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7 15:09:03| 人氣3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三組報告~~赤壁賦補充資料(後赤壁賦,短歌行,念奴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章導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後赤壁賦 蘇軾
短歌行 曹操


第四組組員:
沈戴家-上台報告
梁姿儂-蒐集資料
郭美卿-整理資料
郭輔穗-整理資料
蔡依玲-上台報告
謝育蓁-整理資料
謝靖雯-上台報告

念奴嬌 -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烟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翻譯
長江滾滾東流,像大浪淘沙,沖掉了千古英雄遺跡,人們說舊營壘的西邊,正是三國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零亂的巖石高聳入雲,洶湧的怒濤拍打著岸壁,捲起無數浪花,像千萬堆白雲。美麗如畫的祖國河山阿,一時聚集了多少英雄豪傑。
回想那時的周瑜,小喬剛剛嫁給他,英姿颯爽,才氣橫溢。手搖羽扇,頭戴絲巾,談笑之間,強敵已灰烟飛滅。當年的古戰場令人神往,可笑我對周瑜充滿仰慕,自己卻一事無成而髮已花白,人世間真如夢幻,不如舉杯邀請江中的明月。

賞析
元豐五年(1082)貶官黃州時作。赤壁,指的是黃岡赤壁。詞的上闋主要寫赤壁雄奇壯麗的景色,空間時間背景都極為廣闊,為下闋懷古做好了準備。下闋從懷古歸結到傷今,透過憑弔三國時吳、蜀聯軍的主帥周瑜,借周瑜年少有為,緬懷在赤壁大敗曹軍的往事,抒發自己仕途失意,年華老去,壯志未成的無奈心情和理想同實現的矛盾。全詞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氣勢磅礡,一瀉千里,最能代表蘇詞的豪放風格,被譽為千古絕唱。

內容剖析
上闋-借景抒情:「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點明懷古:「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集中寫景:「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從而寓情:「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下闋-懷周瑜:(a)「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瀟灑不凡)
(b)「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立下戰功)
感懷:「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無奈沉鬱)
層次分明-因長江水而興起,想起千古風流人物。
由岸邊故壘而想起周瑜。
面對古戰場而產生「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感慨。
下闋寫少年有為的周瑜,相對自己功業未成而有人間如夢的感慨。
敘事抒情,層次分明。
具有豪邁的氣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句把無盡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結合起來。表示長江水的號和而千古風流就像江水一樣不斷流逝,顯得豪邁奔放。
善於選景-以高聳穿空的亂石,拍岸的浪濤和浪花,描繪壯觀的古戰場景況。
運用象徵-以滾滾東去的長江水象徵時間的流逝。
運用對比-以江水明月的恆久不變與人生短暫如夢作對比。
以古襯今-以周瑜少年建功立業,反襯自己年華老去卻功業未成。
有沉鬱的情調。
善於描寫人物(由多個角度去寫周瑜)-
直接描寫:「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側面襯托:「小喬出嫁了。」(以美人襯托英雄)
文才武功:「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


