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1 10:48:14|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專題研究】數位音樂革命:蘋果音樂事業iTMS(3/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合法音樂下載管道的經營盲點

Steve Jobs如何發現這個市場的呢?
其實市場脈絡在很早之前已經隱燃可見!

早在P2P業者Napster、Kazaa、LimeWire還有台灣KURO的出現,導致唱片業的嚴重利損,還有網路上出現撻伐唱片業者賺取暴利,只喜歡一首歌卻要買整張專輯等等公然贊成P2P業者的聲浪,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顯示出客戶的需求與不滿,以及對網路音樂下載「藍海市場」的需求。

然而這些現象與聲音,卻被唱片業者當成盜版問題在處理,不論是唱片業者控訴使用者的官司,或者防拷CD的製作,種種動作只是導致消費者對於唱片業者的不滿更加升溫。

或許有人會疑問,台灣之前也有業者提供合法的網路音樂下載服務,為何失敗呢?

難道因為台灣真的沒有合法音樂下載需求?或者台灣市場真的只愛盜版?

當然不是。
市場雖然有大小之別,可是消費者的基本需求與愛惡並不會有太大的不同,這就是所謂的「人性」。

台灣音樂下載業者在經營上有一些問題。

第一是宣傳方式。
他們所使用的音樂格式是以WMA為主,除了強調合法之外,在宣傳上沒有針對「我的產品與P2P業者不同」做出差異化訴求。
第二,歌曲的數量與種類也有限,不夠國際化,不像P2P上面除了列表選擇之外,甚至一些冷門、早期、國外的音樂也透過P2P分享找得到,更別說P2P業者一個月只要NTD99元就可以無限下載的優勢。(而這些是iTMS所提供比P2P業者更為強大)

而部分業者使用媒介的不友善,也就是「不好用」,「速度不夠快」、「容易當機」、「佔據使用資源」等問題,讓願意購買合法音樂的消費者在經歷過一段不愉快的下載經驗後,只能怏怏而歸。

換言之,對一般的消費者而言,若不是擔心法律制裁的問題,合法業者對他們的吸引力並不足夠。
但部分擔心法律問題的消費者乾脆學會由P2P轉向使用BT這種不需要經由P2P業者的音樂下載方式來降低風險。

在消費者心中,就合法音樂下載業者的公司模式而言,與其說是一個全新的音樂經銷型態,不如說是當客戶抱怨網路上找不到合法音樂下載管道時,可以使用的合法付費管道更為恰當。

這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不足夠。
此外更要顧慮的是:iTMS什麼時候會燒到台灣呢?
或者消費者會不會透過網際網路直接連線iTMS購買呢?
如果有一天iTMS進入台灣市場,台灣業者要怎麼打這場戰?
這是更值得注意的議題。

至於P2P問題,或許永遠無法完全解決。

可是有了具有完整友善使用介面的iTMS,加上各國官司的窮追猛打,甚至連使用者也被判刑的案例所造成的消費者恐慌,可想而知P2P業者未來的日子已然不久。

(我並非鼓勵盜版或者對於P2P訴訟有任何意見,這裡純粹由市場商業角度來分析)


變動的世界與競爭者

十幾年前,台灣唱片市場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變動。原本分散經營的傳統唱片行,被燈光明亮、標價統一清晰、作業標準化的連鎖唱片取代。現在在台灣街頭上幾乎看不到這種傳統唱片行的影子了。

在這個世代,任何行業的暴起暴落已經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iPod出現的隔年,美國淘兒唱片馬上宣布破產,現在回頭來看,或許可以解釋為淘兒唱片已經了解到「大勢已去」。

iTMS的出現,會不會讓唱片經銷公司消失殆盡呢?
或許真的發生了,也不會令人意外的吧。


蘋果電腦在今年Q4報告中說:
Apple is also spearheading the digital music revolution with its iPod portable music players and iTMS online music store!
(蘋果電腦正在利用iPod與iTMS,帶領起數位音樂革命。)

經營型態的革命,才是蘋果電腦真正的野心與願景!





思考

最後我們來點Brain Storm一下,思考幾個問題。
其實這也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希望透過多方討論來找出策略。

首先,我們站在不要全然模仿蘋果電腦策略的角度,或許有幾個大策略、大方向可以作為借鏡,但please,不要全然模仿。因為模仿不能扭轉情勢,只是落人笑柄而已。
第二,不要去思考「延後網路時代來臨」的想法。因為趨勢的火花已經點燃,這種勢頭是不可能擋得住的。

我們來思考一下:
現今的全球市場情勢,對蘋果電腦有什麼潛在性的危機,是可以利用的,或者可能改變的?
如果你是SONY或者CREATIVE,你要如何挽回捶勢?
如果你是台灣甚至美、日的唱片經銷商,你要如何去改變未來可能的命運?
如果你身在中國、歐洲,你又如何因應?(note:目前iTMS在全球19國家中販售,歐洲占大部分)
除了音樂之外,還有哪些商品可以套用這種軟體硬體互推聲勢的販售手法?

如果你是藝人或者唱片公司,這樣的新商業型態可以帶給你怎樣的危機與商機呢?
Let’s brain storm! : )



相關資料來源:
Mac Fan 雜誌2005.Oct. (日文)
藍海策略
網站:
http://www.apple.com/ipod/
http://www.sony.co.jp/
http://sg.creative.com/
http://music.yahoo.com/

台長: 大衛朵夫(RIVA)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