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09 20:18:46| 人氣1,2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連杰拜會聖嚴師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網路

聖嚴師父與功夫皇帝李連杰,原本也是兩條平行線,但在佛法的軌道上,他們相遇了。李連杰於是拜師請益,勤修佛法,多年來除了遠赴紐約打禪七, 2003年在台北與師父一場精采的對談會「無名問無明」,也造成一時的轟動,並且於2005年親自參與法鼓山開山大典的盛會。如今,聽說師父身體不適,特別於宣傳新片前兩日探望恩師,師徒之情不言自喻。

師徒會晤的第一個畫面,是李連杰的感恩。李連杰首先感恩師父推動「心靈環保」,不僅讓他受益良多,知道心靈的健康其實更甚於物質的豐富,也讓他明瞭,唯有修行,才是離苦得樂的良方。近來,他在中國大陸致力推行的公益活動「壹基金」,就是希望以自身的影響力,鼓勵大眾響應「一人一個月一塊錢,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慈善活動。「一塊錢是小事,但是開啟善心,耕耘福田就不是小事了。」李連杰的心得。

李連杰表示,做慈善,是希望聚合眾人的力量及物資,開啟內心世界的關懷,並且培育師資義工,投入心理的輔導。「我現在已是無事之人,電影是我的平台,我是借用這個平台,把快樂帶給大家,也接引大家來做善事。」在李連杰的語言、動作和笑容裡,一種自在、快樂的真誠,汩汩漫漫,師父看著他,讚許他的發心,也回應「快樂」的話題。
心靈環保,無止盡的大願


「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如果不快樂是為什麼?快樂,並不是因為物質條件的刺激,而是內心能夠真正的安定與平靜。以厭惡、仇恨的心來看這個世界,或者是讓欲望無止盡的增長,這些都是與快樂背道而馳的;要說好話、做好事,心安才能平安,才有真正的快樂可言。」

繼而,師父娓娓談起法鼓山有一個無止盡的大願:「心靈環保」。

「願,有無盡的願,有階段性的願;有全世界的願,也有局部的願。心靈環保是法鼓山無止盡的願,我們是透過三大教育把它具體呈現出來。譬如正在興建中的法鼓大學,是屬於大學院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希望能培養出對這個世界,有著無限愛心、無限貢獻、無限包容的一批批服務的人才。」

因著這一個恆久的大願,法鼓山正在推動「5475大願興學計畫」,希望勸請社會大眾,每人每天捐五元,三年內號召一百萬人,共同護持興建法鼓大學,培育優質的種子人才,將「心靈環保」的理念,奉獻給整體社會。

李連杰恭敬受領師父的教導,也請示師父「壹基金」投注的心靈關懷工程,目前收集的教材,多半來自歐美社會的著作,將來如果機緣成熟,希望能引用法鼓山「心靈環保」的理念,以及師父多種對於人間佛教闡述的著作,提攜助成。師父樂見其成。

聲聲敬稱「師父」,執弟子之禮的李連杰,在拜晤的時分裡,忽然面對師父的一句直問:「上次我們見面,你非常熱心說要推廣佛法,現在你的做法有進展嗎?」

他低著頭,一個深呼吸,然後開啟笑顏,佐以不斷變換的手勢道白。「我是先從善門入,先耕地,先從人們善良的心呼喚起來,其餘日後再說。有很多人問我,現在電影拍得好好的,為什麼還做這些?我說,因為我是佛教徒。我修行十年,我很開心,我要跟大家分享這種開心,怎麼分享?就是做給大家看──一個佛教徒開心之後所做的事。」

「嗯,你這是一個標準的佛教徒行儀。」師父如此稱許功夫皇帝李連杰。
「一個悲願,連結無數感動」記者會記實
會客室這端感恩和善心發酵著、滋長著,大殿那端,則已擠滿媒體記者,架好的鎂光燈及攝影器材,儼然砌成一堵牆,大家都在引領期待這場以悲願連結感動的記者會。

