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04 05:48:00| 人氣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悲觀的力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楊照】


一九一八年四月,北京《新青年》雜誌上刊登了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這是「魯迅」這個名字在中國文藝界第一次登場,〈狂人日記〉也是中國現代白話文學的第一篇經典傑作。

〈狂人日記〉寫一個得了「被迫害妄想症」的人,到處看見人家要害他,進而看見周遭的人都在吃人。甚至「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借狂人之狂寫出「仁義道德」原來只是吃人藉口,甚至「仁義道德」本身就是吃人的怪獸,魯迅的黑暗譬喻,驚駭、也感動了一代不能再忍受虛偽「仁義道德」的青年。所以後來在「打倒孔家店」的激情中,才會喊出了「禮教吃人」的口號。

不過魯迅的「狂人洞見」,不只如此。日記倒數第二段,狂人寫著:「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纔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裡,暗暗給我們吃。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這個吃人系統最可怕在,沒有留下任何一個無辜的人。每個人都牽涉在其中成了吃人共犯。狂人在日記最後一段,絕望中呼喊:「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或許我們還能在從來沒吃過人的孩子身上找到希望?這似乎是魯迅最後的結論。再對照魯迅著名的對聯酖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好像魯迅還是給未來留了一線曙光。

等等,〈狂人日記〉其實並不真正結束在「救救孩子……」的呼喊。小說開頭有一小段「楔子」說明這份日記的來源,裡面講這個一度發狂的人,其實早已痊癒了,而且還「赴某地候補」了。短暫在發狂時瞥見真相的狂人,其實也被這個系統給「矯正」了!

和「五四時代」其他人相比,魯迅最是悲觀,他不輕易在現實裡看到出路。他的悲觀使得他不接受任何思想或運動上的「萬靈丹」,也使得他身上缺乏那個時代激越的自以為是。可是幾十年後看看,「五四」的樂觀與自以為是都成了明日黃花了,反而是魯迅式的悲觀可以給我們許多提醒與啟示。謹慎小心不隨便相信美好未來,不管是新聞自由或賦稅平等,明天就能實現,我們才能凝聚足夠的耐力,不輕易挫折,不輕易接受表面的安撫,不輕易膨脹自己的成功與成就,而能一直堅持下去。


資料來源:【2004/05/03 聯合報】
圖片:Tony Howell 的作品

台長意見:

紀念五四,該替民主廣場上的學生和堅持要真相的民眾加油,也幫楊照加油!本來以為沉默李量大,現在知道,連悲觀都有力量。嘿嘿嘿!

台長: AJ
人氣(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