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28 11:09:38| 人氣12,88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朋友的水壺選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直要寫 水壺選購

總算有個大慨想法

第1 : 小朋友的年紀?  是很重要

   2.: 保溫?  小朋友是否會燙?

  3.好打開嗎?

  4. 會打翻???

  5.友袋子嗎?

  6.塑膠味?

  7.裝水方便嗎?

  8.喝水方便嗎?

  9.重量?

 10.好清洗?

所以 我也買各式水壺來使用

 

 幼稚園小可用吸管式. 但清洗要買一種刷吸管的刷子

但下午小朋友自己裝水~孔太小

喝水杯~小學生會自己裝水及打開很方便

 

底部大放在桌子很穩

有杯子  吃藥方便

小朋友比較喜歡直接喝方便

保溫的會比較重~天冷很適合~小心裝太燙

 

 

這左邊摔地上會破~ 彈簧會壞

右邊~一圈一圈不好洗~  會黑黑 

塑膠容器大不同 使用前先看耐熱度
塑膠容器耐冷熱度 明年標清楚


2010-11-26 中國時報 邱俐穎/台北報導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舉行「塑膠食品容器正確使用」記者會,並公布教學網站。

 市售塑膠容器琳瑯滿目,但哪些適合微波?哪些耐高溫?常讓人分不清,很容易誤用。衛生署著手擬訂「塑膠類食品容器(具)及包裝應標示事項」 草案,將強制廠商標示材質、耐熱、耐冷溫度等相關警語。

 塑膠製品種類繁多,材質不同,對於酸鹼、高溫、油脂等的耐受性也不同,衛生署擬定塑膠類食品容器草案,規定未來塑膠容器應標明品名、材質、耐熱或耐冷溫度、原產地、重量及容量、廠商名稱、製造日期及注意事項等八大資訊,保障消費者權益。

 蔡淑貞說,緩衝期一過,塑膠容器若有未標示或標示不實者,將下架、改正,才得再上架販售,商品負責人將處三萬至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多數民眾常誤認塑膠容器上的三角型編號和耐熱溫度有關,食品組科長鄭維智提醒,塑膠容器上的三角型編號只是材質的回收標誌,和容器耐熱溫度無關。為避免因不清楚而誤用塑膠容器,應盡量避免拿來裝熱食。

 民眾若有塑膠容器相關問題,可上食品藥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查詢http://www.pidc.org.tw/PlasticsPackage/Pages/default.aspx

塑膠容器大不同 使用前先看耐熱度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資料來源/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2010.11.26
民眾常搞不清楚塑膠容器,適合裝哪些食物?衛生署規定,後年起塑膠容器一定要標示材質,供民眾辨認。

外帶食物用塑膠袋、在辦公室用塑膠容器微波食物、用塑膠嬰兒奶瓶泡奶、用寶特瓶當喝水容器……民眾生活離不開塑膠,但被問到瞭解塑膠材質為何時,大多人只知「是塑膠」,搞不清楚不同的用途。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說,塑的膠容器瓶身、瓶底或外標籤上,常印有三角形的回收標示,這些標誌裡有一個數字,從1到7,代表著材質不同,可幫助民眾選購及注意使用安全。目前並非所有塑膠容器都有標示,衛生署要求,未來業者一定要標示。

衛生署將在12月底前預告,明年3、4月公告,對塑膠類水壺(杯)、奶瓶與餐盒等重複性使用產品,應在容器上印刷、打印或壓印其材質名稱、耐熱及耐冷溫度,公告一年後,即後民國101年3、4月開始實施。

至於一次性塑膠類食品容器及包裝產品,如塑膠袋,則可將材質名稱、耐熱及耐冷溫度,印刷、打印或貼標籤在包裝上,公告後兩年,即民國102年實施。

塑膠食品容器 Q&A

Q:喝完的寶特瓶,可拿來重複裝水嗎?
A:一般市售飲料寶特瓶材質為PET,只供一次使用,不建議重複使用。

Q:微波爐解凍或加熱食物,適合用保鮮膜蓋住微波嗎?
A:市售保鮮膜有PE(聚乙烯)、PVC、PVDC(聚偏氯乙烯),不管其耐熱度多少,只要保鮮膜會接觸食物,都不適合微波,但PP材質耐熱度高,可用於微波爐。

