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8 00:30:48| 人氣5,2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什麼是霸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什麼是霸凌

什麼是霸凌(bully)?

霸凌定義:
 1.具有欺侮行為。
 2.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3.造成生理或心理侵犯的結果。
 4.加害與被害人雙方勢力(地位)不對等。
 5.其他經學校「防制霸凌因應小組、確認為個案者。

 教育部今天表示,各校要在2 月14日中小學開學日的上午8時8分,進行反霸凌宣導,包括貼上反霸凌貼紙、全校師生手牽手呼喊口號等,由各校自行發揮。

**********當天媽媽跟虹可是穿粉紅色去上課上班........

原來是反霸凌宣導......學校要每班配一人去宣示. 早知道要簽名

虹可是想自己去宣示

 


正向管教:以同理心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原因、記功、嘉獎、表揚、口頭讚賞、成果表演、頒發禮物獎品表達鼓勵等方式均屬之。

一般管教:含口頭糾正、調整座位、要求口頭道歉或書面自省、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通知監護權人協請處理、要求完成未完成之作業、適當增加作業或工作、要求課餘從事公共服務、取消參加正式課程以外之活動、要求靜坐反省、站立反省、暫時轉送其他班級學習、依學校學生獎懲規定處理等。

 

 

老師 或 家長 或 大人 對小朋友不尊重的對待也是霸凌

以大欺小

讓小朋友身心留下陰影  何必呢?????

但是 霸凌 經常不自覺自己是 霸凌者

小孩吵  失手打他 罵她  失手把她關在櫃子   

所有的失手都有藉口,  自己可能曾經 或痛苦被如此對待過 ,

卻不因長大或反省而做到  " 己所不欲不施於人 "

又犯相同的錯

 

 

 


