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5 13:06:45| 人氣2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身體求救訊號及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身體求救訊號及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一、心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 有:
1.》心臟有問題呼吸會不順暢,胸口會悶也會刺痛,刺痛的時間是短暫的,一發作幾秒鐘就過了,最多一分鐘。
2.》嚴重了會從前胸痛到後背膏肓肩胛的地方,十天半個月會來一次,三、五個月發作一次,時間越短越嚴重。
3.》心臟不好會牽扯到左邊手臂酸、麻、痛,因為我們心臟的神經與左手臂的神經是同一條, 所以左邊的心臟有問題會牽扯到左手臂。
4.》心臟也會牽扯到頸部僵硬、轉動不靈活,早上起床脖子經常扭到;因為心臟有問題,頸動脈會狹窄,血液供應不順暢,旁邊的筋失血,自然僵硬。
5.》心臟有問題,心火就會上升,心火慢慢上升到了額頭停留在這裡,不可能從額頭跑出來,停留時間久了,這裡就會長爛瘡,很多人會頭昏,到達這裡會經過兩個面頰,經過眼睛,所以心臟有問題,兩個面頰會泛紅。
6.》另外,心火到了頂就會往下降,從額頭順著兩個眉陵骨繞著太陽穴穿過我們的後腦,延著頸部進入咽喉,進入腸子,從肛門出去;所以心火降下來,兩個眉陵骨就會酸痛; 有的朋友機能亢進,慢慢眼睛壓力會大,眼睛會往前暴出來,即所謂的 "凸眼症"。
7.》心火降下來,順著兩個太陽穴,太陽穴在兩側就叫"偏頭 ",血管就會擴張,一擴張就刺激到旁邊的神經,痛的受不了。
8.》慢慢的心火會從後腦下來,這就開始發脹,感覺怪怪的,接著穿到頸部,頸部停留過久, 淋巴就會腫大;慢慢進入咽喉,咽喉就容易發炎,經常會感覺有東西哽在裡面,吞又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來。
再來心火會進入腸子,腸子會燥熱,越來越熱,溫度太高水份會來緩和,水份多來得快,就會拉肚子;水份不足,糞便就會乾燥,排不出來。
9.》心臟有問題會造成我們的脾胃受傷,脾胃一受傷,消化吸收的能力就降低,吃進來的食物不能消化,最後會胃脹,那些東西會反沖回頭,叫做"胃酸 "。
10.》心臟有問題,養份不能輸送,總覺得體力不夠,想吃多點來補充,過多的食物會帶來大量的糖份,排除糖份都靠肝臟、腎臟,過多的糖份會導致肝、腎衰竭,很容易得 "糖尿病"。
11.》心臟有問題,人的神經就會衰退,一點事情就會緊張,就會受到驚嚇,晚上睡覺不易入睡,睡著以後就做惡夢,惡夢會延續,所謂的"惡夢連連 "。更年期婦女為什麼會面赤、面紅、身體會熱、皮膚會癢,因為心臟、腎臟不調合,加上內分泌混亂,女性賀爾蒙不足所造成的。
二、肝臟有問題時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 4個現象不可以有任何一個現象經常性的發作
1. >右上腹悶痛。
2. >右後腰酸痛。
3. >右肩感覺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舉不起來。
4. >小腿晚上睡覺時容易抽筋。
肝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肝臟像拳頭一樣,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腫大,會擠到我們的肋間神經,肋間神經就會脹痛;如果在背後,會造成右腰酸痛。
2.】肝臟不好,晚上睡眠品質會不好,翻來覆去不容易睡著;起床後口乾、口苦、口臭,刷牙時牙齦會流血。平常對食物沒有興趣,不吃不餓,吃一點點就有飽感;走路走個幾十步小腿就會很酸,會感覺全身越來越疲勞,手腳也越來越沒力。
3.】肝臟不好的人,腳會經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傷了,傷口也不容易癒合。