Q:塑膠容器或保鮮膜,可用來電鍋加熱嗎?
A:電鍋蒸氣熱度可達攝氏120度,塑膠容器或保鮮膜,都不適合用來電鍋加熱。

Q:自製醃漬食品,可用塑膠瓶盛裝嗎?
A:若醃漬食品酸度較高,或含酒精,建議用玻璃瓶裝;其他醃漬品適合裝的塑膠容器,也以耐酸的PP或PET為宜。

Q:雙酚A和塑膠容器有何關係?
A:雙酚A是PC材質的原料,常用來製作嬰兒奶瓶、運動水瓶和保溫水杯,應避免裝高溫食物,清洗時注意勿刮傷容器。

美耐皿(MF)特性是耐酸鹼及耐油,類似陶器的光澤度,常用於製作碗、餐盤、筷子。

聚苯乙烯(PS)吸水性低、安定性佳及高透明性,常用於製作保麗龍、免洗杯、碗、乳酸菌飲料瓶。

聚碳酸脂(PC)特性是質輕、透明、耐衝擊、耐高溫,常用於製作水壼、奶瓶,背面標示7號。聚乳酸(PLA)特性是透明度高、耐油,常用於製作保鮮盒、蛋盒、冷飲杯。

ABS材質特性是耐酸鹼、耐油、不耐酒精,常用於製作筷子、湯匙、刀子、叉子。

聚丙烯(PP)特性是耐酸鹼、耐高溫、可微波,常用於製作碗、餐盤、筷子、保鮮盒、微波盒、刀、叉子。

記者邱德祥 【2010/11/26 聯合報】


塑膠容器 PP材質最耐熱 PC材質雖耐熱 不可微波 衛生署成立官網 助民使用安
生活中有很多塑膠類產品,但到底怎樣使用才正確,衛生署今天正式成立官方網站,提供民眾正確的使用方法,基本上,回收標誌上頭標上5的是PP材質,耐熱度最高可達140度,但耐熱度高並不代表能用於微波爐,最好還要先確認可微波的標誌,才能避免吃進毒素。

食物「燒燙燙」到進塑膠容器裡,最安全的,請認清,回收標誌五號的,PP 聚丙烯材質,因為他的耐熱度最高,可達100到140度C,而第二個耐熱高的,就是美耐皿材質,而奶瓶、水瓶則是認明歸類在於,回收符號標誌7的PC材質,因為他最高可以耐熱到130度C。

不過可別以為高耐熱,就能夠微波,不會看標誌,也要學會簡易分類法。
能不能真的微波,還是最好認清標示,此外,這個塑膠回收標誌7,其實也包含聚乳酸PLA材質,但是他最高耐熱度扺達50度C,一遇熱恐怕會嚴重變形,產生毒素。

複雜的塑膠標誌,種類繁多,產品又從筷子盤子杯子到叉子,到底如何使用,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已經成立官方網站,民眾都可以上網查詢。

保鮮微波盒背面(三角)數字代表?
代表這是什麼材質  以方便資源回收分類

7是PC

5是PP
【一號】: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保特瓶常見容器:礦泉水、碳酸飲料
「特性」:耐熱至70℃,勿長期使用。

【二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見容器:奶瓶、厚塑膠袋
「特性」:耐熱至120℃,是相對穩定的材質。

【三號】:PVC(聚氯乙烯)常見容器:水管、雨衣、塑膠杯
「特性」:耐熱至70℃,環保署已宣布逐步禁用。

【四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見容器:薄塑膠袋
「特性」:耐熱至80℃

【五號】:PP(聚丙烯)常見容器:豆漿瓶、微波容器
「特性」:耐熱至135℃,是相對穩定的材質。

【六號】:PS(聚苯乙烯)常見容器:保麗龍(發泡)、養樂多瓶(非發泡)
「特性」:耐熱至90℃

七號】:其他---常見容器:水壺
「特性」:常見材質為聚碳酸脂(PC),耐熱至135℃

衛生署發現,就算在室溫下,塑膠容器回收辨視碼1到6號材質,都會釋出微量塑化劑,檢視知名品牌隨行杯,大多是7號,也就是PC聚碳酸酯,耐溫120-130度,衛署這次沒驗出塑化劑。


沒有回收碼的,則是丙烯氰苯乙烯,也屬於7號耐熱樹脂,但隨行杯,如果是6號PS聚苯乙烯,就算能耐溫70-90度,衛署卻驗出微量DEHP0.093PPM,只是會溶出塑化劑的還有它,實際看看架上商品,龍頭保鮮盒品牌,號稱能微波,用的是5號PP聚丙烯,能耐熱100-140度,但衛署也驗出了微量DEHP0.82PPM,再看看其他品牌保鮮盒,翻開來都同樣是5號,那到底該怎麼用呀。

北榮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最容易溶出塑化劑的,就是3號就是PVC的容器。」

儘管不只熱會溶出塑化劑,但醫師要大家別恐慌,因為室溫溶出量,都還在國家標準1.5PPM裡,使用上只要少用高油、酸性食物,以及刮痕產生,就能夠降低塑化劑溶出劑量,避免把有毒物質吃下肚。

環保杯也含塑! 衛署驗「室溫溶毒」/ 便利商店微波 林杰樑:加溫勿加熱
.

