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07 06:29:36| 人氣50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摧毀國防心理、傷害軍人形象、踐踏軍人榮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募兵制:「硬國防」換軌「軟國防」

【聯合報╱社論】 2008.08.06

國防部說,五年後(民國一○二年)將實現完全募兵制。這不僅是兵役制度的變革,也是國防理念的調整,甚至更是整個「國家生存戰略」的改弦易轍。

募兵制釋放的政策訊息是:台灣不再有主動攻擊大陸的想像,並將全力消除大陸主動攻擊台灣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任何形式的「戰爭」,無論主動被動,皆應設法排除。處此情勢,「國家生存戰略」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不讓戰爭發生」,而不是訴諸戰爭。

募兵制的社會心理效應是:服役從「義務」變成「職業」,「全民皆兵」的社會意識終將淡出;募兵制的軍備意義是:標榜「服務單位在戶籍地附近,可以上下班」的軍人,主要任務是維持軍隊的形式與低度的防禦功能。這樣的募兵制,是因國家主客觀情勢的演變而形成;所以,未來國家的總體「生存戰略」,亦當隨募兵制而改弦易轍,也就是應從「不惜玉石俱焚」,換軌到「追求和平雙贏」。

募兵制其實是主張台獨的陳水扁政府首先啟動,已透露出國家主客觀形勢的重大變遷。照理說,台獨不能排除戰爭,所以台獨不能廢止徵兵制;否則,難道要靠政治遊行隊伍裡的「勇敢的台灣人」上戰場,軍隊反而改採縮編裁員的募兵制?因而,當民進黨以宣揚「年輕人不用當兵」來推動募兵制,即知「台獨」已死。

民進黨對國防心理與軍人形象的摧毀與傷害,可謂創鉅痛深。過去幾年來,台獨的形象日趨沉淪,但台獨的氣焰反而不斷上升,兩岸關係因而劍拔弩張;民間不斷質疑「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一股反戰、畏戰、避戰的社會心理遂告形成。再者,民進黨始終醜化軍人的形象,動輒將「老芋仔」當作隨時可以羞辱的政治稻草人,把高級將領當成政爭籌碼來操作。這類手法,使軍人的榮譽感受到踐踏,亦使台灣不可能訴諸戰爭。

其實,倘若不採台獨路線,降低了戰爭的風險,提升了和平的條件,卻是實施募兵制的環境。若能減低「硬國防」的軍備負擔,將資源移為國家建設;則國家建設本身,即是一種「軟國防」。換句話說,不可僅從募兵制談募兵制,而應從大幅改善兩岸關係,建設台灣為「亞太平台」等更高的戰略層次來談國防,重新標定「國家生存戰略」。

準此以論,實施募兵制也正是「硬國防」換軌至「軟國防」的轉型工程。一、在政治路線方面:應當重建「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不統、不獨」,正是為了「不武」。二、在經貿路線方面:應當仍以建設「亞太平台」為目標。以上二者,正是「軟國防」的主體架構;反過來說,台獨及鎖國則勢須巨幅增加軍備,也必須實行徵兵制。

最後應強調的是,採行募兵制之時,亦是重建軍人形象的關鍵時機。過去,民進黨對軍人形象的侮辱太甚,例如常以退伍軍人的國家給付為煽動社會仇恨的題材;如今,募兵制回歸「市場機制」,民進黨應可感知當事人將青春獻給軍旅的「價格」如何?然而,募兵制如今卻是在「年輕人不用當兵」的民粹口號中啟動,這仍是「好男不當兵」的口吻,也是募兵制維持素質的潛在危機。其實,台灣原是軍人應當最受尊敬的戰爭邊緣社會;然而,長期來台灣卻是軍人形象最受汙辱及踐踏的社會。如今,募兵制將逐段逐階上路,這也到了必須重建並提升軍人形象的時候了!

募兵制實施,其實也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政策宣示:兩岸不能玉石俱焚,必須和平雙贏!正因如此,「軟國防」高於「硬國防」。

【2008/08/06 聯合報】

台長: 上校
人氣(50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政治作戰 |
此分類上一篇:AIT新館 將建陸戰隊宿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