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6 10:17:01| 人氣96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共空間的政治正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位綠營出身的朋友,曾說過一句話:「公共空間成為歷史、記憶、符號凝聚的載體。也讓歷史、記憶、符號無法被輕易顛覆。無法被輕易顛覆,則和政治正確有關」。這位在倫敦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的朋友,看到最近台北的更名大戲有何反應,我尚不得而知,不過可代為操觚:「中正紀念堂,實無政治正確可言!」

首都公共空間必然存在著承載歷史、記憶與符號的建物,在歷史敘事快速變遷的當前台灣,原有的建物被重新命名、使用,多少難免。由於兩岸分裂,台灣的建物必定以反映台灣人的記憶為主,這種記憶必須反映台灣人的好惡;蔣中正的對台功績何在?藍營若對此沒有清楚的答案,其回應就必然左支右絀。

藍營領導人對於中正紀念堂被更名、「大中至正」牌匾被拆,可謂痛心疾首,但這種痛心卻未感染台灣社會,於是只能讓陳水扁在此符號之戰再獲勝利。陳水扁的勝利不是因為他的「奸巧」,而是因為多數民眾雖不喜聞陳水扁的挑釁行舉,但卻也沒有動機去捍衛「中正紀念堂」之類的政治符號。

如果國民黨的符號資本,只有國父、蔣介石、蔣經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北方宮殿式建築,那麼其不僅脫離民眾,且資本稀缺。台灣終究是南方漢人社會,以閩、客族群為主,如果視閩客文化為本土,「本土化」仍是中國化,這一點國民黨深藍高層始終未能看透。

好比說,台北的「新公園」是拆除「天后宮」後興建的日本殖民遺跡,在陳水扁任內又改名「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紀念二二八固然有理,但又過於政治,就像「中正紀念堂」一般脫離民眾。國民黨若要擁抱民眾,大可根據歷史,將此公園重新命名為「天后宮遺址紀念公園」,如此擁抱本土,堪稱政治正確。

為反擊民進黨政府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藍營的台北市政府將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加註為「反貪腐民主廣場」,但綠營更名正當性仍高於藍營。其實藍營應宣布馬英九當選後不再以昔總督府為總統府,一方面與威權記憶告別,同時彰顯三權分立中行政權的謙讓。

中正紀念堂若是強調脫離殖民的意涵,名為「光復紀念館」或者「二戰勝利紀念館」,也略勝紀念昔日威權強人一籌。未來將「台灣民主紀念館」若要再度更名,恐怕由此方向思考,還較為「政治正確」。這種「政治正確」雖與台灣獨立思維南轅北轍,但至少在爭取民意時,還具有相當的說服力。

圖:澳洲國會。

台長: 沙包
人氣(96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時勢 |
此分類下一篇:聖人戰爭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革命青年的夢與墮落

夏鑄九
中正堂復名 學者倡民間發動批殖民建築當總統府 欠歷史反省

中正紀念堂是否恢復名稱,學者盼政府不要以行政力介入。
中正紀念堂是否恢復名稱,學者盼政府不要以行政力介入。圖片: 1 / 1
蘋果日報080414
【張麗娜╱台北報導】中正紀念堂是否恢復名稱,並掛回「大中至正」牌匾,引發各界關注。多名學者昨建議,這項議題應跳脫藍、綠,由民間發動,透過公民的參與和對話,才是和解的開始。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夏鑄九更強調,未來中正紀念堂必須回歸法律程序,不應由政治粗暴對待,「甚至總統府是日本殖民時期的總督府,殖民時期的象徵,也是還給人民的時候!」

全民對話有助和解
由外省台灣人協會、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和解的起點:對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的思考與建議》座談會上,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張茂桂批評,中正紀念堂是歷史的遺留,台灣社會轉型必然碰到的問題,「過去民進黨在處理時沒取得正當性,產生社會反擊,這不只是民進黨的失敗,也是整個社會的失敗,讓社會流竄一股極端暴力的情緒。」他強調,未來應透過公平的程序,不要再被原來價值觀綁住,由公民參與對話,才是和解的起點。