主持人葉樹珊女士(以下簡稱葉):這次記者會的兩位主角,一位是知名的國際巨星,一位是世人敬重的宗教大師,他們兩人,由於相近的悲願而連結。聖嚴師父希望推動建設一所「心靈環保」的法鼓大學,發起了「5475大願興學」計畫,希望號召每個人每天捐五塊錢,三年內連結一百萬人,共同建設法鼓大學;李連杰則在中國大陸發起「壹基金」公益,號召一個人一個月捐一塊錢人民幣,計畫以三十年的時間,架構內地人民的心靈關懷工程,也是在做著心靈環保的工作。

今天,李連杰藉著到台灣進行新片上映宣傳的機緣,堅持一定要先拜見師父。首先請教師父,「大願興學」這個計畫,連結了李連杰的願心和許許多多的悲願,您的心情是怎樣的?

聖嚴師父(以下簡稱師):我剛才跟李連杰見面的時候談到,發願要發好願,發的好願能持久,就是大願。願有近程、中程與遠程的不同;譬如有階段性、目標性的願,是中程的願;而沒有一個特定的目標,就是發願做好事,持續不斷地付出、奉獻,即是大願。譬如法鼓山的大願,就是推動心靈環保。

我們看到,許多佛教徒都是從善門進入,然後才漸漸接觸佛法,信仰佛法,成為真正的三寶弟子。因此剛開始接引的時候,我們會邀請他們行善、做好事,大家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沒有錢的,也可以勸人捐錢或做好事,這也是行善門。現在這個活動,就是分享我的一個願心,希望可以感動無數的人,連結無數的好事,這樣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和平、更有希望、更幸福。

行善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抱著一個善的念頭,我們的內心就是平安的。而李連杰菩薩跟我,便是因佛法而連結。法鼓山要辦一所「心靈環保」的法鼓大學,希望能連結全世界有願的人、善心的人,一起來培育傳播「心靈環保」理念與生活方式的種子人才,幫助我們這個社會,進而影響我們這個社會 。


葉:感謝聖嚴師父的分享,師父以悲願連結全世界的愛心,共同創辦法鼓大學,讓「心靈環保」的理念能夠遍傳全世界。事實上,李連杰曾在三年前跟師父有過一次對談:「無名問無明」,當時曾讓許多人感動,特別是年輕的朋友們,可否請您談一下?

李連杰(以下簡稱李):過去一年除了拍了三部電影,我一直在推廣「一加一加一,等於一家人」的這個運動,提倡每個人每個月捐一塊錢,我們都是一家人;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就是一家人。這次為了宣傳新電影來台灣,我特別提早兩天來看師父,因為在我的生命裡,一直沒敢忘記師父的教誨,也永遠感恩師父,感恩我學佛路上的所有老師。同時我也感恩我的父母、我的國家,以及感恩眾生,沒有大家的認同,就不可能有我,也不可能有我的電影的存在。

這次來台灣,首先就是感恩師父的教誨,我也一直在努力,把快樂帶給所有的人。我是一個佛教徒,經過十年來多位老師的指導和用心關愛,讓我愈來愈輕鬆,愈來愈開心。我常跟太太講,死都死了三回了,我現在沒事了,沒什麼事了。而我之所以繼續拍電影,就是為了有個平台,可以繼續帶給人歡樂。我覺得,幫助人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每個人心裡都有最純淨的善良,我想搭一個平台,讓大家很容易發揮善心,很容易就可以做好事。

剛才聆聽師父更多的教誨,如何在未來的道路上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目前我們在大陸五十八所大學推廣的教材,大部分來自於歐洲和美國的心理學教材,我很希望能夠得到師父的允許,將來在時機成熟、因緣到的時候,把法鼓山「心靈環保」理念以及許多充滿智慧、陽光的訊息,傳送到各個大學,「壹基金」很願意擔任這個橋樑的工作。

