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30 12:20:17| 人氣1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美三十日遊後雜感一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美三十日遊後雜感一則

過去幾年,我先後到北京旅遊四、五次。紫禁城、長城或天壇,都去過了數次。從第一次到最後一次,都沒有太深的觸動。我來的、我看了、我走了。也許是歷史讀得不好、也許是遊客的步履太匆促,也許北京的大氣森嚴讓我這南方省城來的朝覲者感到格格不入。

三輪車、煤煙味、舊磚舊瓦、灰撲撲的胡同,是奇特但又親切的景象。也或者就是太親切,以至於不會感到有何新奇之處。

懷念這一切,是在遊歷了英倫與美京之後。其實到了倫敦、約克、愛丁堡後,不會對美國的所謂老城波士頓有何慕戀,是很正常的。而上演出議會政治的倫敦,這個老牌大帝國的首都,其實早也偷偷告訴了人們他不會有多少皇權氣象、霸者儀杖。但華盛頓特區,這個當世大帝國的首府,則代演了這種帝國氣派。法國的都市規劃專家大概是太多羅馬的幻想,太多巴洛克時代的雕鑿、也太多啟蒙之後的幾何構造,才使得華府與另一個大帝國------印度------的首都,都呈現出那種雄圖天下的氛圍。

比較了幾個大帝國首都之後,我不再對北京的冷漠高傲感到疏離,反而淡淡的泛出一絲鄉愁。北海湖面的遊船,東華門的攤販、箭樓的睥睨、北大的柳岸、后湖民居的藍磚灰瓦、腳蹬著鐵馬的人潮,路邊大娘的么喝聲,乃至於長安街的縱橫、天安門的空闊寂寥,這一切的回憶,在西方城市的對照映襯下,變得分外的清晰。紐約的崇樓巨廈、倫敦的廣場飛鴿,反而由於在時間維度上的太過接近,使我感到不那麼的奇妙夢幻。

窗外是台北的天空,耳畔傳來木柵線捷運的扎扎聲。每一個台灣出身的留學生,都已不再震懾於西方進步的想像。今日,每一個台灣留學生,都由於台灣物質文明的進展,而對倫敦、紐約沒有些許崇仰、沒有任何自卑。他們喜歡、留戀在哈佛、在麻省理工、在紐約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在倫敦大學、在劍橋大學、在喬治城、在波士頓、在雪菲爾、在曼徹斯特的留學歲月,但他們並不敬畏、他們甚至睥睨英美的物質成就。因為台灣的生活方式是太過便利與輕易,台北的地鐵是太過敞亮和乾淨了。

但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或許也偶爾有些更濃郁的歷史情懷,需要眼見為憑。究竟鹿港或迪化街,並不能提供我們足夠的鄉愁。濃郁的鄉愁或許不該落實到北京的胡同、上海的石庫門,而該落實到泉州的海港老街上。可惜對今天的台灣人來說,要前往泉州、漳州,恐怕是太不方便了些。


圖:泉州衛星影像圖(縮小版)。泉州的GDP居福建省第一位,達千億人民幣以上。漳州、廈門也都不錯。閩南人還是挺有辦法的。(台北盆地六百多萬人的GDP也是上海一千七百萬人的約一倍呢!)

台長: 沙包
人氣(1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