塑化劑風暴/環保杯也含塑! 衛署驗「室溫溶毒」
 
更新日期:2011/06/14 18:12 吳亭儀 

塑化劑風暴影響台灣,現在不只食物有,用容器也得小心,衛生署最新檢驗發現,塑膠容器從回收辨識碼3號PVC聚氯乙烯、5號PP聚丙烯,甚至是6號PS聚苯乙烯都會在室溫下,溶出微量塑化劑,這可讓用保鮮盒放食物,用隨行杯喝飲料的民眾嚇到了,但醫師要大家別恐慌,這些都還在國家標準1.5PPM裡,只要避免裝高油及酸性食物,就能降低塑化劑溶出。
 

店員:「環保杯我們幫你折扣10元。」
 
折價當誘因,用隨行杯成了風潮,但塑膠材質恐怕得注意。店員:「不要用滾燙的開水。」
 
衛生署發現,就算在室溫下,塑膠容器回收辨視碼1到6號材質,都會釋出微量塑化劑,檢視知名品牌隨行杯,大多是7號,也就是PC聚碳酸酯,耐溫120-130度,衛署這次沒驗出塑化劑。
 
沒有回收碼的,則是丙烯氰苯乙烯,也屬於7號耐熱樹脂,但隨行杯,如果是6號PS聚苯乙烯,就算能耐溫70-90度,衛署卻驗出微量DEHP0.093PPM,只是會溶出塑化劑的還有它,實際看看架上商品,龍頭保鮮盒品牌,號稱能微波,用的是5號PP聚丙烯,能耐熱100-140度,但衛署也驗出了微量DEHP0.82PPM,再看看其他品牌保鮮盒,翻開來都同樣是5號,那到底該怎麼用呀。
 
北榮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最容易溶出塑化劑的,就是3號就是PVC的容器。」
 
儘管不只熱會溶出塑化劑,但醫師要大家別恐慌,因為室溫溶出量,都還在國家標準1.5PPM裡,使用上只要少用高油、酸性食物,以及刮痕產生,就能夠降低塑化劑溶出劑量,避免把有毒物質吃下肚。
 
 
 
便利商店微波 林杰樑:加溫勿加熱   更新日期:2011/06/13 17:33 蕭介雲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便利商店塑膠便當盒、牛奶盒因內層含有PVC,加熱也會釋出DEHP。衛生署食管局呼籲,民眾應盡量減少直接用塑膠容器加熱。至於PVC正確使用應在包裝生鮮蔬果,並應避免微波;長庚醫院林口分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也強調,民眾選用時,最好能先倒出來裝在瓷器後再來加熱,不得已時,微波時間也要減半「加溫勿加熱」。
 

除了昱伸、賓漢惡意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外,民眾在日常使用保鮮膜,便利商店微波加熱食品,都有可能接觸到塑化劑。衛生署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意見後,初步達成共識。將DEHP每人每天每公斤最大攝取容忍值(TDI),比照歐盟為50微克的標準,以60公斤計算,每天的可容忍量為3毫克,但仍須進一步評估確認。
 

針對各類食品包裝品材,衛生署食管局表示,均已訂定標準並加註警語,未來會隨環保署毒性物質管制強度提升,配合再做調整;至於微波的問題,雖然便利商店的便當材質,均已依標準進行檢驗,但是只要是加熱,就應該要用微波專用容器,才真正完全不會有DEHP的溶出問題。
 

「不鼓勵民眾用塑膠去盛裝熱的食品或湯料,要減少曝露量,就要改變生活習慣!」食管局表示,如果是正常使用,溶出量會在可容許範圍,民眾不須要太過恐慌。
 

林杰樑則強調,雖然便利商店微波釋出微量DEHP,是在人體可接受範圍,但是最好還是能倒出來,再用瓷器去加熱。不得已下,如果微波要按6時,按3就可以,讓時間減半,以「加溫不加熱」方式,讓釋出的量能夠減到最低。
 

「政府應該找出原因,為什麼台灣到處都是塑化劑?」林杰樑說,透過加強管制方式,才能真正確保民眾身體健康。
*****************************************

這是我寫碗的選購

http://mypaper.pchome.com.tw/stacy_claire/post/1320479036

四個扣小小朋友不太會使用

旁邊猴子型打開重心不穩會打翻

 

這種有背帶子 戶外教學一定要使用

 

以下是賣場資訊

 

學校要使用喝水杯

台長: stacy_claire
人氣(12,88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幼教 |
此分類下一篇:兒童節禮物
此分類上一篇:幼稚園的運動會

王媽咪
妳水壺也多到夠嚇人啦!哈.....!

虹虹真真嘴巴都小小的,
沒那麼能喝吧! 哈......!
感冒好點了吧!
2010-03-28 22:24:19
版主回應
哈哈大笑~
好多囉~
二姐妹會偷看我新聞台~竟說媽媽偷買新水壺
對ㄚ我都先買起來~ 看狀況使用
所以在幼稚園也很出名囉
老師有時要袋子.有時要溫水....所以通通買變達人
2010-03-29 00:07:18
yeavon
媽咪,你上面有一個SPORTS的那個水壺我本來也有,後來看到他瓶子底的數字,就把他丟了,你再注意一下,瓶子的數字也是很重要的
2010-05-24 23:39:55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說明~~買水壺真的學問大~
2010-05-25 22:56: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