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19 14:35:05| 人氣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立文字】——禪與正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不立文字】——禪與正信

禪定與智慧,是佛教實踐的根本。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並非輕視經典,而是不標榜、不拘泥文字,歷代禪師對於文字般若的修養,絲毫不遜於其他宗派。

釋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囑咐弟子:以法為師,以戒為師。經律論三藏,蘊涵使一切眾生覺悟的法身慧命。因此,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經典,是漢傳佛教的共同修持特色,具足三學、六波羅蜜、八正道的真義。

善導大師曾經將讀誦大乘,譬喻為「反觀自心的明鏡」。所謂「隨文入觀」,即是依據經文覺照自己的身語意,由信起修,如法而行,與佛心相應。讀誦的方法略分為四種:一是朗誦,二是唱誦,三是默讀,四是持誦。其中,朗誦與唱誦著重在一心不亂,可看著經本逐字誦念或全文背誦;讀經強調理解與領會,乃至圓解經義;持經則是對法義有了信心,故而精進受持,與行住坐臥漸漸合一。

永嘉大師說:修心必須入觀,非觀無以明心。「都攝六根」是誦經的基本原則,獨自修行時是自念自聽,共修時可傾聽群體合念的聲音,或諦聽某個特定對象的穩定聲音。初學課誦法門以修定為主,長時聞熏聞修後,即為定慧不二法門。

禪,是離相無相、教外別傳的體驗。實相般若是佛法的精粹。以研究的態度學習經藏,得到的只是知識,不是無漏智慧。以戀世、祈禱的實用觀點參與法會,所修得的只是人天福報,不是出世間的解脫功德。

因此,《金剛經》指出菩薩道的關鍵是「無住相布施」,心不住於法相、非法相,不執著福德,便能自在運用六塵,廣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以平等心利益眾生。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即是中道第一義諦。

【資料來源】
📚《佛法真義》☞https://pse.is/KGH9U
📚《禪門》☞https://pse.is/PW85D
📚《<金剛經>講記》☞https://pse.is/RNKJG

【圖片來源 / 林昆賢】


📌 想看更多請搜尋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歡迎按讚 追蹤 訂閱 及分享
►FB粉絲專頁
►Line 官方帳號
►IG @ddc.com.tw

恭錄自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台長: 妙音
人氣(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此分類下一篇:🛎【學佛新手Q&A】
此分類上一篇:🛎【學佛新手Q&A】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