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05 02:58:22| 人氣2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青春的漂浪記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志情」竇初開的妹狗,眼盲心不盲的姊姊,「半男娘」竹篙的性別探索,凋零的同志記憶-水蓮、阿彥,五朵花漂浪在命運的軌道上

不瞞您說,看了這部片子之後,我覺得有些失望。尤其在看過周美玲的<<艷光四射歌舞團>>和<<刺青>>之後。對於<<艷>>和<<刺>>的喜愛皆多過於<<漂>>片。

我知道獨立製片是件辛苦的事,也了解關於同志故事的電影,很有可能會說得很「悲情」,但我沒有想到,這部電影的感覺,會那麼像「學生電影」;從腳本、攝影到演員的表現(除了演阿茲海默症的水蓮),感覺都很不成熟,整部片子看下來,不僅十分沈重(這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結束的有些倉促。電影的節奏老實說,讓我沒有在看電影的感覺。或者這樣說,觀眾看電影時期待的一種完整性並沒有出現。

電影播放前,放了一部周美玲導演所拍的金穗獎短片,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們都很懷念那時看到的某些不小心睡著、隨時醒來都還可以接上去的經典電影。」(如果記性不好的老人家沒記錯的話,大概是這樣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這句話,而且我發現這句話只有部份適用於看「漂浪青春」時的感覺-「不小心睡著」(這或許是一種恭維,因為我看侯導的「紅氣球」也小睡了片刻,還真的可以繼續接下去),但,恐怕無法成為台片「經典」。不知道我個人是否偏好同志片也該有光明的結局(似乎也不盡然,我看<<藍宇>>或<男孩別哭(Boys Don’t Cry)>>時,雖然哭得厲害,但是還滿愛那兩片的),或喜劇、輕鬆的元素(像是<<放輕鬆,隨性做(Relax,It’s Just Sex)>>、<<鳥籠>>、<>,影集<>...)周美玲導演的最新作品<<漂浪青春>>是很「漂泊」、很沈重...但,並沒有打動我。

電影文宣寫得很棒,三段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寫得很完整,可看片的時候,卻覺得故事沒有發展完整。沒有發展完整的因果關係讓人覺得影片很鬆散。尤其第一段「妹狗」的故事,我個人覺得滿牽強的。小女孩長得可愛,但沒有那種「聰慧」或「敏感」。竹篙(Diego)外型搶眼(可謂非常帥氣)、姊姊「出淤泥而不染」,兩人一為戲班子出生,一在餐廳駐唱「那卡西」,都缺乏「江湖味」(風塵味),反倒像是養尊處優的都市小孩。飾演年輕時的戲子水蓮,感覺稍微接近,但也是到味一半。不知道我這樣「無法入戲」的狀況是否也發生在其他觀眾的身上?

電影裡出現了戲班子(布袋戲、電子花車)、台灣民俗(七爺、八爺,廟會活動)這些在<<艷光四射歌舞團>>就曾經出現、導演/攝影所擅長的題材入戲,可能是其背景使然(我並不了解),營造了「漂泊」、「鄉土」的質感,但這樣的質感,並沒有真的能夠成功地和演員融合。這應該算是選角的問題。

火車入山洞、出山洞,故事的角色在火車上交會(長大的妹狗、阿茲海默症的水蓮和得愛滋病的阿彥)或單獨出現等待開創新人生的竹篙,並沒有真的說服我這些「漂浪花朵(Drifting Flowers)」的生命在同一條軌道上。或許「同志」的身分是他們的共同點,這個點或許有發展到不同的支線,但是,並沒有成為一個完整的面。這就是為什麼我無法完全投入(或感動)的理由。

例外是演阿茲海默症的水蓮,我對於這位老演員頗有所感。也是整部電影我唯一被說服的部份。她的演出非常動人。把一個失憶卻始終等待阿海(離她而去的她)的卑微角色,變得偉大。而她竟也是<<漂浪青春>>唯一留在我心裡的記憶(喔~當然還有竹篙的帥氣)。

台長: splashing
人氣(2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切片 |
此分類下一篇:-我又看了一遍嗎?
此分類上一篇:一部沈悶的喜劇片>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