霸凌的定義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

專指孩子們之間惡意欺負的情形,我們將bully翻譯作「霸凌」。

兒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引用挪威長期研究霸凌議題的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霸凌兒童:一個在學校或團體中不停地對其他同儕或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傷害、恐嚇、威脅或刻意排擠的兒童。受凌兒童: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有些甚至是長期被霸凌,對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深遠的負向影響。霸凌的形式肢體的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言語的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關係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曾是霸凌兒童的男性,到24歲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的犯罪紀錄,有40%高達3次惑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非霸凌兒童者僅10%有犯罪紀錄,顯示兒童時期的霸凌行為與成年期的犯罪行為息息相關。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缺乏管教、家庭內有暴力情形、提供孩子在家中霸凌行為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成為霸凌兒童的原因。個人因素:激進衝動的個人特質、神經生理疾病(Asperger Syndrome)、「高度孤獨症」、「非語言學習障礙」、「社會情緒適應失調」等,都是霸凌兒童的可能成因。學校因素: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技巧、學校的風氣與管教、學生受生命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霸凌對孩子的影響霸凌現象並非孩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它對霸凌兒童本身、受凌兒童與旁觀的孩子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霸凌兒童: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求較大。受凌兒童:研究證實「被霸凌」與「情緒困擾」和「課業困難」相關;這些受凌兒童被貼上負面標籤且被嚴重排擠,他們對學校的負向觀感可能發生逃課、輟學等情形;受凌兒童在成年後發展精神問題的比例也較高。旁觀兒童: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生害怕與焦慮感,且霸凌事件已污染整個學習環境;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學會用攻擊的方式解決問題。台灣的霸凌狀況本次兒福聯盟基金會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進行有關校園霸凌現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校園霸凌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學童知情(66.9%)且多數有被欺負的親身經驗(63.4%):超過五成以上的學童(53.9%)偶爾在同儕間被欺負,僅36.6%從未有被欺負的經驗;近一成經常被欺負的學童(9.5%)雖然不是多數,但卻可能是被長期鎖定霸凌的弱勢兒童,值得特別關注。霸凌的方式以言語霸凌最多,佔五成以上,其次是肢體與關係的霸凌:高達五成以上(54.7%)的校園霸凌事件為言語霸凌。包括「嘲笑」、「威脅」、「取綽號」、「罵人」等-特定學童被嘲笑的原因則包括「功課不好」、「長相難看」等。肢體霸凌亦超過三成六(36.8%)情形多為「被打」。關係的霸凌近二成七(26.9%),多是「被排擠」-理由包括「身上有臭味」、「男生排擠女生」…等,顯見小學校園同儕間的弱肉強食。霸凌事件發生時多半會求助於成人,但有一成五以上「假裝沒看到」:大部分的孩子在面對霸凌時知道要求助於成人(74.5%)。然而,面對霸凌事件有一成五以上(15.8%)的孩子選擇「假裝沒看到或聽聽而已」等充耳不聞的態度;會主動提出協助或主動對受凌同儕提供安慰的學童僅7.2%。顯見見義勇為的同儕支持體系頗為薄弱。「自掃門前雪」是「假裝沒看到」霸凌事件的普遍心態:進一步詢問學童「假裝沒看到」的理由發現:近三成五的學童(34.2%)覺得「不干我的事或不想管」,有二成以上(23.7%)因為「怕惹禍上身」;同樣有二成以上的學童(23.7%)認為「被欺負的人活該」,甚至有學童表示「我也排擠那個(被欺負的)人」,表示許多孩子不只知情,且是霸凌的幫手。不論聽聞霸凌事件或自身受凌,學童普遍感覺「生氣」:面對別人被欺負,孩子們的心情通常是生氣(23.2%)、不高興(17.9%)與同情可憐(16.5%),但沒感覺的也有7.6%。當自己被欺負時,孩子則多感到生氣(35.9%)、難過(32.8%)與不高興(1818%),也有學童在問卷上寫著「無奈」、「很沒面子」、「很痛苦」等,令人心疼。但是當自己受凌時,成以上的孩子們採取的策略是「忍一忍就算了」:被欺負時,孩子們的因應方式以「忍耐」居多(41.9%)。其次是報告家長(33.5%)與老師(28.2%),會採取報復行動的也有一成左右(10.1%)。兒盟的愛心呼籲教戰守則-教你區別打鬧和霸凌 打鬧 霸凌
面部表情 自然正向 負向猙獰
參與意願 自由選擇是否參加 被迫或被挑釁而參加
用力程度 不會使盡全力 用盡全力傷害人且激進
角色是否轉換 可能轉換(被追打者也可能追打人) 角色固定(受凌兒童固定被欺負)
結束後是否群聚 會,結束後仍群聚玩耍 不會,結束後一轟而散
蓄意程度 沒有傷害的意圖 蓄意傷害的意圖
是否重複發生 否 是,特定孩子可能長期受凌
建議與呼籲針對霸凌兒童、受凌兒童和一般旁觀者的處理方式,我們對家長和老師提出建議:協助霸凌兒童時…與專業合作、給予更多的關懷、進行合理明確的規範、態度恩威並濟。協助受凌兒童時…鼓勵他說出心事、增強孩子的果斷力,並與專業合作。協助旁觀者時…培養其同理心,並給予「反霸凌」的明確訊息。

「哎唷喂呀」兒童專線小故事身體的霸凌& 小文哭著跟兒盟專線值日生說他的皮包被同學搶走了,而且還打他、威脅他不准跟老師說這件事,他也曾鼓起勇氣告訴導師,但導師的處理方式只是打那些同學。他們被打以後還是不斷的欺負小文。

擔心又害怕的小文只能選擇四處躲避,不知如何是好!& 宜靜常常被坐在後面的同學拉辮子,而且那個同學還會踢他,老師也曾制止過這樣的行為,但沒有任何效果。& 全班同學都很討厭君君,常常把她關到廁所,並把燈關掉,直到放學才讓她出來,老師都沒有發現。言語的霸凌& 11歲的小元在學校常常被學長們用「娘娘腔」、「翹屁股」取笑,他很生氣,但因為學長們恐嚇他,所以他不敢回嘴,老師也知道這樣的事,卻都沒有處理。小元每天早上都不想上學,一想到又要被嘲笑他就覺得很難過…