「總統府應還人民」
夏鑄九也質疑,民進黨選前操弄選票,以粗暴手段將紀念堂做為政治玩弄的對象,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未來改革的程序正義必須考量,否則會有反彈的力道。
夏鑄九也直指,「包括總統府,都是殖民時期的象徵,做為總統府使用,欠缺歷史的反省,應該空間解嚴,還給巿民做空間利用,至於總統府搬往何處,則由專家處理即可。」
山仔后文史工作室歐漢平則建議,立法院不需再修改中正紀念堂的名字,維持原來的中正紀念堂即可,而自由廣場也可以保留,不需掛回「大中至正」牌匾!他強調,站在巿民的角度,希望不要再浪費公帑,只要在廣場旁立碑說明過程即可。
2008-04-14 10:35:28
夏鑄九:總統府應遷出
中國時報,2008.04.14

夏鑄九:總統府應遷出總督府
高有智/台北報導
把歷史還給人民。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建議馬英九遷移總統府,將原址改為博物館或公共空間,全面進行空間解嚴。圖為2月間文建會策畫主辦、國美館承辦「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系列─國美in新春」,在總統府南廣場舉辦全台首見大型「果凍迷宮」戶外裝置藝術。(圖/中國時報資料照片陳怡誠攝

針對「中正紀念堂」改名爭議,公民團體十三日舉辦論壇,與會者期待新政府能以公民和解對話過程處理爭議。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更提議,台灣需進行全面的空間解嚴,具有日本殖民色彩的總統府應該遷移,未來可以成為博物館或其他公共空間,「總督府是還給台灣人民的時候了。」
參與活動的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也說,當初教育部要用鋼架把蔣介石銅像圍起來,他就相當反對,這樣心態和戒嚴時代統治並沒有不同,後來才改為以風箏為主題的特展。他建議,未來中正紀念堂可以改為戒嚴紀念館,突破藍綠,回歸歷史,找到超越的對話空間。

中正堂爭議應走出對立與惡鬥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社區營造學會、外省臺灣人協會、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等公民團體舉辦「和解的起點:對『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的思考與建議」座談會,邀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張茂桂與夏鑄九等人對談。

張茂桂表示,中正紀念堂爭議應該尋求「自我超越」,並非以「批判他者」的角度來討論,走出藍綠對立與政黨惡鬥的舊窠臼,而不是以簡化的政治過程解決,這樣才可能連結專業主義與公民參與。

民主執政者不該在專制建物內

夏鑄九從都市空間演進的角度指出,日據時期就有殖民色彩建築在台灣城市中心,包括總督府等,中正紀念堂過去是權威時期政治強人神聖權力的再現,但包括無殼蝸牛運動的百對佳偶成婚活動、三月學運等眾多事件與社運,已經褪除了中正紀念堂原有的神聖性。

他強調,未來中正紀念堂應該回歸正常的行政體制,紀念堂展出的內容,則可以由歷史的角度,提出更有反省性、超越性的內容。至於廣場的空間改造,可以降低純粹政治的色彩,增加社會性的參與。

夏鑄九也提出「遷移總統府」建議,他強調,民主執政者坐在總督府繼續統治台灣人民,未免太欠缺歷史的反省了,過去陳總統坐在裡頭辦公,難道都沒有一點惶恐?總統府的風水實在擔當不起歷史的衝煞之氣,真正代表人民的政權,是不願意坐在那個位置上的。

建議保留自由廣場立碑說由來
夏鑄九指出,總統府與總統官邸真正所使用面積很小,大部分都是國防部使用空間,總統府遷移可以交由台北市政府與都市規畫與建築的專業者,提出建議案。

至於中正堂更名問題,不少與會者建議保留「自由廣場」名稱,但立碑說明來龍去脈,不要再浪費公帑,台灣社會也不需隨著政治人物起舞。
2008-04-14 10:53: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