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9 00:04:17| 人氣4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馬短評:《女煞葛洛莉》英雌的形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心裡告訴我,或許,70年代是我想生活的一個年代。
 
          我覺得80年代某些電影的配樂,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敘事性,像是勞動伯狄尼洛的《計程車司機》,《女煞葛洛莉》(兩部電影的original score是同一個人作的嗎?),往往可以烘托主角心情轉折或交代一些劇情(是因為小喇叭的關係嗎?)。
 
        《女煞葛洛莉》裡頭葛洛莉這女英雌角色的塑造,實在活脫。從一個普通不鮮明的鄰居角色,透過事件和對白(劇本)的潤飾,成了獨當一面、既硬(不輸給劇中黑幫耍狠)又軟(取代小男孩母親一角照顧他)、既爹又娘的具象角色。
 
          故事發生在紐約布朗區生存條件頗差的公寓裡。波多黎各籍小男孩的會計父親,因向FBI舉報黑道上司的密帳,導致全家被屠殺。唯一的遺孤,在滅頂前,被交給鄰居葛洛莉(本片導演約翰卡薩維蒂的妻子吉娜羅蘭飾)託孤,由於其與涉入黑道的老大曾有情緣,故內心頗掙扎該不該惹禍上身。小男孩聰明靈巧早熟,許多兩人之間的對白讓觀眾莞爾一笑。他不僅對葛洛莉崇拜至極(簡而言之他是個難纏的角色-一個三不五時和她諜對諜的對手,某些人格特質又讓她不得不疼惜呵護他),對她也有某種愛情啟蒙的想像。小男孩的父親在和他訣別前,曾告訴他,今後,他就是一家之主,他必須擔起男性的責任。於是人小鬼大的他,在和葛洛莉的對話中,竟也出現「I'm the man!」這種家破人亡必須提早長大的口吻。小孩模仿葛洛莉的語調,學習她的堅強。葛洛莉從潛意識抗拒,一直到決心照顧他,中間歷經險阻、破除萬難終就再度相聚,讓人不勝唏噓。
 
         吉娜羅蘭的演技真好,把一個必須堅強的角色詮釋得動人,在那銅牆鐵壁外,女性細膩脆弱的一面也汩汩流出。無論她點煙或舉槍,充滿英雌的個人風格,讓人神往。
 
         80年代初的電影,很單純的剪接交代劇情,對白活化角色,看不出時下重金燒錢灑錢的痕跡,但故事生動不打折,親情、友情、愛情、相互扶持之情全都涵蓋。音樂交代轉折、點綴劇情 ,觀眾完全被一個好故事、平順偶而起伏的敘事吸了進去。10/10
 
卡薩維蒂最接近好萊塢、也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
得獎紀錄 : 1980威尼斯影展金獅獎,1980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入圍

台長: splashing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