4.】喜歡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減少了。或是有久治不癒的皮膚病,週而復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三、當腎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腎臟有兩條通路,從腳底的湧泉上來,走到腳後根內側,再順著腿的內側往上走。
第一條 從後方上來走到腰與膀胱結合,再順著脊椎兩側往上走當我們腎臟不好,氣會不足,血就上不來;因此腰會酸,背會痛,再往上到頸部,頸部會覺得僵硬;到了後腦勺會感覺昏脹不舒服,到了頭頂會覺悶脹,過了頭頂往下到兩個眉心之間的 "精明穴 ",氣不到會覺兩眼乾澀。
第二條 從前面上來,經過大腿跟我們的生殖器及肝臟結合,最後延著身體兩側到胸前與肺臟結合。
腎臟有問題,大腿兩側會酸、軟、無力,經常發癢。
無法把氣送到胸口與肺臟結合,我們的呼吸就慢慢不順暢,久了以後裡面的氣管就會自然閉鎖,一閉鎖空氣就不易進來,人就會感覺到窒息,必須"乾咳 "來減緩它。
2.氣不足不能與膀胱結合,造成膀胱中括約肌的細胞就容易代謝死亡而造成鬆弛,排尿狀況不好,頻尿,久了以後細胞慢慢壞死,最後就尿失禁。
3.看東西的瞳孔部份叫做"視覺",就是由腎臟直接控制,腎有問題,不能將腎水送達到眼睛,眼會覺得乾、酸、澀、慢慢視覺就會模糊,嚴重會出現黑影,叫做 "飛蚊症 ",久了以後壓力會越來越大,造成"青光眼"。
4.早上起床,腳後跟會不舒服因為,人在休息時,血液是在肝,腎臟會暫時缺血,起床須把血液送至全身,由於腎臟不好,氣太弱,血液來的太慢,關節失血自然就會僵硬,活動一下,血液循環到了關節才會輕鬆。
5.人活著就會講話,講話耗元氣,本身腎臟不好氣太弱,再把氣耗掉就會不想說話,因工作不能不說話時,聲音就會出不來,就會沙啞。
6.想要深呼吸總是覺得氣不夠,自然呼吸就會快,呼吸一短促,鼻腔就會缺血,鼻腔的黏膜因為缺血,抵抗力就會減低,空氣中的塵蹣就會破壞它,破壞了當然就會敏感,天氣潮濕、變化,承受不了就會發作,稱為"過敏性鼻炎 "。
7.男性朋友的攝護腺,婦女的卵巢、子宮都間接、直接跟腎臟有關,因此,腎臟有了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攝護腺就會肥大;婦女因腎臟不好,卵巢、子宮就會虛弱、寒冷,虛寒就沒有力量將每個月應該排出的經血排掉,排不乾淨都還滯留在子宮裡,每個月經血都要出來,不能完全排掉都停留在子宮裡,久了難免造成血塊堆積,形成腫瘤,稱為 " 子宮肌瘤"。
8.每個月經血出不來,在裡面來回撞擊,子宮的內膜會受不了這些經血---會受不了這些經血在裡面的推擠,就會變形、異位,稱為"子宮內膜異位 ";慢慢的內分泌就會混亂,過多的分泌物,赤白帶就會形成。
9.時間久了,腎臟越來越不好,氣越來越弱,手腳就會開始冰涼,尤其到了冬天特別冰冷。慢慢久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肯定會造成神經受傷,晚上睡覺不好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一點點聲音就會被吵醒,縱使睡著了,整夜都在作夢,有睡跟沒睡一樣,天天都很累。
四、脾胃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肩膀疼痛可能的症狀:右肩經常痛時"肝臟"有問題。左肩酸痛時"心臟 "與 "胃 "有問題。兩肩同時感覺不舒服,脖子經常覺得僵硬時,肯定是 "消化器官" 出了問題。
2.偏頭痛:你常感覺太陽穴的兩邊有疼痛的現象,雖然長期求診 .吃藥還是無效,你可能同時還伴有便秘.排便困難或腹瀉及胃腸脹氣等現象。這只要治好消化器官的毛病 ,自然可治好困擾多時的偏頭痛。
3.一般人都以為"便秘"及"腹瀉 " 是兩件分開的事,可是有些人會有便秘及拉肚子同時交替出現的現象 ,平時常覺得食慾減退.腹部脹氣 .胸部有壓迫感或心悸 .呼吸困難及失眠等現象,而且感覺自己的體力一天天減弱.肌肉消瘦 ,又查不出原因,有以上現象你可能已罹患"慢性腸炎 ", 不趕快處理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腹膜炎。
4.小腸與淋巴系統:不明原因的疼痛經常困擾我們,若你的咽喉沒有發炎,但經常不舒服或疼痛,脖子兩側也經常脹痛, 肩膀與手臂外側也會有不舒服與脹痛,但查不出原因,經過推拿.按摩也只能站時紓解,此現象請多注意 "小腸"與 "淋巴系統"已亮起紅燈。
