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中醫師全聯會十日召開記者會,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表示,台中榮總研究追蹤一百三十一名患者,這些病人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逾六十個月,追蹤發現,他們有個明顯差別,就是「體能特別好」,標靶產生抗藥性較低。簡單來說,就是把體能等級分成六等,○級是最好的,五級是死亡,追蹤發現,在○至一級的時候,相較二至三級的人,使用標靶產生抗藥性機率低了八倍以上。
龔彥穎部主任指出,好的體能有助減少抗藥性產生,體能分級又分五級,○級代表走路、跑步、日常活動幾乎都沒症狀,一級代表日常活動的時候,稍微有咳嗽、會喘等輕微症狀,二級代表不動的時候也會咳嗽、會喘,三級代表一天中小於一半時間在臥床,四級代表一天中超過一半時間在臥床,五級代表死亡。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能夠降低標靶產生抗藥性,比如肺癌患者接受標靶治療,倘若合併中醫藥調理,有助減少抗藥性,以及延長患者壽命。
龔彥穎舉例,假設肺癌病患接受西醫療法,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同時搭配中醫療法,使用沙參麥冬湯、真人活命飲(或是散腫潰堅湯),加上單味藥赤芍等,四年半以後才有抗藥性產生,後來病人改用免疫治療及化學治療。由此可見,中醫與西醫合作治療,能延緩肺腺癌病患標靶治療抗藥性。【台灣新生報】2024/03/11
圖說:龔彥穎表示,體能好的人,標靶產生抗藥性較低。(記者李叔霖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