中, 我只記得門口有兩個半圓柱的店面
這是我第二間喜歡的店家, 是我老爸最常來的地方


013.jpg
▲ 這間就是長壽茶室, 真的就是那種純給泡茶聊天的地方
老板就是叫"長壽仔", 老板娘叫"金枝"....我還記得老板人長的瘦瘦小小的
但是老板跟老板娘人都很好, 看到我也都會給我一點小點心
這地方是我老爸他們休息時聚會聊天的地方
木頭的方桌子(我印象中全是方方正正的厚重木桌), 還有長板凳跟小方板凳
那兩根橫在門口的半圓柱子, 是用來翻下一個小桌面的(我印象中是如此)
我老爸常常坐在左邊這張桌子, 跟著朋友聊天
桌子後面就是擺滿配茶用的零食餅乾(就是瓜子, 花生, 綠豆糕之類的)
當然櫃台也是這邊啦.........


014.jpg
▲ 有時老爸也會坐在門外的柱子下
後來搬家後, 我還常常為了要吃這邊的零食, 走一兩公里的路過來
老街的人情味就是好, 就算沒找到我老爸, 還是會有認識的長輩餵食的啊..


015.jpg
▲ 旁邊的, 則是麵店(好像是長壽仔的兄弟), 但我只有印象在
似乎從來沒去吃過他們家的麵
這邊的店門, 我的印象裡, 都是這樣的店門, 一整片的
這邊與我家的建築不一樣, 是屬於日治時期的建築方式
所以看不見門外的橫樑外, 也沒有了上面的小閣樓可以上去玩

0016.jpg

0017.jpg


▲ 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最中餅, 長壽茶室的老板娘常會請我吃
小時候就這樣被養成超愛吃這種甜死人不償命的甜食
另外一種是綠豆糕, 一抓就碎了, 但我找不到圖片可以介紹

「最中」最早是平安時代皇宮內的御用點心
宮廷在中秋時都會舉行賞月宴會,並準備圓形的點心
詩者源順對著明月吟唱「水面明月影,中秋月正圓」
因而得名「最中」(もなか)
隨著時代改變,除了圓形之外也有櫻花等其他可愛形狀的最中餅

最中餅看起來其實有點像我們的紅豆餅,不過製作過程更加繁複費工
通常內含紅豆餡料,餅殼則由糯米做成
先將糯米碾成粉之後,蒸成麻糬狀,再用細火烘烤,完全不像外表看起來那麼簡單
販賣的時候有些店家會將餅殼會和餡料分開,以免餅殼被潤濕之後就失去香脆的口感


今天就先介紹到此, 後面還會有更多的介紹, 我會一一找時間來寫的
順帶一提: 剝皮寮老街的名稱演變(由早至今排列)

福皮寮街
北皮寮街
剝皮寮街
康定路173巷
剝皮寮老街

至於"剝皮寮"這個名稱有兩種說法, 一個是剝獸皮, 一個是剝樹皮
剝獸皮的說法, 找不到資料可以引用這個說法的正確或可能性
剝樹皮則是早期會從大陸運木頭到這邊集散, 剛好有清除樹皮的需要
所以, 這個剝皮寮的說法可能性就應該是正確了
但是, 我覺得也可能是口音上的改變, 因為各地人來此
口音上都不一樣, 所以慢慢的就從福皮寮被改成了剝皮寮, 也不無可能

至於這邊還有另一個講法, 叫做"土炭市"(台語念法要念"土炭市仔")
這個我小時候都是聽到大人這樣叫的, 是可以確定沒有錯的
 

台長: tonychentw
人氣(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旅行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意外的韓國行 - 飯店篇 (ibis budget)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