5.大腸:當你經常覺得口乾.口苦,想要多喝水,而且容易鼻塞 .流鼻涕;平時沒有蛀牙,但牙齒會痛.脖子兩側會脹大些.不舒服.無法提重的東西,以上在告訴我們 "大腸 "已亮起紅燈。
五、糖 尿 病
1.糖尿病不只是胰島素不足而已,而是腎臟、肝臟、心臟都不是很健康的情形下所形成的,因此不易醫治。而且易造成其他病變如: 腎臟衰竭、中風、失明、截肢…。
2.糖尿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明顯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體重減少)。
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下列幾項症狀:
1.視力異常:因糖尿會引起眼睛末梢微血管阻礙,造成眼睛易疲勞、視力模糊、細小字看不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2.易疲勞:因體內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導致全身無力。
3.皮膚抵抗力差:體質通常呈現酸化,末梢血管易堵塞,傷口不易癒合、易化膿、也易引起牙周病、香港腳。
4.神經障礙:肌肉和神經組織得不到滋養,因此阻塞循環不良,指尖出現麻痛,重者甚至失去感覺。
5.傷口不易癒合:糖尿末期,因末梢血管壞死,傷口發黑、潰爛不易癒合,有時甚至需截肢以延續生命。
可怕的併發症:
1.酮酸中毒、乳酸中毒、低血糖而引起休克、昏迷。
2.心血管病變: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下肢皮膚變黑壞死。
3.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及各種感染。
六、頭 痛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根據調查顯示,全台至少60萬人有頭痛情形,頭痛藥越吃越多,但卻越吃越無效,頭痛情形更加惡化,還有部分民眾每月至少頭痛 15天以上,3成以上因而濫服頭痛藥,結果頭痛依舊,卻養成吃藥成癮的惡習。
其實頭痛和內臟有一定關係。依位置來說:前額反射心臟,兩側太陽穴附近腸胃,頭頂心和後腦杓則是腎功能異常,耳後兩側反射肝臟,頭昏為腎氣不足,但是頭會暈眩則要多注意肝臟,尤其是男性。
七、便 秘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食用低纖維質的速食,不常喝水,不常運動,往往有便意,卻無法正常排便,加上情緒不穩,服用藥物或不當使用營養補充品,也會造成便秘。長期便秘的人,因為糞便累積在大腸的時間太長,常有脾氣不好或內分泌失調等後遺症。
其實,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跟心火是有很大的關係,火毒往下傳動至腸胃,會造成腸子蠕動過慢,水分被吸收,糞便來不及排出,形成便秘。而若蠕動太快,水分來不及被吸收,則會變成腹瀉。甚至心火往下到直腸肛門而形成痔瘡。 便秘時間太長,則有可能是腸燥症、結腸癌、糖尿病的警訊。
八、肩膀或頸部酸痛
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主要因素即是由內臟氣血運行不順,與臟腑機制不健全所導致.一般而言,肩膀或頸部酸痛是很有學問的,並非所謂運動傷害 ,五十肩,韌帶發炎…等單純原因而已.所以,為什麼民眾花了時間和金錢,長期復健 , 痛點注射類固醇,或服用止痛藥,達不到效果之外,精神的煎熬更為痛苦。
其實,酸痛的位置可反射出內臟問題,像是長期左邊頸部和肩膀酸痛, 主要因為心臟位於人體左側,長期心火上升 , 或心臟功能出了問題自然會出現氣血阻塞,就會有左邊頸部或肩膀僵硬,酸痛,轉動不靈活,或常常習慣落枕 ....甚至會延伸至左肩胛骨酸痛。
同樣的,肝臟位於人體右方,當肝陽上亢 , 肝火上升時,剛才所提及之酸痛現象就會出現在右側身體 . 有時酸痛位置會跑,會由單側變為兩側,因為長期心肝火氣都未消除,火往下傳動後,會造成腸胃蠕動障礙,而肩膀兩側即是反射腸胃。
如果每天能利用一點方法,把身體毒素向體外排掉,保持氣血通暢,酸痛毛病自然消除!