我們的社會,太注重物質享受,常常忽略了心理層面的照顧。經過這些年的推廣,人們開始重視環保,知道地球不可以污染,但是如果一切外在環境都很美好,有花園、洋房,空氣指數也變好了,可是住在華廈裡面的人不快樂、不開心、不協調,怎麼辦?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陰陽協調以及中道,就是心靈環保要做好,人們才會開心,社會才會和平與協調。

我曾經委託美國公司做了一次市場調查,全中國只有0.007%的人,認為除了生理之外,心理也會生病;多數的人認為,只要餓個三天,心理就沒問題了,這還是趨向傳統的想法,沒有意識到心理疾病已經是人類的一大危機。世界衛生組織也跟我們一起在探討,如何在全球推廣心理關懷,做好心靈環保。這些事情,我都是一路在學,一路在做,在未來的生命裡,也將永遠以感恩的心繼續努力;而且,不只是這一代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才不枉費來到人間一回。所以,不管是「壹基金」還是「5475」,都是一點點的發願,一點點的願力,很容易就可以做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種善因,將來結善果,每個人的未來都很好。

葉:李連杰講的非常清楚,之所以要那麼多人一起來參與,是希望每一個人起一個善念,每一個人發一個好願,累積起來的力量就是無限大的。剛才李連杰也提到向師父學習「心靈環保」,是不是請師父跟我們談談「心靈環保」的意義。

師:我們為什麼講「心靈環保」,而不直接宣講佛教或者佛法,這其實來自一個靈感。

一直以來,佛教給人的印象,若不是太過淺薄、流於迷信,就是太艱深,讓大眾看不懂、聽不懂,因此有很多的知識份子,不敢承認自己是佛教徒,而願意表達自己是佛教徒的,多半是教育程度較低,或者年紀較大的鄉間老翁老婦。而我這個靈感怎麼產生的呢?曾經有人跟我談起,現在大家都重視環保,地球需要環保,否則人類沒有未來。這讓我想到,釋迦牟尼佛是大醫王,世尊說的法,無不是為了幫助我們淨化人心,心中不要有太多的怨恨、不滿、貪欲和鬥爭;如果人心能淨化,環境自然也會跟著淨化。

其實,佛早就告訴我們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實際上這三個字,是人類所有一切煩惱的根源,也是世間所有一切問題的根本。能夠去除貪瞋癡,世界就是和平的樂園,就是人間淨土,因此我提出一個名詞,叫做「心靈環保」。

現在我們具體推動「心靈環保」的做法,就是法鼓山的三大教育,譬如透過禪修、演說、文宣,以及種種的生活實踐方法。但是有的人說禪修太難了,其實禪修是非常容易的,法鼓山推出一種「生活禪」,這裡面甚至連一個「佛」字也沒有提到,也不需要打坐,只是教人如何生活得愉快、快樂,要訣就是放鬆身心,也放下我們對於外界的負擔,往往外界什麼事也沒發生,可是我們的心裡却產生憂擾,這是不必要的。

有一個醫生,他什麼都不缺、樣樣都有,可是每天擔心,擔心孩子長大以後不學好。我問他:「現在孩子好不好?」他說:「現在孩子還好,但是以後可能會變。」他也憂心全球的暖化現象,地球將漸漸趨向毀滅。我告訴他,現在世界還沒有毀滅,我們能做的,就是自己不破壞環境,也呼籲大家一起來愛護地球。他還擔心著現在台灣的政治很混亂,擔心台灣的未來前途,煩惱得不得了。我告訴他,台灣是個民主的社會,我們可以努力使生長在這塊土地的大眾能夠尊重民主、實踐民主,我們自己盡一分心力,也鼓勵他人朝這個方向做,這才是真正有用的,不要老是操心、擔心著。他擔心得快得憂鬱症了,我告訴他,心理觀念要調整,現在他很健康、很快樂,也很積極地投入社會慈善工作,是我們非常得力的義工。

葉:謝謝師父的開示,與其去擔心、抱怨,不如自己採取行動。這裡也想請教李連杰:「壹基金」的目標是什麼?

