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7 11:40:08|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玉合1105第六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道管理學院 夜二技 中文系四A 潘玉合 0328314
《仁者無敵》- 第六章讀後感
<摘要>
*本篇引用原文如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學,民斯為下也。」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
而由仁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於矣。」
孔子當年曾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邑觀覽,在習禮過程中,他曾感嘆道:「我一心想恢復周禮,輔佐君王,安國定邦,致力天下太平,卻沒有一個當世之君主接受我的主張,真理大道,真難推行呀!」此時,一個周守藏室的史官老子,反而告訴他要以閱時既久的睿智,告誡自我明哲保身,切莫強出頭,要如雲中之龍般的深藏不露,對照時今,似乎不無一些道理。當他講課仁道時,主張仁者愛人,無論貴賤尊卑,都應平等。在仁的實踐上要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而面對宰予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他也疾色地批判,對他除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等到言行一致,他才願意相信,目的就是要刺激他有所一番作為。在治學之道上,他始終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僅是因為喜好,才會透過反覆學習來了解,這是他自謙的第三等學習的方式,不過這也可見其求學問的嚴謹。
<札記>
孔子的禮教授課,一向是以身作則;雖然他個人的仕途不順,心中那股改革的熱望仍不改初衷,對於自己的要求,亦是相當嚴謹。就像在飲食上的禮數規範,總是依循著嚴格的習慣,但是,若面對鄉鄰冺夫粗糙的食物也不改其樂。他認為拳拳深情,勝過山珍海味;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能將與人分享食物的情意,視作仁義的表現,推及到孝親及忠於君王的層面,真是以小窺大,從細微處著手。
在學習上,他認為依照天生才智和後天勤勉程度可約略分為四等人。他除了認為自己只是藉由反覆學習來成長,更透露出對學生的期許;那就是要保持尊重謙遜的求學態度,才能發掘更深層的學問精神,也才能更具原動力地向前推進。這也是現今學子最佳的寫照,驕氣滿滿,只會使自己停滯不前而已。

台長: 中文小僂儸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