九、腰 酸 背 痛
人體組織結構,透過現代醫學能非常正確的告訴我們,血是行走於血管之內,血管是隱藏於肌肉之內,而肌肉則附在骨架之上。肌肉與骨之間則有氣,又稱為五臟之氣.年齡漸長氣血漸弱,尤其更年期雌激素減少,更加速骨質流失 ,所以應該多加保養。否則容易造成骨頭表皮剝離。
長期姿勢不良或意外傷害都容易造成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因而使氣血行進時壓迫到神經產生不適。通常只會影響一條脊髓神經,而坐骨四周神經叢,由上而下直達腳尖,所以坐骨神經影響範圍較廣,疼痛情形更為嚴重。
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因為外傷或勞損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向前、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且此肩部疼痛好發於45─60歲,故稱『五十肩』或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一般而言,罹患五十肩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雖然左右兩肩都有機會發生,但以左肩比率較高,而兩邊同時發生的機會很少。
初發時常感肩膀酸楚難忍,局部怕冷,夜痛加重,甚至睡時痛醒,故又稱「冰凍肩」。且疼痛感會向頸部及上肢擴散,此時上肢活動受限,穿衣、搔背都有困難,也不能自己梳頭髮,當上肢不動或向下時疼痛減輕或消失,故又稱「凍結肩」。
如何知道自己有五十肩?如果,手臂上舉可碰到耳朵,而手背到背後可碰到對側肩胛骨,就不用擔心有五十肩。
由於不動較不會引起疼痛,所以很多五十肩患者盡量不動,結果使得活動受限愈來愈厲害,惡性循環。許多病患會因而變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獨臂俠。
常見的病因
1.性別:
女多於男,長期操勞家的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
2.退行性病變及免疫、代謝性疾病:
好見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硬化、頸椎病等之病患。
3.外傷史:
患側肩膀大都有外傷史。
4.職業:
非體力勞動者、伏案工作者較常見。
5.患側:
無特殊原因者常發在左側,而有外傷史者通常好發在右側(慣用手)。並且多為單一患側,兩側同時發作者,僅6-17%。
能引起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則包括肌腱炎所引起的急慢性外關節炎,肩關節脫臼,骨折,長期固定,韌帶受損,肌肉斷裂,肩關節退化,甚至於心肌梗塞或頸脊神經根炎……等,由此顯示了本病的複雜性。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可約略分為三個時期:
1.疼痛期:
約可持續6個月,此時病人感到肩部各方向動作均會引起疼痛,痛點通常難以準確定位,而且常會有放射性疼痛至上臂或手肘。
2.僵硬期:
約6至12個月,此時關節不見得會痛,但非常僵硬不靈活,動作明顯受到限制,此後疼痛與僵硬可能又同時存在。
3.恢復期:
此後6個月,會慢慢恢復,但很難完全復原。基本上,症狀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痛越不動,越不動越痛。
五十肩的治療
西醫的治療,在急性期,關節活動限制還不明顯,口服消炎藥及熱療對減輕疼痛都有幫助,關節內注射類固醇也可減輕疼痛。但若活動已受限制,則要加上運動治療才會有效。運動的目的在於止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力量、耐力與協調等。
中醫認為五十肩是由於過度勞累,或因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加上風寒濕邪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稱之為「漏肩風」。由於寒主收引,風寒侵襲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而成肩痛,故又名「肩凝症」,多屬「痺症」的範圍。
治療上以調理氣血、祛風散寒、化濕通絡為主。方藥的使用宜補氣血、益肝腎、溫經絡、祛風濕,可內服三痺湯加減來治療。
在治療方面,重點放在減除疼痛與功能的重建(恢復其關節活動度),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關節內注射、物理治療、鬆動術及肩關節伸展運動,分述如下:
1.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藥、肌肉弛劑,對於較神經質的過度保護(痛就不敢動,越不動,關節活動受限越厲害)的病人可給予抗焦慮藥並鼓勵患者多活動肩膀。     
