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23 23:09:08| 人氣8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舞蹈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請敘述漢代舞蹈之發展特色。
這時期舞蹈活動頻繁,宮廷中的【樂府】大量網羅人才,廣泛蒐集戰國以來各地區發展的民間樂舞,加以改變後再製作成更為豪華精緻的作品。專業人才的培訓,對舞蹈技巧的提升、繼承和累積,及對節目的保留和發展,都有著極大的作用。表演藝術的水準大幅提高,很多著名的舞蹈和舞人流傳後世。
生產工具的進步,織花機能織出五彩繽紛的花紋和薄如蟬翼的布料,這種高度手工藝為舞蹈增添色彩。




二、宗教活動對中國古代舞蹈發展影響深遠,就你個人官碾,在哪個朝代較重?為何?
(略)




三、解釋名詞:

1.清商樂
清商樂,亦名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 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並在當時音樂生活中佔居主導地位的一種音樂。 它是晉室南遷之後,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2.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見於宋《宣和畫譜》,現存此本為宋摹本,元代湯垕《畫鑒》、清代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顧復《平生壯觀》、《石渠寶笈初編》等書皆著錄。清末流出宮外,曾為張大千所得。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南唐後主李煜聽說韓熙載生活「荒縱」,派畫院待詔顧閎中到韓熙載家窺探,回來後憑「目識心記」畫作此幅反映韓熙載夜宴情況的長卷,真實地描繪鬱鬱不得志的韓熙載縱情聲色的神情。全畫分五段,段落之間,以屏風、帳篷等相隔:第一段「聽樂」,圖中人物有李嘉明、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志雍、紫薇郎朱跣、善舞少女王屋山等;第二段「觀舞」,韓熙載親自擊鼓伴奏,王屋山翩翩起舞;第三段「歇息」,畫面由動轉入靜,有客披被而眠,韓熙載坐在榻上與侍女調情,有一侍女以琵琶遮面;第四段「清吹」,韓熙載右手持扇,正在欣賞樂隊吹奏笛簫;第五段「散宴」,人或攜妾離去,或依依不捨。

關於此畫有兩種說法:

一是南唐後主李煜希望任命韓熙載為宰相,韓熙載為了推託,故意生活奢靡,夜夜笙歌,李煜派畫家顧閎中和周文矩、高太衝等三人潛入韓宅繪製其夜宴畫卷,規勸之。
另說韓熙載乃北人而在南唐為官,與帝王貌合神離,為避是非猜忌,故意飲酒弄妾,長夜歡飲,使人放鬆對他的警惕,以圖自保。
據載,周文矩亦作《韓熙載夜宴圖》,元朝時兩者俱在,今僅存顧本。

另有唐寅摹本,現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3.九歌
《九歌》是《楚辭》篇名。 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國殤》一篇,是悼念和頌讚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感。

4.潑寒胡戲
唐代,在西域樂舞大量傳入內地的同時,一種叫“潑寒胡戲”,又叫“潑胡氣寒”的西域風俗性歌舞遊樂活動也傳了進來。 這是源出於大秦國(東羅馬帝國)的習俗,後經絲綢之路傳到西域,又傳到內地。 這種活動類似於至今仍流行於傣族地區的潑水節。 不過“潑寒胡戲”是在十一月的寒冬季節進行。 屆時,旗幟飄揚,鼓聲震天,人們穿著胡服騎著駿馬,有的戴著獸面,有的裸露著身體,相互潑水嬉戲,奔馳追逐,喧噪喊叫,盡情歡樂,成群結隊跳著《渾脫》舞蹈,唱起《蘇莫遮》歌曲,真像是軍隊一樣的陣勢,簡直如戰爭一般的火爆,說是這樣能夠壓火去病。 從唐武則天當政末年興起,到中宗時,已大為盛行,一時間上上下下都熱衷於此。 唐玄宗即位之後,對這種比較粗放的外來風俗不大賞識,加之朝臣極力進諫,在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十月中旬,玄宗頒了“禁斷”此俗的詔書。 這種在中原地區漸成蔓延之勢的群眾性潑水及歌舞遊樂活動,就逐漸絕跡了。

5.人舞譜


6.翹袖折腰舞

台長: *~星空浪子~*
人氣(8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星空收藏~* |
此分類下一篇:舞蹈藝術政策白皮書(放棄)
此分類上一篇:你「耐罵」嗎?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