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1 19:59:45|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尋跡、尋蹟-尋找鄭成功來臺港廟」研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秋報【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今天為「尋跡、尋蹟-尋找鄭成功來臺港廟」研習之第三天,本府文化局特邀請大陸二位講師蒞臨演講,分別為福建省民間戲曲學會會長陳耕先生主講「當代語境下閩南民間信仰的詮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館長丁毓玲主講「海難專題」,而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陳洋先生,因故無法前來台灣,由赤崁文史工作室鄭道聰先生就陳洋副館長之文稿,代為講述「朱成功海上抗清戰術散論」。每場皆有其精闢之見解。

 陳耕先生主講「當代語境下閩南民間信仰的詮釋」,首先從台灣對於民間信仰之專業化、規模化、儀式化、學術化、社會化來敘述台灣對於閩南民間信仰的巨大貢獻。在當代語境(經濟全球化)下,各種文化相互交流、激盪中,閩南民間信仰,蘊藏了不少祖先的聰明與智慧。而其核心精神有:感恩、寬容和悲憫、敬畏與珍愛,此外,民間信仰主要活動地點是宮廟,因此民間信仰是培育、傳承民間藝術的大舞台,也是保護物質遺產,(雕塑藝術、剪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刈香、繞境、謝神)的重要平台。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 陳洋先生文稿中,敘述史學界誤讀、誤稱朱成功為「鄭成功」已經近百年了,鄭森受南明隆武皇帝賜姓朱改名成功一事,歷史上有記載。後人稱呼朱成功為鄭成功,最早出現於清地方官吏的各種奏稿。如清史漢文、滿文檔案內,多處見到「偽國姓鄭成功」、「海賊鄭成功」或「海逆鄭成功」的文字。在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展覽室內,陳列著一種鄭氏政權自鑄的銀幣,其中一面鑄有凸紋「朱成功」三字草書合體花押,明朝幾位皇帝就是這樣畫押來簽批奏章的。

此外,陳洋先生文稿中敘述「朱成功在海上抗清的戰術」,亦非常有趣。例如,清軍將官在他們的報告書內蔑稱鄭軍為「赤腳海賊」,因為「海岸多淤泥陷沙,惟赤腳得免粘帶,往來便捷,故與王師鏖戰屢勝。」因為戰船在海上行駛,常為海水沖濺,加上船之甲板塗有防止浸水腐爛的桐油,若穿著鞋子在船上行走,當然易於打滑,臨敵作戰之時,更不利於士卒來回奔行縱跳。而在文獻中,朱成功的部隊中也有穿鐵盔鐵鎧,配帶「雲南斬馬刀」及強弓利箭,早晚全身披掛操練,當時號稱「鐵人」的部隊。永曆十三年,鄭軍僅以八位「鐵人」於浦江港逼退清軍二百步卒,奪其土城一座,足見其膽勇過人。除「鐵人」外,朱成功在廈門還訓練了一支特種部隊,後世稱曰「藤牌兵」。藤牌較鐵牌為優,一是輕便易於攜帶;二是藤牌經桐油浸泡後更加堅韌,不但可以抗禦刀矛擊砍與箭矢勁射,尚可遮蔽遠程火銃散彈對人體的傷害。藤牌兵追隨成功東征臺灣,其悍勇驕健,奮不顧身之拚命精神,留給荷蘭人留下深刻印記。今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陳列主樓展出的藤牌即為當時鄭軍在閩南與清軍作戰時留下的歷史遺物。閩南漳泉兩地民俗節慶演練之「宋江陣」,內有持藤牌操演者,其技法據稱傳自鄭氏藤牌手後人,其說有待考證。朱成功在其長達13年的對清作戰中,尚有許多指揮上的特色,如「地窩」(相當於後世之坑道)以蔽敵炮火;「地炮」(相當於後世之地雷);「戰被」(又稱「滾被」,即厚二寸之大棉被)以擋敵箭;「河溝」(如後世之交通濠)以圍困敵城等。總之,朱成功絕非一介書生,其於行兵佈陣,水陸攻防諸戰術多有獨特創見,並且諳熟閩南山勢地形,掌握海潮、氣候之常變,故每能出敵不意,攻敵無備,從而長期掌控東南制海權。

丁毓玲館長主講「海難專題」,講述了大陸人民,不畏台灣海峽大海溝的風險渡海來台,而穿插一些海難事件、沉船事件之故事。

 

台長: 蔡本文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