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3 16:44:35| 人氣9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 / 荷蘭中學地理教學和參加地理競賽的經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GeogOlympiad/5964242

荷蘭中學地理教學和參加地理競賽的經驗,一個中學畢業生的印象
張蘇燕2006-08-24

2006
年暑假,經過六年的中學生涯,我從荷蘭東北部的一所中學畢業了。畢業成績單上,我的地理最後成績為九分(滿分十分),是全校最高的。中學的最後三年,我也每年都參加了荷蘭國內的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並每次都取得了好成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沈淑敏老師邀請我談談在荷蘭的中學裏學習地理和參賽的經驗,我很樂意在這裏主觀地,粗略講一下。

地理教學體制
地理在荷蘭中學教育裏是一門基礎學科,這意味這從初一到高一這四年,這門課是必修的。在高一年末,學生可以決定是否在高二以及高三選修地理課,並必須在高考中參加地理科目的考試,方可修成這門課。

初一到初三這三年的地理課是一些十分基本的概論,用以在灌輸基本地理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於此科的興趣。通常的主題有: 地震、火山、水的迴圈(=水循環)等自然地理內容,以及移民、交通等人文地理內容。除此之外,課本裏還包括了有荷蘭特色的地理現象,包括風車排水,修壩耕田的系統等等。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課程還安排了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和與小組共同完成的項目,比如給自己的居住地/小區畫一張地圖。一組學生就會在自己選擇的區內進行實地考察,確定方向,給有特色的建築物拍照等。之後合作完成的地圖上還會聯繫這些建築物的照片。最後大家公開展覽,相互學習。這些動手專案占的分數大約是三分之一,知識性筆試占最後成績的三分之二。

這前三年的地理課每個學校可以自行選擇教學內容,到了後三年 (也就是高一至高三) 地理課的教學內容變得十分明確,所有地理教材都必須符合荷蘭教育部制定的地理大綱,包含大綱裏的所有知識點,以保證所有使用教材的學生都能通過教育部的全國統一的中學畢業地理科考試(畢業考試可以有七到十幾種科目,因每個學生的選修方向而定)

這三年期的地理教學就像一個整批包裹,總共分成六個部分(英文名是我譯的)regional image-forming(地區成像:主觀和客觀資訊影響人行為和活動)、politics and space (政治和地域)、transport and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交通和地區規劃)、migration and mobility (移民和流動性)、people and environment (人與自然)、active earth(地球:火山和地震)。

地理題型
看看這六個主題的分配,就可以想像在荷蘭中學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分配的不均。的確,有這樣一種說法:荷蘭中學的地理是全世界人文地理含量最高的。自然地理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儘管在世界其他國家裏,自然地理的比例一般是一半或者更多。這裏的地理考試不用背地理常識,考試時都允許使用地圖冊,有些題目甚至結合地圖冊出題考試主要是以分析現象的原因為主,這些現象出現在平時生活的很多方面。我那天晚上聽廣播新聞,發現幾乎每條新聞都和地理這門學科有關,不論是中東的戰火,印尼的地震,還是荷蘭國內要新修的高速路,所有的現象都有個背後的解釋。尤其是新開一條高速,這可不單純是什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好事,不能忘了這條路又要穿過幾公里的綠地,給周圍的住戶帶來多大的噪音和空氣的影響,為了經濟多收幾個錢就犧牲自然和生活的品質,這到最後經濟上到底值不值。因為到最後什麼都還是要「最經濟的」,而最經濟的方法不一定是短期內賺最多的錢,而是總體上人們是不是因此而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學地理就是學考慮到什麼問題都是有利有弊,這和辯論又很相似,不管你是正方或反方,你都得能想出足夠的理由來堅持你自己的立場。

在答題時,要求學生當場寫出利弊的分析題很多。這些是屬於比較有難度的思維題,另外一種題是結合記住的和地圖冊所查詢到的知識解答題。

這些題型我可以就2006年高考的移民題來舉例說明一下。分析題比如:為什麼加入歐盟後土耳其人移民西歐會更加方便?為什麼荷蘭在未來會歡迎而不是限制外來勞工?(人口老齡化) 為什麼外來勞工會選擇居住在一個城市的某些特定地區?知識題比如說要明白移民的模型(Ullman’s theory)還有城市人口增長率和城市人口率的區別(發達國家城市人口率高,城市人口增長率低,發展中國家正相反)等等。需要用地圖冊的題比如說通過找到荷蘭土地用途規劃圖來證明在某個地區是不能建工業區的。

