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3 23:08:14|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我省思─儂特利的鏡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多人就像黑澤明自傳中的蛤蟆一樣,但是只會膨風而不會照鏡子;
也有人效法盧梭,但是只談風流韻事卻不懺悔。他們唯恐醜事曝光,
只怕美事不揚;他們只喜歡自我激勵,而害怕自我省思,
因而形成一種內在矛盾的思考,造就當今種種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
如果臺北火車站二樓的儂特利不見了,我會覺得很惋惜的。

學生時代,每次我要搭火車回家鄉之前,都會特別留些時間到二樓的儂特利,
點杯飲料,我總是選擇那一個鏡子正前方的座位,和鏡子內的自己打招呼:
「嗨!又看到你了。」我仔細端詳著,一段時間不見,「他」
到底是變胖還是變瘦?是更加容光煥發還是憔悴不堪?眼神之中,
是透露出成長的喜悅,還是停滯不前的羞愧?

在現今的臺灣社會,能有這樣心靈沈澱的時光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每天所能接觸到的環境,總是充斥著雜亂的價值觀及井底的蛙鳴,
到處都可以看到「XX之王」及「XX第一」。電視媒體上,
有人自推為「五百年來白話文前三名的包辦者」,書店平臺上,
處處可見超級成功或拈花微笑的完美先生;在臺灣這樣小的島嶼上,
我們有若干民欲在心的政治家,有一群妙法無上的宗師尊者,有史上未見,
世間獨有的臺灣奇?,真是百花齊放,行行狀元啊!

然而,這一切的花團錦簇,爭奇鬥豔,只會令我眼花撩亂,腳步錯雜而已。
日本大導演黑澤明曾經寫過一本自傳,題名「蛤蟆的油」。
因在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據說在深山裏,有一種特別的蛤蟆,
牠和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醜陋,而且還多長了好幾隻腳。
日本人將這種蛤蟆抓到後,就會把牠放在鏡子前面,讓牠看到自己醜陋不堪的真面目,
蛤蟆就會嚇出了一身的油。人們將這種油收集起來,聽說是非常珍貴的藥材,
尤其在療傷止痛的方面更具有強大的功效。黑澤明採用了這樣的民間傳說,
自喻那只站在鏡前的蛤蟆。每每回首往事,發現自己是如此的醜惡,
過去是這般的不堪,因而也嚇出了一身油,這身油的結晶就是這本自傳。
對自己而言,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是令人痛苦難安,但是對讀者來說,
自己過去的醜陋往事或許能發揮些許戒鑒的藥效,幫助大家療傷止痛。
坐在儂特利的鏡子前,我有時也會慚愧到發了一身冷汗,有時會振筆急書,
寫信給朋友,或是寫給我自己。當然也會為自己的進步而欣慰,
或因為認識一位元朋友而高興。

早年曾經讀過盧梭的自傳──「懺悔錄」,由於當時對西方的文化背景和
作者事並不是很瞭解,覺得完全不知所云,一會兒談他對某位仕女的愛慕之意或曖昧關係,
但是香豔之處總嫌不夠刺激;一會兒講起他狂妄而出糗的音樂會,
雖然好玩卻又覺得有點無聊。那時候很不明白,怎有人會想寫一本「公開懺悔」
「自我檢討」的書啊,是不是法國也鬧文化大革命?

直到後來經過老師的解說,才知道在基督教的影響下,西方文化中一向有「悔過」的觀念:
人難免犯錯,但是要上教堂告解,死前要懺悔,神才能赦免你的罪。
也由於這個觀念,西方的自傳都帶有「懺悔」的意味。記得老師以揶揄的口氣說:
「比較而言,中國人就不太有『懺悔』的想法,當然也不會出現『懺悔錄』之類的作品。
如果說要有的話,大概就是你中學時期被教官逼著寫的『悔過書』吧!」

也許是出於個人的偏見吧,在臺灣的社會裏,許多人都未能自己保留自省的空間。
很多人就像黑澤明自傳中的蛤蟆一樣,但是只會膨風而不會照鏡子;
也有人效法盧梭,但是只談風流韻事卻不懺悔。他們唯恐醜事曝光,
只怕美事不揚;他們只喜歡自我激勵,而害怕自我省思,因而形成一種內在矛盾的思考,
造就當今種種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
其實,自我省思並不是全然的自我否定,或是自我打擊,相反的,
它應該是一種成長學習的契機,甚至帶給人充實滿足的美好感受。
每次我與鏡子裏的自己對話之後,都會從內心深處產生輕盈愉悅的感覺,
有點像收拾行囊重新出發的輕鬆心情,能夠以最新鮮最勇敢的態度來面對世間,
也更清楚瞭解自己的位置而充分掌握目標。

或許有人是因包袱已經太過沈重,而缺乏打開面對的勇氣。但是他卻沒想到,
如果現在不重新整理,包袱只會越來越重;有人則是行程過於緊湊,
連歇歇腳也不願意。他卻忽略了自省所帶來的效益,遠勝於一次應酬所帶來的人脈。
在這種價值混淆、變動迅速的社會裏,擁有一片心靈沈澱的空間絕對是每個人所必須的,
尤其是對成功有一份強烈企圖心的人,曾子「一日三省吾身」的隨時功夫更是重要。

離開儂特利,在臺北火車站內儘是匆促的眼神及淩亂的腳步,熙熙攘攘,
不知何來,不知何去。我誠摯地希望能和朋友分享我的喜樂,在內心默默祝禱,
願到處都有著鏡子,讓許多人在撲粉掩飾黑斑之餘,更能和鏡中的自己,好好談談。

台長: 化剎那為永恆~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給自己一點空間
此分類上一篇:明年今天再見 文/吳若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