後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千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間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嗚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子亦騖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翻譯
這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來,將要回到臨皋去。兩位朋友跟著我,我們路過黃泥坂。當時已經降過霜露,樹葉都掉盡了,人影映照在地上,抬頭就望見明月當空。環視這般景致,心情十分快活,禁不住一面走,一面唱起歌,歌聲迴蕩相應。
不會兒,我感嘆說:「有朋友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光皎潔,涼風習習,這樣美好的夜晚怎樣渡過呢?」朋友說:「今天傍晚,撒網捕到一條魚,嘴大鱗細,體形像松江的鱸魚。但哪個地方弄得到酒呢?」於是我回家跟妻子商量,她說:「有一斗酒,存了很久了,已被你臨時需用。」
於是我們帶上酒和魚,再次到赤壁下遊玩。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立江岸高聳千尺,高山上的月亮顯得很小,初冬江水低落,礁石露出了水面。才過多久呢,江山景色就變得不在熟悉了!我撩起衣服登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分開茂密的草木,蹲在如虎似豹的石頭上,爬上虬龍一樣的枯藤古樹,攀上鶻鳥悽宿的高巢,俯視水神幽居的宮殿。兩位朋友不能跟著我爬山了。我一聲長啸,草木震動,山谷回鳴,吹起了風,湧起了浪。我感到寂寞悲涼,緊張恐懼,不敢再在那停留。我又回到岸邊,登上小船,任他在江中飄蕩,它在哪裡停下,我就在哪裡歇息。此時已將近半夜,四下環望,寂靜無聲。恰恰有一隻孤獨的鶴鳥,從東邊橫越江面飛來。它的翅膀大如車輪,羽毛黑白相間,長生尖叫著擦過我的小船,向西飛去了。
不久朋友們散去,我也入睡了。我夢見一個道士,穿著鳥羽做成的衣服,輕快飄然,經過臨皋亭下,像我作揖並說道:「赤壁的遊玩快活嗎?」 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我。「啊!我明白了。昨天夜裡,飛叫著掠過我的小船的,不就是你嗎?」道士看著我笑,我也驚醒了。我打開門看,臨皋亭下不見他的蹤影。

賞析
蘇軾繼「前赤壁賦」後,在同年十月,又寫了一篇「後赤壁賦」,其間相隔三個月,而江山的景色,幾乎要辨認不得了;可是蘇軾一遊再遊,都能歸結到享受江山的樂趣,也可以看出他雖遭貶謫,仍然心境曠達。兩篇遊赤壁的賦,都以遊樂為主題。
前後兩篇賦的作法不同:前賦在寫實景,後賦在寫虛境,虛以實寫,機杼迥然不同。前賦末了有超然高舉的論調,已入悟境;這篇卻借孤鶴掠舟,道出一段夢鏡,已翩然若仙了。此外,該時期尚有著名小品「記承天寺夜遊」及前頁所提之「方山子傳」。
蘇東坡於元豐五年(西元一○八二年)陰曆七月十六日遊赤壁之後,寫下了不朽的《赤壁賦》,同年十月十五日,又與兩位朋友來到赤壁,陰曆十月已是深秋季節,霜露已降,樹葉都已凋落了。這次遊赤壁的感受,與七月間來時已大不相同,不再是水光接天,萬頃波平,僅僅三個月的工夫,湖水已經乾涸,只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次所見的江雄偉奇特,與上回來時又大不相同,,心境遭遇又是另一番感受,於是再寫一篇,名為《後赤壁賦》,原先的那篇就成了《前赤壁賦》了。

大意:
(一)自「是歲十月之望」至「復游於赤壁之下」記敘是歲(壬戌)十月之望,(二客從予)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
(二)自「江流有聲」至「蓋二客不能從焉」記敘予登千尺斷岸(,二客不能從)。
(三)自「劃然長嘯」至「聽其所止而休焉」抒寫予觸(冬)景而生之悲情(悄然、肅然、凜乎)。
(四)自「時夜將半」至「掠予舟而西也」記敘孤鶴掠舟而過。
(五)自「須臾客去」至「不見其處」(藉夢與驚悟)抒寫予孤獨之感。
主旨:(藉赤壁冬景蕭索)抒寫予孤獨悲涼之感。(篇外)
文體:形式為賦(文賦、散賦);內容為抒情文。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嗚,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翻譯
對著美酒應當高歌,人生能有多少歲月?就像那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日子恨太多。歌聲不平慷慨激昂,內心的憂傷實在難忘。用什麼解除我的憂愁?祇有那醉人的酒漿。你的衣領色青青,我時時把你惦記在心。祇是為了你的緣故,我低聲吟詠到如今。鹿兒呦呦叫不停,呼喚同伴吃野苹。我有尊貴的客人,為他鼓瑟又吹笙。皎皎一輪天上月,何時才能摘下來?心中湧起的憂愁啊,永遠也排解不開。越阡穿陌遠道來,勞你屈駕來探問。相聚宴飲續心曲,把往日情誼重溫。月兒皎皎星兒稀,烏鵲悽惶南飛去。繞著大樹飛之圈,哪一枝可以棲息?山,永遠不嫌高,海,永遠不嫌深。我要像周公「一飯三吐哺」,使天下賢士盡歸心。