2.關節內注射:
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注入的量(體積)要夠(可再加食鹽水),以便將關節囊撐開。關節內注射須由骨科、復健科或其它相關科之專科醫師執行之。    
3.物理治療:
包括冰敷(炎症反應明顯,疼痛為主時)、熱敷、超音波、干擾波,經波電刺激,磁場治療,對於物理治療不得過度依賴,它純粹只是緩解疼痛,病人本身須努力加強肩膀的活動與伸展運動。
4.鬆動術:
在關節內注射或熱敷後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治療師執行之,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切忌硬扳硬拉,而造成二度傷害。
運動復健
五十肩患者的運動復健,有利於肩部機能的恢復。形形色色的運動很多,主要是增加肩關節與肩胛骨的活動度,重點在於運動的強度與頻率,一開始不妨輕一點,多做一點,有空就做,然後慢慢增加其強度。最好每天4~6次,每次10~15分,為減少運動時之疼痛,可事先以電熱或熱水袋作熱敷20分鐘。
1.肩胛骨活動
肩膀向前配合上臂內施,儘量將肩胛骨往兩旁拉開,肩膀上提靠近耳朵,肩膀往後繞配合上臂外旋(擴胸、兩肩胛儘量內來),肩膀放鬆還原,此算一次,做30次。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幅度儘量放大,儘量慢一點,可配合呼吸,肩膀向前向上向後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2.鐘擺運動
弓箭步(前腳彎,曲後腳略彎),彎腰,令患側上肢自然下垂,然後做前後、左右、順逆時鐘的甩動,動作由小漸,大若疼痛厲害,可只做前後甩動,要領是肌肉要放輕鬆,亦可手持重物(罐頭或保特瓶),可提高效果。
3.手指爬牆運動
正面(或側面)向牆,以手指爬牆,並將身體貼近牆壁,可在牆上做記號,看看是否一天比一天進步。
4.端盤運動
適用於疼痛已減緩而關節活動仍受限者,及平常保健之用,手掌向上如端盤狀,手掌由前往後腋下繞一圈,然後由後往前在頭頂上繞一圈,運動過程中,手掌一直保持向上,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上臂內旋、外旋,儘量轉到極限。
5.拉棒運動
雙手各執木棒(或雨傘)之一端,木棒直立,在背後,兩手一上下,以健側拉牽患側,朝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伸展,要領是要以持續穩定的力量牽引,切忌突然猛力硬拉。
6.背後抬手運動
雙手放在背後腰背處,患手在上好手在下,儘量把手往上托高。
六、頭 痛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根據調查顯示,全台至少60萬人有頭痛情形,頭痛藥越吃越多,但卻越吃越無效,頭痛情形更加惡化,還有部分民眾每月至少頭痛 15天以上,3成以上因而濫服頭痛藥,結果頭痛依舊,卻養成吃藥成癮的惡習。
其實頭痛和內臟有一定關係。依位置來說:前額反射心臟,兩側太陽穴附近腸胃,頭頂心和後腦杓則是腎功能異常,耳後兩側反射肝臟,頭昏為腎氣不足,但是頭會暈眩則要多注意肝臟,尤其是男性。
七、便 秘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食用低纖維質的速食,不常喝水,不常運動,往往有便意,卻無法正常排便,加上情緒不穩,服用藥物或不當使用營養補充品,也會造成便秘。長期便秘的人,因為糞便累積在大腸的時間太長,常有脾氣不好或內分泌失調等後遺症。
其實,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跟心火是有很大的關係,火毒往下傳動至腸胃,會造成腸子蠕動過慢,水分被吸收,糞便來不及排出,形成便秘。而若蠕動太快,水分來不及被吸收,則會變成腹瀉。甚至心火往下到直腸肛門而形成痔瘡。 便秘時間太長,則有可能是腸燥症、結腸癌、糖尿病的警訊。
八、肩膀或頸部酸痛
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主要因素即是由內臟氣血運行不順,與臟腑機制不健全所導致.一般而言,肩膀或頸部酸痛是很有學問的,並非所謂運動傷害 ,五十肩,韌帶發炎…等單純原因而已.所以,為什麼民眾花了時間和金錢,長期復健 , 痛點注射類固醇,或服用止痛藥,達不到效果之外,精神的煎熬更為痛苦。
其實,酸痛的位置可反射出內臟問題,像是長期左邊頸部和肩膀酸痛, 主要因為心臟位於人體左側,長期心火上升 , 或心臟功能出了問題自然會出現氣血阻塞,就會有左邊頸部或肩膀僵硬,酸痛,轉動不靈活,或常常習慣落枕 ....甚至會延伸至左肩胛骨酸痛。
同樣的,肝臟位於人體右方,當肝陽上亢 , 肝火上升時,剛才所提及之酸痛現象就會出現在右側身體 . 有時酸痛位置會跑,會由單側變為兩側,因為長期心肝火氣都未消除,火往下傳動後,會造成腸胃蠕動障礙,而肩膀兩側即是反射腸胃。
如果每天能利用一點方法,把身體毒素向體外排掉,保持氣血通暢,酸痛毛病自然消除!