有些題其實只要設身處地地想想就能得出答案,並不需要複習過。有些知識類的題十分基礎(比如移民模型),幾乎每次考試都要考到,但問題並不難。這六個主題裏面,我個人覺得比較難的是人與自然主題,其他的政治,交通和移民類都屬於差不多類型的分析題,比較容易;關於地震火山的自然主題只要能明白背後的原理,記住幾種現象的分類即可。


人與自然主題所考察的正是有荷蘭特色的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地理現象。也就是我之前所說的風車排水,修壩耕田。因為荷蘭這片不大的土地上已經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自然環境了。所有土地都是受到了或遠或現代,人的影響所形成的。所有農田都是靠十分精妙的排水系統得以維持,否則這片從古至今低於海平面的低地是不可能供人生活居住的。考試題一般是通過一幅地圖或者圖片來讓你分辨這是什麼耕地類型,從耕地類型可以判斷出土地層次的構成。因為粘土和沙土的儲水能力是很不一樣的,由於這個特徵農民會選擇耕種不同的作物。還有一種養料豐富的土壤被人們挖出來當燃料用,這種活動對土地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原來的土壤可能會全被挖走,剩下沙質的原土層暴露在表面。當地農民會把這些並不富含養料的沙子和原來土壤的最上層攪和起來,以適於繼續耕種。

荷蘭國內地理競賽
慶幸的是,荷蘭國內的地理競賽的題型也和學校和畢業考試的題型類似。競賽分初賽和決賽。初賽是在每年的三月,由競賽活動組織把試題寄到各個報了名的中學。初賽在學校課餘舉行,長度是兩個小時,一般有四道大題。每道大題都根據一個主題寫成,分成五至十個小題。每年的第一大題一般都和上面提到的荷蘭農業地理有關,一般是就現在的地圖和以前的情況相比較,分析現在的情況是由如何特定因素構成的。第二和第三大題分別和移民/人口學,和交通設施有關(在某地修路的多種option,分析每種方式的利弊,對於自然和經濟方面)。非洲的難民移動一般會作為移民範例,分析他們原來居住地有什麼壞因素促使他們離開,他們的移居目的地又有什麼特點等等。做題時還要經常考慮到非洲大陸上的多種族問題,逃難移居別的地方很可能是種族衝突的結果。有時候還會有一道大題專門和自然地理有關,比如研究一個近期爆發的火山或地震成因等,有時是純知識地考察一些學術命名。最後一題一般和經濟有關,全球化貿易帶給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等等,還有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的成因也會被考到。

初賽共六十分,學校老師根據寄來的答案判完,把得分四十分以上學生的答案寄回,地理競賽組織二次判卷,然後挑出全國的前二十五名參加六月份再某個大學城市舉辦的決賽。決賽為期三天,一般由輪流城市的大學的地理系主辦,為的也是能夠招攬更多的學生到此大學繼續學習。【題外話:但是一般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競賽決賽是在六月份高考完,一般的參賽學生已經決定好了要去哪個大學學習。】

決賽的三天一般是如此安排: 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是實踐比賽,完成的是一個項目或者報告,第二天下午是理論筆試,和初賽形勢一樣,只不過難度增強,長度增加到三小時。第三天上午一般是舉辦城市安排的市區遊覽,下午頒獎典禮。時間安排非常緊湊。地理決賽不同於其他奧林匹克科目,如化學,數學,物理等,決賽多長達一周,在這一周裏學生還會得到培訓,實驗和講課,最後才是各個考試。這些課程都由當地大學的老師教授,晚上答疑,可算是作為對於每個人的國際競賽培訓了。但是地理由於設施和經費不足,從來沒有培訓專案,國內贏家代表國家參賽一般都沒有任何課外準備或集訓。