大意簡介
<<短歌行>>屬樂府<<相和歌-平調曲>>。樂府有<<短歌行>>和<<長歌行>>,據<<樂府解題>>說,「短歌」和「長歌」是指歌聲短長而言。曹操<<短歌行>>有兩首,這裏選的是第二首。
關於這首〈短歌行〉詩歌的創作時間及創作背景,歷來有不同的解釋。通常的看法,認為這首詩歌當作於赤壁之戰以後,由於曹操在軍事上的失利,統一事業受到嚴重的障礙,因此,他感到年華易老,壯志難酬,所以發出了「人生幾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這首詩先感嘆人生無常,時光易逝,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苦悶,繼而抒寫求賢若渴的耿耿赤忱,最後以周公自比,表達自己廣攬人才以定天下的理想志願。其中,「青青子衿」四句,原為《詩經》中〈鄭風‧子衿〉和〈小雅‧鹿鳴〉中的詩句,曹操原封不動地把它搬過來,用以表達他思賢若渴的心情。國家的興亡,政治的成敗,固然取決於嚴飭吏治,取決於朝廷清明,但更取決於人才的選拔重用。三國紛爭,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曹操要想統一中國,人才的網羅,對他來講尤為重要。再者,〈短歌行〉中間幾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等極寫詩人對賢才渴慕的心情。「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又由自己寫到思慕的對象,即從所謂「賢人」著筆,把那些「終日驅車走,不見所問津」的士人比喻成飄飛不定的孤鳥,希望他們能依附在自己樹上。這種比喻新奇、貼切,頗為後世詩人所效法。最後四句,以周公自比,抒發了延攬人才、使屬下歸心的願望。當年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唯恐怠慢來客,曹操在東漢末期「挾天子以令諸侯」,地位顯赫,故以周公自況,而不考慮別人怎樣議論他。難怪沈德潛說他的詩有一種「霸氣」,這首〈短歌行〉就是典型之一例。

特色和風格
詩的開頭雖嫌消沉,但全詩的基調還是高昂的,在深沉的憂鬱中激盪著一股慷慨激越的情緒,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者感傷離亂、嘆息時光流逝、年華易老、功業難成和求賢建業的複雜心情。全詩往復跌宕,筆墨酣暢,蒼涼激越,氣韻沉雄,表現了曹操詩的基本藝術風格。

作者、時代背景簡介
曹操本是宦官的養子,在漢代,人才的選拔靠征辟制。只有仁孝禮讓者方可入仕。仕進的門梯,均為豪門所把持。像曹操這樣出身卑微的人,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是難有出頭之日的。曹操曾有一首詩說到自己卑微的身世:「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在宗法制度盤根錯結的古代中國,卑微的出身,歷來被視為是一件恥辱的事。在漢末之爭中崛起的曹操,由於出身卑微,就被袁紹罵為「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可見當時的門閥士族是根本就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這篇著名的文章中回顧自己的早年生活曾說到這一點。他說自己年輕時最大的願望只是想當一郡太守。後來志向升為典軍校尉。在平定漢末變亂中,曹操借機擴充了實力,他的理想又升為封侯。死後在墓碑上寫著:「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斯為足矣。不過,時勢造英雄。在西元二○○年的官渡之戰中,他一舉消滅了稱雄一時、而又最看不起他的袁紹。這使他不無自豪地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幾十年來的身世際遇,使他深深感到,要想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首先必須打破傳統的用人制度,廣開渠道,延攬人才。

台長: 國文老師’
人氣(3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