九、腰 酸 背 痛
人體組織結構,透過現代醫學能非常正確的告訴我們,血是行走於血管之內,血管是隱藏於肌肉之內,而肌肉則附在骨架之上。肌肉與骨之間則有氣,又稱為五臟之氣.年齡漸長氣血漸弱,尤其更年期雌激素減少,更加速骨質流失 ,所以應該多加保養。否則容易造成骨頭表皮剝離。
長期姿勢不良或意外傷害都容易造成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因而使氣血行進時壓迫到神經產生不適。通常只會影響一條脊髓神經,而坐骨四周神經叢,由上而下直達腳尖,所以坐骨神經影響範圍較廣,疼痛情形更為嚴重。
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因為外傷或勞損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向前、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且此肩部疼痛好發於45─60歲,故稱『五十肩』或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一般而言,罹患五十肩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雖然左右兩肩都有機會發生,但以左肩比率較高,而兩邊同時發生的機會很少。
初發時常感肩膀酸楚難忍,局部怕冷,夜痛加重,甚至睡時痛醒,故又稱「冰凍肩」。且疼痛感會向頸部及上肢擴散,此時上肢活動受限,穿衣、搔背都有困難,也不能自己梳頭髮,當上肢不動或向下時疼痛減輕或消失,故又稱「凍結肩」。
如何知道自己有五十肩?如果,手臂上舉可碰到耳朵,而手背到背後可碰到對側肩胛骨,就不用擔心有五十肩。
由於不動較不會引起疼痛,所以很多五十肩患者盡量不動,結果使得活動受限愈來愈厲害,惡性循環。許多病患會因而變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獨臂俠。
常見的病因
1.性別:
女多於男,長期操勞家的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
2.退行性病變及免疫、代謝性疾病:
好見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硬化、頸椎病等之病患。
3.外傷史:
患側肩膀大都有外傷史。
4.職業:
非體力勞動者、伏案工作者較常見。
5.患側:
無特殊原因者常發在左側,而有外傷史者通常好發在右側(慣用手)。並且多為單一患側,兩側同時發作者,僅6-17%。
能引起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則包括肌腱炎所引起的急慢性外關節炎,肩關節脫臼,骨折,長期固定,韌帶受損,肌肉斷裂,肩關節退化,甚至於心肌梗塞或頸脊神經根炎……等,由此顯示了本病的複雜性。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可約略分為三個時期:
1.疼痛期:
約可持續6個月,此時病人感到肩部各方向動作均會引起疼痛,痛點通常難以準確定位,而且常會有放射性疼痛至上臂或手肘。
2.僵硬期:
約6至12個月,此時關節不見得會痛,但非常僵硬不靈活,動作明顯受到限制,此後疼痛與僵硬可能又同時存在。
3.恢復期:
此後6個月,會慢慢恢復,但很難完全復原。基本上,症狀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痛越不動,越不動越痛。
五十肩的治療
西醫的治療,在急性期,關節活動限制還不明顯,口服消炎藥及熱療對減輕疼痛都有幫助,關節內注射類固醇也可減輕疼痛。但若活動已受限制,則要加上運動治療才會有效。運動的目的在於止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力量、耐力與協調等。
中醫認為五十肩是由於過度勞累,或因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加上風寒濕邪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稱之為「漏肩風」。由於寒主收引,風寒侵襲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而成肩痛,故又名「肩凝症」,多屬「痺症」的範圍。
治療上以調理氣血、祛風散寒、化濕通絡為主。方藥的使用宜補氣血、益肝腎、溫經絡、祛風濕,可內服三痺湯加減來治療。
在治療方面,重點放在減除疼痛與功能的重建(恢復其關節活動度),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關節內注射、物理治療、鬆動術及肩關節伸展運動,分述如下:
1.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藥、肌肉弛劑,對於較神經質的過度保護(痛就不敢動,越不動,關節活動受限越厲害)的病人可給予抗焦慮藥並鼓勵患者多活動肩膀。     
2.關節內注射:
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注入的量(體積)要夠(可再加食鹽水),以便將關節囊撐開。關節內注射須由骨科、復健科或其它相關科之專科醫師執行之。    
3.物理治療:
包括冰敷(炎症反應明顯,疼痛為主時)、熱敷、超音波、干擾波,經波電刺激,磁場治療,對於物理治療不得過度依賴,它純粹只是緩解疼痛,病人本身須努力加強肩膀的活動與伸展運動。
4.鬆動術:
在關節內注射或熱敷後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治療師執行之,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切忌硬扳硬拉,而造成二度傷害。