文清因家境清寒,家裡無水可用,常常沒辦法洗澡,因而身上發出異味而被大家取笑、排斥。& 因為曉玲有戴牙套,被班上同學取名為「牙套妹」、「醜八怪」,曉玲感到既生氣又難過。關係的霸凌& 小君認為小怡搶走她的男朋友,因此非常討厭她,並且叫大家不要理她,只要有同學跟小怡一起玩,就會被小君警告。& 每次只要小美成績比阿宏好,阿宏就會跟其他同學說是小美作弊的緣故,大家都相信阿宏。

小美覺得自己被陷害又被班上同學排擠,她想在最後一個月的小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卻像是一個遙遠的夢……反擊型的霸凌& 敏敏是風紀股長,她管同學非常嚴厲,班上同學都很討厭他,常常全班會一起嘲笑她胖,敏敏也不甘示弱的回罵,並吐口水在愛玉湯中,讓全班都不能喝…。

 阿迪因為受到學姐的欺負,他不敢當面反抗,所以趁放學的時候故意把洗碗精倒在她的書桌上,以示報復。

 美惠常常帶新東西到班上跟同學炫耀,小雅非常嫉妒,經常趁美惠不在時把那些東西偷偷拿去丟掉,後來被美惠發現,非常生氣於是打了小雅一巴掌並警告她:「下次再這樣,我就叫我哥揍你」。

性霸凌& 小培很討厭班上的一個女生小珍,覺得她很三八而且屁股大,所以每次看到她就說:「大屁股,你好阿!」「你的內褲都是訂作的吧?」。

 阿彥在上課時四處傳閱紙條,寫著:「范琳琳是大奶媽,跑步的時候兩顆球晃來晃去」,班上同學看了以後都議論紛紛竊笑著,琳琳氣得真想殺了阿彥,卻又拿他沒辦法。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李茂生說明霸凌現象,常常是大欺小、強凌弱,弱小的只能欺負更弱小者,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流浪漢、精神病人、小動物會被虐待,當校園一直存在霸凌現象時,老鳥欺負菜鳥,菜鳥總有變老鳥的一天,形成惡性循環。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程景琳分析,暴力霸凌行為較常出現於男生,施暴者不是人緣極好的大哥大,就是人緣極差的人,學校比較會注意到外顯的暴力行為;相較之下,女生間常見的「關係性攻擊」,以造謠中傷、挑撥離間等心計,將受害者排擠孤立的行為,較不易發現,卻會造成受害者長久的心理創傷。

 

學者們同意,學生在同儕霸凌中受挫,也是成長的代價,但霸凌絕非必經過程,校方應就學生的特質是否會產生霸凌予以開導轉移,並輔導受害學生,讓學校成為學習的場所。

這些都算是霸凌現象。 參考資料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 1


教育部免付費電話/去霸凌高關懷專線
凌霸凌零-惡零零-幫幫我
  
 0800200885 
  
 

 
 
什麼是校園霸凌
在學校遭受惡霸欺侮,是許多人求學成長過程中的痛。現在小學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去上學,因為他們說在學校裡,也有惡霸會欺負他們。小朋友,如果你在學校遭遇校園暴力、恐嚇、藥物濫用及不良幫派等對你的安全及財物產生威脅感,這類的事件,都是「校園霸凌」事件。
 
你該怎麼做
小朋友,當你遭遇校園霸凌事件,忍氣吞聲是最不好的處理方式,只會讓欺侮你的惡霸,更加猖狂。所以如果你或是你的朋友遭遇霸凌事件,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求助,這是對小朋友最好的求助及申訴管道。
請爸、媽透過電話或其他方式,反應給各班的老師知道,請老師協助處理。
趕快透過電話或電子郵件,向學校申訴申訴

 ..

 

 

台長: stacy_claire
人氣(5,2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幼教 |
此分類下一篇:玩沙記
此分類上一篇:大班上學期成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