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9 21:58:37| 人氣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狂氣論 (散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人少狂氣。嵇康、李白、東坡為表表者,魯迅是近世少有之狂氣者,及後狂氣幾成絕唱,太多的綺旎,太多的計算,太多的文字功夫,但太少的狂氣。這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或泛東亞文化,就是少了一股狂氣。愛倫坡、波特萊爾、James Joyce、梵谷、尼采、阿陶、William Burroughs、Jack Keroauc, Allen Ginsberg, 至所謂後現代之傅柯、德立茲、布基勒 (Baudrillard),全都有種狂氣。這些人的存在標誌了東西最大的不同所在。 有狂氣之處藐視成規,所以有成規之處必圍堵狂者,並為狂者貼上一個「佯狂」之標簽好叫他們顯得理性一點。如果西方近代的文化界可用紛亂與去中心化為標簽,那麼泛中華文化一定還未走到這一步。我們對「搞搞震」的人亳無敬意,因為他們令大家難以適應。直至最近,大陸的地下搖滾才現少許狂氣,但太過地下,被掩蔽得無人知曉。這個怪圈在於﹕西方是比東方強調理性。但恰恰正是西方才是適合狂氣生產的土壤。也許正因為互被關係,越著重理性,越有狂氣的反作用,而生態的平衡倒是達到了。至於東方,著重平衡與恬淡,恰恰就造就了最黑暗的政治環境與最慘烈的勾心鬥角。也許,狂氣所以不為國人所重視,源於大家仍抱有對傳統/ 權威迷信的非理性,所以我們才不能理性地容下狂人吧。然而,就像鬥獸棋,狂人恰恰就是擊倒可怕的「超人」的棋子。這也就難怪為何希特勒、史太林等都以「頹廢」為理由打壓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怪人。這都不是無的放矢。 正是這樣,狂人也只好繼續被視為「佯狂」。連發瘋的自由也沒有,這就是禮教吃人的一種例證。 自五四以降,一個一個大神出現,沒有狂人可擊倒它們,只能說這是求仁得仁。要中華文化多等一個翻天覆地的魯迅狂人,恐怕是遙遙無期。

台長: 符瑋
人氣(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