運動復健
五十肩患者的運動復健,有利於肩部機能的恢復。形形色色的運動很多,主要是增加肩關節與肩胛骨的活動度,重點在於運動的強度與頻率,一開始不妨輕一點,多做一點,有空就做,然後慢慢增加其強度。最好每天4~6次,每次10~15分,為減少運動時之疼痛,可事先以電熱或熱水袋作熱敷20分鐘。
1.肩胛骨活動
肩膀向前配合上臂內施,儘量將肩胛骨往兩旁拉開,肩膀上提靠近耳朵,肩膀往後繞配合上臂外旋(擴胸、兩肩胛儘量內來),肩膀放鬆還原,此算一次,做30次。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幅度儘量放大,儘量慢一點,可配合呼吸,肩膀向前向上向後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2.鐘擺運動
弓箭步(前腳彎,曲後腳略彎),彎腰,令患側上肢自然下垂,然後做前後、左右、順逆時鐘的甩動,動作由小漸,大若疼痛厲害,可只做前後甩動,要領是肌肉要放輕鬆,亦可手持重物(罐頭或保特瓶),可提高效果。
3.手指爬牆運動
正面(或側面)向牆,以手指爬牆,並將身體貼近牆壁,可在牆上做記號,看看是否一天比一天進步。
4.端盤運動
適用於疼痛已減緩而關節活動仍受限者,及平常保健之用,手掌向上如端盤狀,手掌由前往後腋下繞一圈,然後由後往前在頭頂上繞一圈,運動過程中,手掌一直保持向上,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上臂內旋、外旋,儘量轉到極限。
5.拉棒運動
雙手各執木棒(或雨傘)之一端,木棒直立,在背後,兩手一上下,以健側拉牽患側,朝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伸展,要領是要以持續穩定的力量牽引,切忌突然猛力硬拉。
6.背後抬手運動
雙手放在背後腰背處,患手在上好手在下,儘量把手往上托高。
七、便 秘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食用低纖維質的速食,不常喝水,不常運動,往往有便意,卻無法正常排便,加上情緒不穩,服用藥物或不當使用營養補充品,也會造成便秘。長期便秘的人,因為糞便累積在大腸的時間太長,常有脾氣不好或內分泌失調等後遺症。
其實,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跟心火是有很大的關係,火毒往下傳動至腸胃,會造成腸子蠕動過慢,水分被吸收,糞便來不及排出,形成便秘。而若蠕動太快,水分來不及被吸收,則會變成腹瀉。甚至心火往下到直腸肛門而形成痔瘡。 便秘時間太長,則有可能是腸燥症、結腸癌、糖尿病的警訊。
八、肩膀或頸部酸痛
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主要因素即是由內臟氣血運行不順,與臟腑機制不健全所導致.一般而言,肩膀或頸部酸痛是很有學問的,並非所謂運動傷害 ,五十肩,韌帶發炎…等單純原因而已.所以,為什麼民眾花了時間和金錢,長期復健 , 痛點注射類固醇,或服用止痛藥,達不到效果之外,精神的煎熬更為痛苦。
其實,酸痛的位置可反射出內臟問題,像是長期左邊頸部和肩膀酸痛, 主要因為心臟位於人體左側,長期心火上升 , 或心臟功能出了問題自然會出現氣血阻塞,就會有左邊頸部或肩膀僵硬,酸痛,轉動不靈活,或常常習慣落枕 ....甚至會延伸至左肩胛骨酸痛。
同樣的,肝臟位於人體右方,當肝陽上亢 , 肝火上升時,剛才所提及之酸痛現象就會出現在右側身體 . 有時酸痛位置會跑,會由單側變為兩側,因為長期心肝火氣都未消除,火往下傳動後,會造成腸胃蠕動障礙,而肩膀兩側即是反射腸胃。
如果每天能利用一點方法,把身體毒素向體外排掉,保持氣血通暢,酸痛毛病自然消除!
九、腰 酸 背 痛
人體組織結構,透過現代醫學能非常正確的告訴我們,血是行走於血管之內,血管是隱藏於肌肉之內,而肌肉則附在骨架之上。肌肉與骨之間則有氣,又稱為五臟之氣.年齡漸長氣血漸弱,尤其更年期雌激素減少,更加速骨質流失 ,所以應該多加保養。否則容易造成骨頭表皮剝離。
長期姿勢不良或意外傷害都容易造成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因而使氣血行進時壓迫到神經產生不適。通常只會影響一條脊髓神經,而坐骨四周神經叢,由上而下直達腳尖,所以坐骨神經影響範圍較廣,疼痛情形更為嚴重。
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因為外傷或勞損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向前、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且此肩部疼痛好發於45─60歲,故稱『五十肩』或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一般而言,罹患五十肩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雖然左右兩肩都有機會發生,但以左肩比率較高,而兩邊同時發生的機會很少。
初發時常感肩膀酸楚難忍,局部怕冷,夜痛加重,甚至睡時痛醒,故又稱「冰凍肩」。且疼痛感會向頸部及上肢擴散,此時上肢活動受限,穿衣、搔背都有困難,也不能自己梳頭髮,當上肢不動或向下時疼痛減輕或消失,故又稱「凍結肩」。
如何知道自己有五十肩?如果,手臂上舉可碰到耳朵,而手背到背後可碰到對側肩胛骨,就不用擔心有五十肩。
由於不動較不會引起疼痛,所以很多五十肩患者盡量不動,結果使得活動受限愈來愈厲害,惡性循環。許多病患會因而變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獨臂俠。
常見的病因
1.性別:
女多於男,長期操勞家的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
2.退行性病變及免疫、代謝性疾病:
好見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硬化、頸椎病等之病患。
3.外傷史:
患側肩膀大都有外傷史。
4.職業:
非體力勞動者、伏案工作者較常見。
5.患側:
無特殊原因者常發在左側,而有外傷史者通常好發在右側(慣用手)。並且多為單一患側,兩側同時發作者,僅6-17%。
能引起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則包括肌腱炎所引起的急慢性外關節炎,肩關節脫臼,骨折,長期固定,韌帶受損,肌肉斷裂,肩關節退化,甚至於心肌梗塞或頸脊神經根炎……等,由此顯示了本病的複雜性。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可約略分為三個時期:
1.疼痛期:
約可持續6個月,此時病人感到肩部各方向動作均會引起疼痛,痛點通常難以準確定位,而且常會有放射性疼痛至上臂或手肘。
2.僵硬期:
約6至12個月,此時關節不見得會痛,但非常僵硬不靈活,動作明顯受到限制,此後疼痛與僵硬可能又同時存在。
3.恢復期:
此後6個月,會慢慢恢復,但很難完全復原。基本上,症狀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痛越不動,越不動越痛。
五十肩的治療
西醫的治療,在急性期,關節活動限制還不明顯,口服消炎藥及熱療對減輕疼痛都有幫助,關節內注射類固醇也可減輕疼痛。但若活動已受限制,則要加上運動治療才會有效。運動的目的在於止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力量、耐力與協調等。
中醫認為五十肩是由於過度勞累,或因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加上風寒濕邪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稱之為「漏肩風」。由於寒主收引,風寒侵襲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而成肩痛,故又名「肩凝症」,多屬「痺症」的範圍。
治療上以調理氣血、祛風散寒、化濕通絡為主。方藥的使用宜補氣血、益肝腎、溫經絡、祛風濕,可內服三痺湯加減來治療。
在治療方面,重點放在減除疼痛與功能的重建(恢復其關節活動度),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關節內注射、物理治療、鬆動術及肩關節伸展運動,分述如下:
1.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藥、肌肉弛劑,對於較神經質的過度保護(痛就不敢動,越不動,關節活動受限越厲害)的病人可給予抗焦慮藥並鼓勵患者多活動肩膀。     
2.關節內注射:
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注入的量(體積)要夠(可再加食鹽水),以便將關節囊撐開。關節內注射須由骨科、復健科或其它相關科之專科醫師執行之。    
3.物理治療:
包括冰敷(炎症反應明顯,疼痛為主時)、熱敷、超音波、干擾波,經波電刺激,磁場治療,對於物理治療不得過度依賴,它純粹只是緩解疼痛,病人本身須努力加強肩膀的活動與伸展運動。
4.鬆動術:
在關節內注射或熱敷後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治療師執行之,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切忌硬扳硬拉,而造成二度傷害。
運動復健
五十肩患者的運動復健,有利於肩部機能的恢復。形形色色的運動很多,主要是增加肩關節與肩胛骨的活動度,重點在於運動的強度與頻率,一開始不妨輕一點,多做一點,有空就做,然後慢慢增加其強度。最好每天4~6次,每次10~15分,為減少運動時之疼痛,可事先以電熱或熱水袋作熱敷20分鐘。
1.肩胛骨活動
肩膀向前配合上臂內施,儘量將肩胛骨往兩旁拉開,肩膀上提靠近耳朵,肩膀往後繞配合上臂外旋(擴胸、兩肩胛儘量內來),肩膀放鬆還原,此算一次,做30次。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幅度儘量放大,儘量慢一點,可配合呼吸,肩膀向前向上向後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2.鐘擺運動
弓箭步(前腳彎,曲後腳略彎),彎腰,令患側上肢自然下垂,然後做前後、左右、順逆時鐘的甩動,動作由小漸,大若疼痛厲害,可只做前後甩動,要領是肌肉要放輕鬆,亦可手持重物(罐頭或保特瓶),可提高效果。
3.手指爬牆運動
正面(或側面)向牆,以手指爬牆,並將身體貼近牆壁,可在牆上做記號,看看是否一天比一天進步。
4.端盤運動
適用於疼痛已減緩而關節活動仍受限者,及平常保健之用,手掌向上如端盤狀,手掌由前往後腋下繞一圈,然後由後往前在頭頂上繞一圈,運動過程中,手掌一直保持向上,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上臂內旋、外旋,儘量轉到極限。
5.拉棒運動
雙手各執木棒(或雨傘)之一端,木棒直立,在背後,兩手一上下,以健側拉牽患側,朝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伸展,要領是要以持續穩定的力量牽引,切忌突然猛力硬拉。
6.背後抬手運動
雙手放在背後腰背處,患手在上好手在下,儘量把手往上托高。

台長: tansui的新聞台
人氣(2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