實踐專案每年的主題變化,由競賽組織和當地大學聯合出題,自然和人文地理這兩個主題也是輪換。2004年是用一個設計繪圖軟體重新規劃舉辦城的一片廢舊的海港區,2005年是調查阿姆斯特丹城市裏餐飲業的全球化現象(供應品種風味和供貨來源,雇傭員工國籍等等)2006年是自然地理主題,一片指定的地在地圖上標出,在實地不同地點挖出三米深的標本,然後就此推測出所研究地區的全部地層狀態。(白天挖完地後,晚上還在實驗室觀摩了沙石在河流中的摩擦和運動特點) 第二天上午就全部用來將第一天所獲得的資訊資料整理然後做成Powerpoint報告。這些報告一般不用口述解釋,直接交上去被評分。但是PPT的長度一般有限制,在十頁左右。

第三天的頒獎典禮上,在實踐和理論兩部分平均最好成績的選手得冠軍(地球儀,隨贊助商情況額外獎勵),實踐最好(一般是這個項目第一或者第二)的實踐獎(獎品為一紀念獎盃),理論最好選手得理論獎(獎品一般是多本地圖冊)。然後剩下來平均最好的選手作為第四名和這以上三名學生組隊代表荷蘭參加國際地理競賽。

國際奧林匹克比賽
國際奧林匹克地理競賽每兩年一屆,中間的那年是荷蘭和比利時兩國舉辦的雙國地理賽,一般是四、五天,每次輪流在荷或比進行。每國派國內賽得分最高的六名學生參加,一共十二人。考試項目和國際一樣,也是由fieldworkwritten test multimedia test 組成。我2004年第一次參加,得了第四,參加了在波蘭的國際賽,沒得獎牌。2005年國內也得了第四,在比利時參加了雙國賽,得了綜合第二名。2006年國內第一名,參加澳大利亞國際賽,綜合第六,得了金牌。

國際競賽前雖然沒有訓練活動,但是國內賽組織者因為荷蘭中學自然地理教學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少了很多,所以會寄給我們英文的幾章關於自然地理的書的複印件(=影本),供個人閱讀。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幫助了,而且決賽一般六月中旬才舉辦完,和國際賽中間的空隙很短,我們還要準備cultural geographical presentation,每次都是所有東西剛湊和弄完,就該出發了。

荷蘭是國際地理競賽的最初的主辦國之一,第一屆國際賽也是在荷蘭舉辦的,不過當時只有幾個國家而已,不像現在越來越大的數目。Written test的題目荷蘭也和比利時,英國等國家組織出題和編排,近幾年來,出題組也邀請所有參賽國的老師踴躍參與出題,然後選擇適用的編入考試。但是得到的回應並不多,所以最後還是得荷蘭和比利時的組織者們趕在比賽開始之前出題。這樣說來,有些國家可能質疑荷、比參賽學生得到優勢,但是隨著更多國家更加積極地參與出題工作,題目的分配可能會更加多樣化,分配於自然地理的比例可能會比現在還高,而這點不是荷蘭學生所擅長的。荷蘭學生擅長的,可能是就案例分析情況的原因和利弊,做報告和口頭解釋,在實地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而在需要綜合常識的記憶性專案上比較弱。


張蘇燕,068月,荷蘭 Hoogezand. 

 

回覆:

蘇燕這篇文章其實去年暑假就已經寄給我了,但是我拖拖拉拉的一直到現在才讓大家分享,真是該打屁股!!
外國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看完蘇燕的介紹,覺得荷蘭地理教育和我國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好像比較要求學生「玩真的」。大家覺得呢?
師大地理 沈淑敏
 

 

è 沈老師是我就讀師大時的老師 (地形學)2005年申請前往美國唸研究所時,為我寫過推薦信;回台灣之後竟然沒有保持聯繫!但我總是在不同的場所聽見 / 看見 她的文章或評論,甚至,幾年前在吳哥窟旅遊途中,同寢室的女生就是沈老師正在指導的研究生!

轉載這篇短文,一方面是地理教學的省思,一方面遙想我的老師

台長: Constance M.Y.
人氣(9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人間萬象 |
此分類下一篇:日本的 Ashikaga Flower Park
此分類上一篇:美食攝影就該這樣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