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21 18:58:53|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憶相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同秘密花園的陳設,幽暗的燈光底,狀似塑膠的麒麟草直挺挺地貼地排序著,幾大片壓克力板框住了矮蓉,斑雜著枯葉、雜草,一切看來乍似生機,但又虛實難辨,看似透明,分明又看不透。今晚首演的創作社新戲《記憶相簿》氛圍十分詭異,四面環坐的觀眾席更讓觀眾有如走入迷宮一樣,看戲得從拼貼開始.....
全劇由八段戲連貫,包括〈紀念日〉、〈水傷〉、〈家族相簿〉、〈佛洛伊的貴妃椅〉、〈排練記憶〉、〈文青與彩雲〉、〈關於撤退〉及〈不是白雪公主〉。上一齣戲大量依靠語言辯論的周慧玲,此次一改前例,用了相當多肢體語言指涉具體事物,比如軍官階級的交際舞、交接衛兵的儀式動作、蹻步、林懷民舞作《渡海》動作等,讓這一本相簿絕不止於參透一位憂鬱症女子身亡後的回溯之路而已,更直指了台灣歷史糾結的脈絡裡。 (2002/05/09 民生報)

*************

一齣戲到底要說多少才算清楚,或太過清楚?

這是一齣時時不讓你看得太清楚,卻又要你時時保持清醒的戲。
其實,我們必須隨時警醒著對面與四周都是觀眾這個事實,當每一場換幕,燈亮,演員開始動作,抓住我最初視線的,反而不是台上的演出,而是坐在四周的觀眾,這應該也是舞台的一部份吧;就彷彿我們正看著宛如一個植物展覽館的舞台,參觀的群眾正隨著壓克力玻璃裡外展演的物品,在有些架高的觀眾席裡,以不時做出各種驚奇或錯愕的表情,參與整場演出。
這也是整齣戲不斷自我提問的動力,眼見觀眾的存在,讓人不禁也想問:"一齣戲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啊?"演員、舞台、燈光、音樂、觀眾、觀眾的想像、演員的詮釋、導演的企圖.....這樣自我提問的形式風格,貫穿整齣戲,成為形式上的統一基調,更造就故事軸線與情感堆疊上的疏離;加上談到張愛玲爺爺的歷史,及安排雲門<渡海>的文本互涉, 實在不容易讓人"太感動";不過,這也是這齣戲對於"記憶"所下的註腳吧。如果,環型劇場是讓觀眾的表情無所遁形,那麼,導演對觀眾的提問,就隱含在她對證齣戲形式風格自我詰問的堅持中。

如果,
我們對於歷史是疏離的,
對於記憶是有選擇性的,
那麼,這個講述一個從生命中撤退的憂鬱症女子故事,到底是想從演員的介入演出找回蛛絲馬跡,還是,導演(也是編劇)自傳性的真實心情剖析?更或者,重點已經不再是導演的記憶,而是"記憶"總是要靠一個個故事的重建與傳誦這個事實,導演試著將過於入戲的聽眾/觀眾拉回一個自我反思世界:是誰在講故事?在什麼位置說故事?又,故事該是說給誰聽的?

就像面對任何一段與台灣有關的新聞與歷史事件,我們永遠是在一個被動的選擇位置--
一個觀眾的位置,
一個總是野心很大想知道一切,
卻時時不被各種說詞給蒙蔽誤導的位置。
那麼,
這個有關家族相簿的戲,
好像真的也不太介意一個家族的歷史被曝光被知道,
因為,誰又能預期,
這回編導的記憶,與觀眾的記憶,
到底會在哪一刻紛歧,或者相遇?


台長: artco
人氣(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