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7 12:38:01| 人氣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還有多少"個人行為"的許醫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實習醫生裏的每位醫生都是有缺陷的,但因為這些瑕疵或不完美,造就了西雅圖恩典醫院(Seattle Grace Hospital)的偉大與完美,讓醫患之間的連繫不是對立的、衝突的,就算是Bailey面對信仰納粹主義的白人病患,她也願意放下成見,以救人為至高無上的任務(即使犠牲了她與老公溝通的機會)。每件個案都有機會使醫生得到精神上的昇華,而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因為他們要陪著病患與家屬挑戰生死課題,遊走喜怒哀樂的變幻,這也是醫院常成為影集描繪人生百態最熱門的所在。

 

Meredith教導實習生不能表現內心真實感受但必須真誠地述說處理過程讓病患的親屬接受真相、也相信醫生已經盡最大的能力。Meredith的同理心其實很強,但習慣封鎖、壓抑自己的感情,心靈內埋藏已久的未爆彈,就像是孤身的英雄佇立在戰場上,以為不成功便成仁是美好的,卻沒發現自己身體的傷已經讓她失去行動力。(如第三季中被推下海,卻寧可放棄自救而漸漸沉入海底,直到Derek發現她的失蹤

 

Meredith的感情世界是消極而退縮的,就怕別人觸碰到她脆弱又黑暗的心門


因為實習生(老的那一位仁兄)報錯病歷,讓醫院賠了一棟豪華公寓給病人!台灣有這樣的公正法律,就不會有那麼多誤切、誤死的可憐人啦! (真的很難唷~~)


 

Izzie不能成為好的心胸外科醫生,因她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照顧或關懷,感同身受讓她與病患舒緩了治療期間的恐懼與擔心,自己卻常在失去理性與客觀的困頓中離不了身。她沒有傲人的臨床技術,也常與治療原則脫軌,但她對待病患的體貼與真心卻是國內醫療服務系統中罕見少有的(因為醫生這個職位是不容挑剔與質疑的)。

 

才剛成為住院醫生的Izzie,就要對仍有童話想像的小朋友交待,而救了被車撞傷的小鹿. 這也讓後面的實習生覺得跟到一個學不到東西的"老闆".

 

心胸外科的主治醫生-Erica告訴Izzie,"要成為成功的外科醫生,不能把自己定位在社工角色".但Izzie悲天憫人的天性,讓她決定回到門診部門.



Chirstina可以是個不苟言笑、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醫生,但她得不到別人的掌聲與鼓勵,因為對別人而言,她只是一個很厲害的開刀機器。不過就算再冷酷無情,被棄婚的她也慢慢願意敞開心房,而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協助他人度過難關!從開始的自私、優越、獨立、傲視,讓她成長為一個具人性關懷的治療者。不通人性、孤執自負的醫學院高材生,當然不懂什麼叫醫德、守分紀,能AA,能賺就賺,病患的權益從來不在優先考量範圍,發生了事情卻只會牽拖別人。

 

面對堆積如山的婚禮贈品,被Burke棄婚的Chirstina選擇逃避與放空.但最後卻發現她被Burk利用了,也讓她失去了爭名爭利的志氣!


兩個被婚姻打敗的醫生(左-Callie,即George的太太; 右-Chirstian),同病相憐地在手術中互相取笑!



George則是前三季的實習生中,表現最中規中矩的"模範生"。他的個人性格不影響他工作的態度,雖然他對愛情的觀念常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可稱得上是很成熟的表現。不過劇情卻設計成只有他一個人沒有通過晋陞的考試,這讓整齣戲劇變得更有張力。愈接近成熟、完美的實習生最後卻沒能過關,這真是編劇最厲害、也令我最佩服的地方。

 

因為認真投入工作而將失去家庭溫暖的Miranda,而George在感情上的心猿意馬,竟也意外地喪失住院醫師的資格!



Alex
浪蕩不羈的個性,是兒時惡劣的家庭環境培養出來的。他的直來直往、敢怒敢言也許常造成別人的誤解或仇視,但朋友之中一定要有一個這樣的人,來提醒自己從白日夢中振作。不過劇情的演進讓Alex角色的衝突性特徵減少,讓他表現愈來愈討喜!(之前還以為他是最早離開影集的實習生~)

 

Alex其實就像Meredith的火爆版,早期的不成熟心智,覺得有點"反派",但進入第四季後,他愈有體貼與慈悲的表現,感情上也趨向專一!

Miranda是前三季最"邪惡"的住院醫生,修理、調教前面的實習生們毫不留情,但也讓每位學生獲得改正的機會。她把救人的工作當作是一種使命、責任,因為為了生命的寶貴,她可以抛棄一切立場、偏見、或私人感情。但所謂的一切卻在第四季中產生了負面的代價-她的家庭!

 

Miranda其實也有纖細與溫柔、需要人疼的,但為了救命、為了讓實習生獲得更豐富的經驗與學習機會,她只能武裝自己. 而在醫院主任-Richard終於任命她為總住院醫師後,她立刻就崩潰了!


 

回頭再看國內最近的案例,高醫從被查獲A走健保費的案件開始,就認為許醫生的個人行為與該機構沒有任何關連,也就是完全死不認錯!

 

高醫的偉大與完美,原來就只是承認它系統內有一個壞細胞,當老鼠屎被撿出後,它就可以恢復原來的樣貌,病患完全不用再擔心被剝皮、吸血、啃骨。

 

原來醫院中行政體系的效用與審查,是這麼地粗陋與經不起檢驗,而且假設所有的醫生都是具有自制能力與高道德標準!當初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突然間就全然開通,用同聲指責代替了檢討反省。

 

本來醫生與病患之間的關係是這麼地疏離,醫生的不合理要求不會被質疑,藥物拚命吞、手術拚命做、洗完了腎就要換肝、心。醫療糾紛發生時,專業的意見(醫醫相護)永遠高於病患的感受,手術的失敗永遠與醫生(院)的疏失無關。病患簽了同意書,就等於認同了手術的失敗機率之存在。

 

 

讓台灣人民重新找回對醫療體系的信任與安心,靠的不是二代健保的保費改革、也不是一個不畏民粹的衛生署長,也不是跟著媒體一起落井下石、高聲喊話的資深醫界耆老,因為這些人早在他們成為基層醫生的導師時,就沒有掌握提升醫療品質的機會。有什麼制度沒有A錢的漏洞、有什麼組織沒有失德的從業人員、有什麼道理要讓把複雜的人體區隔成不同的專業術科來治療,而不是一個整體性的評估標準?有什麼道理相信下一個許醫生、下一個沒有自省能力的醫院不會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地區?又有誰來確保我們的保費是用來提昇生命能力、避免老化、退化的困擾,而不是被那些老鼠屎中飽私囊?

 

當然,如果我們相信醫生提供的,是專業服務與熱誠對待,是不隨便開藥打發病人需求,是不濫用手術賺取健保津貼,是不需要塞紅包就可以得到保障,是獲得保養預防的最新觀念與方法,那我們就是幸福又長壽的。只是,健保制度一直都停留在生病給錢的原則,根本就摒除了預防保健這一區塊的價值。

那處於亞健康水準(沒有明顯的病症,但仍常常感覺不適)的人又該如何?平時就懂得保養與調理身體的人又該如何?也許就當繳錢作公益吧!

台長: Steve Chen
人氣(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健康養生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98年十大死因的意義
此分類上一篇:健康檢查的迷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