李:經過十年的學佛和修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活在當下。拍戲的時候,我非常認真、非常投入,收工以後,就開始做慈善。我曾在部落格寫著:「白天拍戲殺人打架,晚上做善事,這事挺諷刺的。」可是電影一結束,我就不管了,很多人擔心票房怎麼樣?反應怎麼樣?我却覺得戲已經拍完,沒什麼好擔心的,好也可以,不好也可以。

我從修行中得到一種智慧,就是做任何事,不管是電影、佛教、慈善,總有零到一百的評價;在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不同的宗教與政治、不同的年齡層,你會得到不同的答案,這個答案,基本上是從零到一百,這是一個過程。有的人說不錯、挺好;有的人說難看、差勁!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真實面,也只有人類環境是這樣多文化的、多種語言的、多種飲食生活習慣的多種面貌。既然人類的環境是這樣,你又何必擔心呢?好,笑一笑;不好,也笑一笑;罵我,笑一笑;讚我,也笑一笑。凡事我都感恩,每一個當下我都認真,做完了就過去了,我自己沒事了。

做慈善也是,有人問我要達到什麼目的?幫助多少人?我說我沒有數據,也不知道,我就是以感恩的心情,能做多少是多少;只要還活著,就做下去。我覺得信什麼宗教都可以,最主要是開心,因為我覺得釋迦牟尼佛說法最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眾生要開心,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你開心。如果真的開心不起來,那就等過一段時間想通了,就開心了。我覺得人生並不複雜。

◎媒體提問:聖嚴師父您好,最近很多信眾對您的身體狀況非常關心,是不是藉這個機會跟大家說明,也讓大家安心。

師:我是隨時準備死亡的,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準備死亡的心理,那是不健康的。我是隨時準備著死亡,但是在死亡前一分鐘、一秒鐘,如果我還能貢獻一些小小的力量,我一定貢獻。

大家知道我病了,我得的是腎臟病,這是種慢性病,必須常常去醫院,但是大家也經常在電視上、報紙上看到我。今天我看起來有一點病態,但是我的心理很健康,請大家不要擔心。

病要病得很健康,其實沒有生病的人,也不一定健康。有許多的人,心裡有鬼,心理有病,看起來生龍活虎,其實心理並不健康。不過李連杰不同,他很健康,也很慈悲。我這個人從小就病弱,一生之中經常帶著病,我想大概我會一直帶病到死亡為止吧。我不擔心死亡,也不害怕死亡,現在身體有病,心理沒有病,而且非常健康,謝謝大家的關心。

葉:師父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病要病得健康」,不知道李連杰對這方面有沒有體會?

李:我曾經有三次面臨死亡的經驗,一次是遇到南亞大海嘯,一次是拍「霍元甲」的時候,從八米的高樓摔下來,以為會斷手斷頸,甚至死亡,但幸好沒出大事;另外一次是去西藏向上師求法,那是我第三次去西藏,以前都沒事的,可是過了五千六百米的高度,原來意外的內傷發作了,當天晚上,我不但喘不了氣,還從腳開始麻,一直麻過腰,更嚴重的是我失禁了。下山途中,我一路在想:「生命是什麼?金錢是什麼?人生真正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我一路思考死亡的問題,以前雖然也學過如何面對死亡,但沒有這次真實。經過這三次經驗以後,我覺得活著真的很感恩,只要還有呼吸,就趕快做,趕快去幫助人。其實我就是在分享,我很快樂,我活得很自在,這都是所有老師給我的教法,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葉:師父常常告訴我們六個字:「盡形壽,獻身命。」今天的兩位主角,都是懷著一份悲願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眾生奉獻,請給他們最熱烈的掌聲,祝福他們,也謝謝他們。

2007、12、16、

台長: sunneydog
人氣(1,2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轉載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的鬱金香園
此分類上一篇: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之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